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踏跡尋音:夏天四川旅行推薦青城山後的千年古鎮值得一去

2024-07-05旅遊

崇州街子:青城山後的千年古鎮

趁去成都東軟學院講課期間,藏族青年教師李雪佳帶我去早已仰慕的附近的一個千年古鎮——四川成都街子古鎮踏跡尋音。

小李老師是「新」街子人,所以談起來也就眉飛色舞,不過,耳聞不如一見,古鎮的確也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 川西水鄉 -

街子鎮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西距成都50公裏,地處邛崍山脈,東北與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經地勢平緩的街子鎮口,形成一泓碧潭——龍潭。古鎮水系發達,地下水豐富,石板路兩側及屋前院後,常年清水不斷,因而有「川西水鄉」之名,「青城後花園」之稱。

五代時名「橫渠鎮」,因橫於味江河畔而得名。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重要歷史事件,政治、經濟反復興衰,興時曾為縣治掌一方水土,衰時僅余一條小街,到明朝萬歷四十二年即公元1615年,僅存沿河街子一條街,從那時起,這裏便被叫做「街子場」,至1940年改場為鄉,建國後仍名街子鄉,1991年撤鄉建鎮至今。

古街區現存以江城街為中心的六條街,兩旁房屋大體根據【清工部法則】營造,木結構穿逗梁架,單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後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築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

走在江城古街上,穿行於一條條窄小的門樓,流水叮咚。歷史上,古鎮居民就有引水入街的習慣,整治工程依然沿襲了低瓦檐、木門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鎮構成,發揚了古鎮崇尚臨水而居的習俗,在街道兩側開鑿溝渠,引來味江河和都江堰的清泉,為古鎮註入了靈動之氣。顯出了街子亙古未變的純樸和古雅。

街子建鎮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五代後蜀設永康縣,這裏是縣治所在地,那該是它的最繁榮時期了。街子人唐代的「一瓢詩人」唐求,其詩名雖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麽響當當,但【全唐詩】和【唐才子傳】裏都能找到他的蹤跡,也算是為小鎮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宋代農民起義領袖王小波也是街子人,如今鎮上尚有二人的故居遺址。

▲街子的路途中元通、懷遠

整治後的唐求廣場和江城街最能體現街子鎮的新特色。修葺一新的唐求廣場被稱為古鎮的門廳,「門廳」是由古銀杏、古字庫、古祠堂組成的,唐公祠殿堂高懸「修到梅花骨亦香」匾額,祠堂前廣場護欄上,全唐詩輯錄的36首唐求詩句一一呈顯。

細細品味唐求的佳作,倒也喜歡收錄在全唐詩36首詩作的一篇:

「題楊山人隱居」/ 唐求

深山道者家,門戶帶煙霞。

綠綴沿巖草,紅飄落水花。

半庭栽小樹,一徑掃平沙。

往往溪邊坐,持竿到日斜。

細讀此作,倒也對於剛到時看到的一句街子古鎮的廣告語「街子,千年古鎮 青城後山」有了共鳴。

要不是這次的行程,對於詩歌門外漢的我來講,唐求這位和大小李牧同時代的詩人,我可是一無所知,不過,看完他的生平介紹,倒也讓我對這位巴蜀才子的生活是我最羨慕的。

唐求,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鎮)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間,曾為青城縣令。唐昭宗時,王建帥蜀,欲聘唐求為參謀。他拒不受聘,後棄官返鄉,隱居於味江山中,人稱為「唐山人」或「唐隱居」。唐求為人純愨,篤好雅道,放曠賢達,猶如方外之士。他每次到市集,都騎一匹青牛,到了日暮西沈才酒酣而歸,不與一般的人結交,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青城山至今尚存他寫的一首七律詩,即【範賢觀】,詩雲 :「數裏緣山不厭難,為尋真訣問黃冠。苔鋪翠點仙橋滑,松織香梢古道寒。晝傍綠畦薅嫩玉,夜開紅竈燃新丹。鐘聲已斷泉聲在,風動瑤花月滿壇。」記述其清心寡欲、悠然自得。

▲都江堰

唐求寫詩,或片語,或成聯,不拘長短,隨手記下,數日後即成一首好詩。每次詩成,撚詩稿為丸,投入一大葫蘆瓢中。日積月累,詩文頗豐。晚年臥病,他把詩瓢投入味江,無限感慨道:「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詩瓢漂入新渠,有識者見之曰:「此乃唐山人詩瓢也!」乘小舟將詩瓢撈起,可惜詩稿多已浸潤損壞,僅得詩數十篇,為其所寫詩稿的十之二三,後人因此稱唐求為「一瓢詩人」。

這種怡然自得的日子讓人好生羨慕!每天日出而遊,日落而歸,興致來了寫詩作對,還頗有新意的把詩文放到葫蘆裏,在歸仙之際,將這滿腹的詩文化作漂流瓶一支,任其流浪,直到了解他的人發現,或者就這樣永遠漂流下去,好個清心寡欲、無為而樂的浪子!

