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行遊廬南川藏線——春來上春山

2024-05-05旅遊

今年早春時節,連續下了幾場雨,小區裏剛盛放的繁花,在雨打風吹中噗噗簌簌地落下,早晨出門看見道路已成花徑,「小徑紅稀」,每一步都是「踏莎行」。心下憐惜間,擡頭卻又看見,花樹上點點柳綠片片花紅,原來春依然在梢頭。

清明前天氣晴好,應同學之約,回了一趟廬江,既為會友,更為賞春。小區的春很美很精致,但總是少了許多的況味,這或許就是「春愁」。古人雲: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離人的「春秋」,都留在了故鄉,只有故鄉枝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才最能撫慰遠離的鄉思。

春來上春山!「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間四月的天」,在老友的陪伴下,在明快的歌聲中,我們驅車前往「廬南川藏線」。

「廬南川藏線」是家鄉廬江縣的一處旅遊景觀,全程據說有120公裏,途經礬山、龍橋、羅河、泥河4鎮,沿山區曲折的盤山道路,打造了「九曲十八景」;全線以礦文體驗、富硒康養、竹海觀光、自駕越野等為主題;驅車自駕而行,沿路可見雲霧、溪流、山峰之綺麗風光。

老友的老家,就在廬江龍橋鎮,他是從農村來到縣城讀書的,現在是博士、大學教授。他的人生就如老家的山路一樣,一路曲折一路風光——大學畢業後先做銷售,把祖國大好河山跑遍之後,轉回身清心凈性地走進書房,讀書考研,再然後讀博、做存取學者,現在是省城一所高校的老師。

我們是從「廬南川藏線」西入口進去的,老友說跑反向了,應該是從東往西走,這樣跟隨山的走勢,車的右側不會被山坡阻擋,山外風景可以一覽無余。但是既然走反了,我們就反向而行吧,有心處處處有景。

車行在山道上,眼前的盤山公路猶如五彩斑斕的彩帶,在青山翠綠之中蜿蜒;晃晃悠悠中,迎面的山坡退後又前來。「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這種感受的奇妙,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山坡上繪制了許多的卡通畫和標語,例如「在自然裏//尋找//一些生活的//小美好」,就讓人頓生「翻山越海,遇見美好」之感。

因為要在山上修建民宿,一輛大吊車橫停在路中,阻隔了車輛的過往,我們也就勢在山路最高處停下,正好下車休息一下,看看遠處風景拍拍照。站在春山之上,放眼遠眺,廬南風光盡收眼底,遠遠近近、高低起伏、層巒疊翠的山林中,竹木枝葉繁盛,綠意欲滴,映山紅叢叢怒放,艷艷似火;盤旋的山道曲曲折折,那一道一道連續的彎,就如蕩開的層層「波浪」,而每一層的「波浪」,又仿佛美人的臂彎,散發無盡的風情……

此時發現最高處竟然還有無線網絡,真是高處不僅有風景,更有驚喜。即刻把剛拍的照片發給老父親,告訴他:我們在「廬南川藏線」。很快,父親的回復就來了:那裏許多地方留下我的足跡,改日我重返礬山,也要走一趟「廬南川藏線」!

淡雲飄天際,春日草木深。其實,老父親跟「廬南川藏線」有著較深的淵源。他大學畢業後,於1972年元月5日去礬中(廬江縣礬山中學)報到,在那工作生活歷時六年零三個月,於1978年3月25日調離礬中。那一帶的山山水水,那一片的住戶人家,他幾乎都走到過,除了教師本職經常去學生家走訪以外,還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勞動和勤工儉學。出身農家的父親,雖然身量不高,但是身體素質挺好,聲音洪亮,不僅語文課教得好,勞動和體育也都是好手。

在礬中的六年,父親深受學生家長的尊重和學生的愛戴,時至今日,他的那些學生還經常來看望他,組織同學會一定要請父親到場。猶記得,礬中76屆同學40周年聚會時,年逾古稀的老父親在台上的致辭:為了重溫當年的學習氛圍,還是讓我這位語文老師帶同學們重新走進課堂吧,大家一同學習魯迅雜文、毛澤東詩詞、樣板戲等課文。現在請允許我給大家朗誦一遍毛澤東主席的詞——【沁園春·雪】,找回一下當年的感覺,品味一下有沒有當年的味道。如果有,請給老夫點個贊,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那一夕的歡會,老父親很感喟,既是因為師生間的深情厚誼,更是因為父親憶起了他在礬山、龍橋的青春歲月,剛剛大學畢業的青年君子,在課堂上的激昂澎湃,吸引了多少更青春的少男少女,將他們孜孜渴求的目光投註在其身上……

我跟老友說起父親的往事,老友唏噓不已,他如今也是一位受學生敬重仰慕的師長。兩位教書育人的同行,在他們的「故鄉」,在交錯的時空裏,共同面對這「故鄉」的春山,想來應是各有感慨吧。

春色未闌,花兒紅艷。在這大好的春光裏,我們繼續向上向前。只有在最高處,才能眺覽這「九曲十八彎」山路的全貌,就如我們回頭看過往的人生——起點雖不相同,但終點都是向高處。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春山之上,我與老友攜手而行,遠處層層群山如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