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讀城記|永長街上的煙火

2024-01-12旅遊

濟南有很多特色老街,比如說芙蓉街、曲水亭街、後宰門街等等。每個街巷都有故事。可真正下筆時,首先想到的卻是永長街。

永長街,一個自元代開始就成為回族聚居區的街道,不僅是我在濟南常去的地方,也是我了解伊斯蘭文化、感受人間煙火、品嘗清真美食的地方。

永長街在趵突泉西邊,是回民小區由南至北最長的一條帶折彎的街道。南起濼源大街,北到共青團路。從南往北數,依次有清真南大寺、清真女寺和清真北大寺。永長街兩邊有各種清真小吃,還有很多賣牛羊肉的店鋪、蔬菜攤。

從2016年夏天開始,為了照顧家人,我來到了濟南。永長街距離女兒居住的萬達公寓只有一公裏多的路程。我每天早晨去山大(趵突泉校區)、護城河、大明湖或泉城廣場跑步,都要順道或繞路去永長街買早餐,或帶些牛羊肉和蔬菜回來。

清真南大寺影壁前,有一家叫「老西關黃老太」的燒餅攤做的燒餅夾牛肉特別好吃,每次去都要排隊,少則四五人,多時能從燒餅攤一直排到北邊賣菜煎餅的地方,得有二三十個人的樣子。攤主是個穿圍裙戴白帽的老太太,精瘦,個不高,大概就是牌子上寫的黃老太吧。

黃老太手握大刀,快速地將剁的半碎的熟牛肉剁成肉泥,然後從旁邊柳條筐裏摸出一只剛出爐的燒餅,橫著拉上一刀,燒餅立刻張開一個大口,再用刀將剁好的肉泥送進冒著白色熱氣的燒餅裏,對面一個人快速用塑膠袋裝了,遞給旁邊等候的人。

黃老太有一男兩女三個助手。年齡大的女人負責揉面,制作餅坯;男子負責收錢、烤餅,將女人做好的餅坯放在鏊子上先定型,再送進烤爐裏,待到兩面烤的金黃,用長火剪夾了,扔進身邊的柳條筐裏。年輕的女人負責把大桶裏的熟牛肉撈出來,送到菜板上,再剁成肉泥。

牛肉大多三分肥七分瘦,顧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點。從我站的位置望去,一溜是制作餅坯的案子、烤燒餅的爐子、剁牛肉的菜板和盛牛肉的大桶。整個餅攤實行流水線作業,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燒餅攤雖然簡陋,燒餅夾牛肉卻是當地有名的小吃,黃老太上過電視、登過報紙,很多人慕名而來。她家對過有三家賣甜沫的。甜沫也是泉城著名的特色小吃,是用小米糊加豇豆、花生、粉條、豆腐幹、菠菜做成的鹹味粥類小吃。各家配料相同,口感稍有差異。清晨尤其是冬天的清晨喝一碗爽滑香辣的甜沫,吃一個外皮焦酥、肉香濃郁的牛肉燒餅,力氣倍增,渾身都不覺得冷了。

我在濟南的時間,大部份都是到南大寺前買早餐。南大寺始建於元朝乙末年(1295年),是一座將伊斯蘭文化與當地儒家文化相融合,具有中西合璧建築特征的清真寺。整座清真寺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兩千八百多平方米,是全國有名的清真寺之一。主體建築由東往西依次為影壁、邦克樓、望月樓和禮拜殿,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寺內建築飛檐翹角、青磚筒瓦、朱漆門窗、雕梁畫棟、金匾彩聯相映生輝,恢弘大氣又莊重肅穆,給人一種敬畏感。

與它一街(禮拜寺街)之隔的北大寺始建於明弘治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北大寺建築面積兩千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大門、二門、望月樓、禮拜殿等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是一座坐西朝東由低到高有二進院落南北講堂對稱的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群體,同時兼有阿拉伯建築藝術特色。院內古柏蒼翠、石碑聳立,鐵樹、棕櫚等花木清新醒目,與古建築和諧融為一體,給人幽深肅穆之感。

我在威海住了近20年,膠東古稱東夷之地,鮮族較多。也許是回族少的緣故,威海至今沒有清真寺,也是山東省境內唯一一個沒有清真寺的地級市。九十年代末我初到威海時,吃牛羊肉要坐9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回老家托運,為此用壞的行李箱不止一個。永長街就不一樣了,不僅有南、北兩座清真大寺,還有一座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女寺。

我去的時候,門口傳達室裏一位年輕的女子接待了我。女子高鼻深目,皮膚白皙,有著回族女子特有的美麗。我一直生活在回族散居區,從小到大見到的回族人屈指可數,尤其是這麽美麗的女子,自然有一種親切。問起女寺的歷史,女子告訴我說,這座女寺是1994年新建的,只有20多年的時間,卻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座獨立的阿拉伯式清真女寺。又問一條街上怎麽會有兩座清真大寺,女子說,以前的回民小區南至文化西路,北到共青團路,比現在大很多。修建濼源大街時,把南大寺切在了永長街的路南口,才形成了一街兩寺。

我大多是清晨跑步時去永長街。天還未亮,街邊賣甜沫、燒餅、油條、煎包等各種清真小吃的食品攤就挑燈開張了。生意很火,不光是回族,周邊甚至更遠一些的漢族朋友也喜歡來這裏吃清真小吃。一是食品衛生,吃著放心,再者味道好,價格公道。回族人做生意實在,七塊錢一個的牛肉燒餅,牛肉塞得能把餅撐爆。2.5元一碗的甜沫拎回家裏,一只大碗盛不下,三人買兩碗喝正好。現在物價略有上漲,但品質沒有下降。