不知道這古鎮今日成千上萬多遊客中是否有和我同樣的想法,真想就這樣隱居過著「鐘聲已斷泉聲在,風動瑤花月滿壇。」的悠然日子了!更有那「閑看門前車馬鬧,坐聽寺廟鐘鼓聲」,的暇逸,倒也符合休閑度假之真諦也!

- 不能不去的古寺 -

古寺坐落在街子鎮旁鳳棲山自然風景區海拔1100米的密林深處,曾是聞名遐邇的一座寶剎,據說始建於晉代。盡管藏在深山,歷朝歷代,在鳳棲山逶迤的山道上,香客僧眾往來不絕。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和孫子都曾來這裏長住,大約正因此,古寺在明代備受官方青睞,朝廷特贈送古寺【洪武南藏】官版經書一部。該經書迄今仍保留在古寺,堪稱佛門經典中曠世之珍寶,亦可視為古寺鎮寺之寶。古寺的寺名亦幾易其稱,至明代定格為「光嚴禪院」,但民間仍習稱為古寺。

禪院原分上下兩寺,上古寺已於「文革」中盡毀,而今殘余的下古寺至今仍有三重佛堂,內有一座「藏經樓」,樓名乃於右任手書。寺門的懸匾是清康熙皇帝親筆禦書,寺內又有清末四川總督尹昌衡的禪意對聯。寺中一株千年古楠,根幹直徑幾達兩米,樹冠高聳入雲,擡眼看去,只見枝繁葉茂,翳天蔽日,樹身猶自青滑光亮,通體透出勃勃生機,毫無老樹景象。

遊人越聚越多,小李老師說,這是從未有過的,看著青灰色古瓦古墻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喧鬧的街市,想象著古鎮曾經千年的寧靜,現代的我們,腳步是越來越快,可我們的心,依然在找尋著一片寧靜。而在青翠的青城後山,曾經沈睡寧靜地的小鎮何時又能回到從前了?還是喜歡這首「一瓢詩人」的詩歌,吟誦之間也就能感受到那份「閑看門前車馬鬧,坐聽寺廟鐘鼓聲。」的暇逸吧:

「題楊山人隱居」/唐求

深山道者家,門戶帶煙霞。

綠綴沿巖草,紅飄落水花。

半庭栽小樹,一徑掃平沙。

往往溪邊坐,持竿到日斜。

- 家家養蘭花 -

小李老師告訴我「這裏的每戶家中都養有蘭花,很多都是因蘭花兒致富的啊!這可是綠色銀行哦!」

原來街子居民喜養花草,街子養蘭花的歷史由來已久,近年來,「蘭花之鄉」的聲譽更是名動川西。長久以來,居民們有在家門前擺放蘭花的習慣,這是小鎮居民生活中獨特的風景。特別是最近街子古鎮風貌改造完畢,更是呈現出家家清泉流淌、戶戶蘭花飄香的景象。

現在,街子蘭花節已經成為成都市「八大」花卉節之一,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九,是街子場傳統的蘭花會,來自彭州、溫江、大邑等地以及河南、山東等省的蘭商雲集於這個青城古鎮,把街子的蘭花帶到遙遠的他鄉;每年的蘭花會與「春台會」同期舉辦,實際上又成為一次經貿洽談會,在今年的蘭花節上,街子蘭花的總交易金額超過了1000萬元。

「一瓢詩人」唐求筆下「深山道者家,門戶帶煙霞。綠綴沿岸草,紅飄落水花。半庭栽小樹,一徑掃平沙。往往溪邊塵,持竿到日斜。」古樸意境一下便浮現在我眼前……。

穿行於一條條窄小的門樓,流水叮咚,蘭沁馨香。

交通:

1、街子古鎮毗鄰青城山景區,可規劃一同遊覽。

2、成都市茶店子車站有到古鎮的大巴班車,每日捲動發車,去程票價19元/人;回程15元/人,17:30收車。行程約一個半小時,到達街子場口後即有小巴車到梅花寨和古寺,票價5.00元。

3、成都市區的首條到都江堰的成灌快鐵,途徑犀浦,郫縣,都江堰,青城山等站點,轉乘102路公共汽車,可直達街子古鎮。

特產:

湯麻餅、鳳棲山獼猴桃、天主堂雞片等;

門票:

古鎮免費,味江風景區門票30元,華陽國誌館門票10元。

越聲/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