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100年前,日本人秘密拍攝中國雲南大理,真實面貌令人驚嘆

2024-07-23旅遊


100年前,日本人秘密拍攝中國雲南大理,真實面貌令人驚嘆


洱海邊青山連綿水波蕩漾一艘帆船悠然航行。岸邊男子牽引駿馬馬背馱著沈甸甸的茶葉。古時茶馬古道繁忙非凡,運茶馬匹絡繹不絕,如今這一幕仍讓人感受到往昔的輝煌


大理古城中一條熱鬧非凡的商街橫貫其中,綿延數裏盡顯古城風華。街道兩旁商鋪雲集各色人等絡繹不絕。青瓦白墻的民居,在郁郁蔥蔥的樹木間若隱若現,散發著雲南獨有的韻味。這些民居建築多姿多彩,充分展現了雲南多元的民族風情


大理府東洱水祠畔浩然閣淩波而立。湖面煙波繚繞水中倒映著亭台之美,仿佛置身水墨畫卷,令人陶醉不已


大理古城西門巍峨聳立,獨門洞開。門前小徑蜿蜒民居與圍墻靜立兩旁,訴說著古城的往昔與今朝


這位體格強健、眼神銳利的民間護衛隊勇士,腰懸短劍肩負著保衛民眾與商旅的重任,以堅毅守護一方安寧


雞足山麓溪水輕唱一座吊橋橫亙其間。橋那頭小廟靜立香客絡繹不絕虔誠祈禱的身影映入眼簾


大理鐘樓山巒環抱盡顯古樸韻味


幾位彜族女子赤足踏田,忙碌地插著秧苗。芒種時節雨紛紛,田野間盡是勤勞的身影,她們搶抓農時為豐收播下希望的種子,展現出一幅生動的田園畫卷


在大理市下關西洱河畔,矗立著一座壯觀的天生橋,它是通往保山怒江的重要通道。兩側高聳的懸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傳說三國名相諸葛亮曾在此地征戰,並成功擒獲孟獲


雞足山畔一座吊橋輕盈懸掛,橋下溪水叮咚作響。橋那頭寺廟若隱若現香客絡繹不絕虔誠祈福


觀音塘古韻猶存歷史悠久。大門前攤販雲集,各色遮陽傘下人頭攢動,美食誘人生意紅火。這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剎,坐落大理古城南,別名大王庵底蘊深厚


洱海之上波濤輕搖漁船點點。船舷旁鸕鶿靜靜佇立這些捕魚能手喉間系著巧繩每次捕獲都需傾囊而出。古老的捕魚技藝,在這裏傳承訴說著勞動的智慧


三月街盛會如期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麓拉開帷幕,熙熙攘攘的集市熱鬧非凡。作為雲南大理的古老風俗,這場國家級非遺文化的慶典,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藏民馬隊在行進途中稍作休憩,埋鍋生火準備餐食。他們身後的貨物擺放井然有序,那是要運送的茶磚。雲南大理與藏區間的交流素來緊密,不少藏族居民在此以馬幫運輸為生


五華樓這座矗立在大理城中的巍峨古建築,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始建於唐代它曾是南詔國王宴請貴賓的尊貴場所。歷史上的五華樓幾經毀損與重建,見證了大理的風雨變遷。現今我們所見的五華樓,是在1998年重建的,它依舊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氣息,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洱海之畔浩然閣屹立千年。它不僅是地標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聖地。明代大文豪楊慎曾在此留下傳世詩篇,描繪出波光瀲灩、野色蒼茫的壯美景象。而今閣影依舊湖水波光依舊仿佛還能聽到那古老的笛聲,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夢想


白苗族女子頭戴標誌性的「鳳凰帽」,赤足行走在集市中。她們身背布袋挑選著街邊的各式物品,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幾名身著藏族傳統服飾的女子在忙碌著,有的正往火堆中添加草木,有的則席地紡織羊毛。她們邊勞作邊閑話家常,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享受著這份簡單而淳樸的藏族生活


大理街頭熱鬧非凡。人們身著民族服飾,頭戴鬥笠身背竹簍穿梭於熙熙攘攘的集市。這裏的背簍不僅是實用的負載工具,更是生活的藝術。無論是攜帶日常用品,還是遮風擋雨的必備,它都顯得得心應手。在山路崎嶇的大理,背簍承載著生活的智慧與熱情


雲南大理下關觀音塘入口處,古樸建築韻味十足,歷史感撲面而來。小吃攤與遮陽傘點綴其間,生活氣息濃郁令人流連忘返


樹蔭下的石板路旁,兩家小店靜候著每一位過客。商旅可在此休憩,店家更備有馬棚,讓旅途中的馬匹也能享受舒適。這兩家店位置得天獨厚無疑是休憩的理想之選


五華樓始建於盛唐時期,曾是南詔古國宴請四方賓客的尊貴場所。幾經戰火焚毀與重建,明代初年的五華樓更顯雄偉。遺憾的是上世紀60年代,這座歷史建築因故被徹底拆毀


大理崇聖寺坐落於大理古城北一公裏處,背倚蒼山面朝洱海。寺內三座高聳的白塔是大理的標誌。崇聖寺歷史悠久,建於唐代雖曾遭毀損但依舊矗立。其中千尋塔巍峨聳立,高達69.13米,是中國現存的唐代高塔之一,令人嘆為觀止


洱海北岸的上關,美景如畫。遙望洱海水天一色浩渺無際。小舟輕搖漁民精心呵護網中魚群。近旁古廟靜立農田翠綠農人辛勤耕作。青山洱海間一幅動人的田園生活圖景躍然眼前


大理崇聖寺的寶塔,身姿修長直插雲霄。在蒼山背景下更顯得風姿綽約,美不勝收。此塔修建緣起古老傳說:大理曾為龍澤,塔起以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