早晨賣牛羊肉的也多,有開著130輕型貨車挨家攤鋪送牛羊肉的,也有騎著摩托車來采購的,要哪一個部位,手指在掛在吊鉤或鋪在案板上的牛羊肉上一指,攤主刀起肉落,基本上和你要的斤數差不多。如果想做成肉餡,現場還可以免費為你加工。

在永長街中段路東,還有一家加工油香的作坊。油香不賣,只能定做,為的是方便來省城發展卻又沒有條件做油香的回族人。下油香攪面是個力氣活,每逢祖母、父親周年和重大節日,家裏所有親戚都會聚攏在母親的小院子裏,地上放一只陶瓷大盆,多半盆面,母親負責加溫水,攪面的人雙手握著一米多長、手腕粗的搟面杖,用力往一個方向攪動,旁邊還得有人用力按住面盆,防止面盆被搟面杖上粘稠的面團連帶起來。每次攪面,哥哥、弟弟、表哥、表弟輪番上陣,要四五個人才能完成,而且累得腰酸背痛、滿頭大汗。現在他們年齡大了,攪面就成了一道難題。後來二哥設計了電動攪面機,雖然輕快了,但一看到電鉆樣旋轉的鐵環,我按住鐵桶的手就打哆嗦,生怕一不小心,傷到了自己。有了這個油香加工作坊,年紀大的人也方便多了。但我還是喜歡和家人一起下油香,雖然累點,但心意和氛圍不一樣。

走在永長街上,能看到頭戴白帽的男人和身穿民族服裝的女子,既有土生土長的濟南人,也有從新疆、甘肅等地過來的生意人。單從相貌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永長街中段拐彎處有家賣甜沫的大哥很有意思,每天笑呵呵地,說一口地道的濟南話,性子卻急。每次裝甜沫前,都要撐開方便袋的口子,兩眼瞅著你問:是分開裝還是一起帶走?沒等你說話,他那邊已經急了:快點說呀,分開裝還是一起帶走?去的次數多了,不等他問話我就說:買三碗分開裝。他忙不叠地點頭,嘴裏說著「知道,知道!」,手裏握著的長柄大勺已經伸進梅瓶狀的大甕裏舀甜沫了。旁邊有食客取笑他說,大哥真聰明呢——他這時卻不急了,一邊將裝好甜沫的袋子套進另外一個袋子裏,一邊接過話頭笑嘻嘻地說:可不,咱懂好幾門外語呢,什麽山東話、濟南話、泉城話咱全都懂!周圍的人「轟——」地笑開了。感覺這大哥怪有趣,便時常來照顧他的生意。

永長街上的陳家醬牛肉也不錯。那天女兒說要吃牛舌,我從交通銀行背後的巷子裏穿進去,一路問了幾家賣牛羊肉的攤主,都說陳家熟食做得好。陳家醬牛肉斜對著永長街和禮拜寺街的交叉路口,距離清真女寺不遠,攤主又高又胖,光頭,三十多歲。一見面我就認出了他。剛來濟南時,有天早晨我跑步迷了路,恰好他在街邊支遮陽棚,他給我指過路。我去的早,生意還沒開張,我幫著他從自家小院裏往外推裝著熟食的玻璃櫃子,他問我牛舌怎麽吃。我說用蔥絲涼拌。他笑了,說我告訴你一個最好吃的方子,把牛舌切片,裹上雞蛋放電餅鐺裏煎,叫香煎牛舌!說著還咽了口唾沫,果然是個愛吃的人。我按照他的方子做了,外酥裏嫩,果然好吃。我問他生意咋樣?他嘴上說著還行,臉上卻洋溢著掩飾不住的笑容。知足常樂,小本經營,這也是永長街上大多數生意人的生存現狀。

永長街這個自元代以來就聚居著回族人的區域,數百年裏有著怎樣的傳奇和故事,我一概不知也無從得知。但我知道這裏走出了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回族作家張承誌。作為山東老鄉,又都是回族人,走在先生曾經走過的永長街上,自然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感情。雖然她沒有芙蓉街的繁華,也沒有曲水亭街的韻味,但她卻是張承誌先生從小生活過的地方,僅憑這點,就足以讓我喜愛並敬仰的了。

有訊息說這裏要拆遷或改造,我倒希望永長街能保持目前這種親切質樸自然的街貌。來到這裏,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樣,可以隨意點食各種喜愛的清真小吃,而不會像我出去跑馬拉松那樣,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找不到清真飯店,只好選擇無處不在的蘭州拉面。倒不是說蘭州拉面不好吃,而是每到一個城市都吃蘭州拉面,就失去了旅行的意義。美食也是旅行的重要組成部份。

希望不遠的將來,每個城市裏都能有一條永長街這樣有著地方特色清真小吃的街道。也希望永長街能像她的名字一樣,永永遠遠長長久久地存在。

作者簡介:王雲霞,回族,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寫作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八期少數民族創作班學員,中國華能集團評委庫成員。【國傑律師】雜誌主編,國傑文化沙龍發起人。

文字散見於【大公報】【文藝報】【·海外版】【遼河】【意林】【短小說】【天池小小說】等報刊。散文【「竊」書歲月】獲全國第四屆「書香三八」征文一等獎;作品入選【山東散文選1978-2008】【最受小學生喜愛的散文全集】【穿過時光的思念】等多部文集;多篇文章被【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轉載。著有散文集【跑步穿過黑松林】。

壹點號 王雲霞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