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移居蘇州?真中產都去鎮江養老了

2024-03-20旅遊

在寶藏省份的江蘇,藏著一座同樣非常值得一去的寶藏小城,卻總是被南京、蘇揚完美掩蓋住光芒。

99%來江浙滬旅遊的人都會錯過它。那就是——鎮江。現在江浙滬最夯的趨勢,假中產移居蘇州,真中產鎮江養老。

這座地理位置優越的真山真水的小城,與南京、常州、揚州等城市相鄰,離如今的頭部網紅城市揚州只有1小時車程,然而物價卻能打個七折——鎮江的房價江蘇省墊底,也被網友戲稱為江蘇小鶴崗,讓社畜的養老更加提前一步。GDP省內倒數但人均高,生活品質不打折扣的同時,精神內耗?不存在的。

幾乎是江浙滬高鐵路線中的必經一站,鎮江對於許多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但你若真問起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估計大多數人也就只能說出個「醋」。而這座「泡在醋壇子」裏的小城,在江蘇這個散裝的神仙打架的省份裏,如今的地位並不十分起眼——沒有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的歷史感,也沒有蘇州與揚州那般的古典與溫婉, 鎮江,在一眾江南水鄉中,稍顯「格格不入」了一點。

但如果你往回看,才能在歷史的一角中找到鎮江這座城市的氣質由來。三國時期孫權將治所先從蘇州遷到鎮江,稱「京口」,築鐵甕城,又從京口遷到南京,稱「建業」,築石頭城,終成三國鼎立一番霸業。而後,由於鎮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豪放詩詞,堪稱江南的「塞北」。北宋時期,宋徽宗將當時的名稱「潤州」升格為「鎮江府」,自此,這個硬朗感十足的名字,伴隨著鎮江直到今天。歷史的波瀾與動蕩歸於平靜, 鎮江也似乎重歸如同「潤州」這個名字那樣,滋潤,自在。 不過,當再有人說,鎮江不像江南的時候,也千萬別忘了王安石筆下的那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金山的背景典故,用一句話便可以概括: 「一條四川的蛇為了杭州男跟河南和尚鬥法淹了大江蘇」。 當年白娘娘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就發生在鎮江金山寺,人們只知杭州雷峰塔,卻不知古老安靜的鎮江金山寺風景如畫。而如今,金山寺的香火,是每一個鎮江人的精神指引。逢年過節最多的不是遊人,而是來金山寺上香的鎮江人,千年來金山寺承載了鎮江人的美好心願。

金山寺緣山而建,曾得康熙賜名「江天禪寺」,遠望過去只見廟宇,不見山巖,是著名的見寺不見山。沿著台階登山,伴你左右的是綠樹茵茵和藤蔓爬滿金山寺的黃墻,進入寺內,你能感受的是不同於繁忙城市的那一片安寧。

而和伴侶來此,更增加了一絲浪漫的氣息,畢竟和當下場景重疊的是敢愛敢恨的白娘子為愛水漫金山的故事。

鎮江三山中,聳峙江心的焦山位置最為僻遠, 也是長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環水的山,唯有坐船方可抵達,被譽為萬裏長江的「江中浮玉」。 遠望焦山,如江中的一片綠土。蘇軾當年便曾在【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詩中將金、焦二山相比:「金山樓觀何眈眈,撞鐘擊鼓聞淮南。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兩三。」——短短四句,這兩座山的風格之別立刻躍然紙上。

而如今看似低調的焦山,百年前也曾經是乾隆下江南的行宮。這裏景點密集,坐船來上一次能大出片——聞名中外的東漢禦寺「定慧寺」;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記錄當地人英勇抗英的古戰場「焦山古炮台」...... 可以說,登山一次就走了千年。 當然,其中最出挑的非定慧寺莫屬——原名普濟寺,宋朝時稱普濟禪院,元代改稱焦山寺,清康熙南巡來遊焦山時改名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如果你喜歡文化古建,這裏務必打卡。

再往上走登頂就是萬佛寺塔,七層八面,塔高42米,上有天宮,下有地宮,塔內供奉萬尊佛像,仰頭望去,心中那一絲浮塵都會被雄偉的寺廟凈化。

在號稱江南塞北的鎮江,最能體現其歷史厚重感的便是北固山。北固山有「京口第一山」之稱,自南往北由前 、中、後三峰組成,北峰三面臨江,山壁陡峭雄偉,形勢險要,故名北固,梁武帝登此山曾寫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字。 如果你是三國愛好者,北固山一定能和你產生某種精神共鳴 ——赤壁大戰後,劉備借東吳的荊州不還,周瑜向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為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以討還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就發生在北固山山頂的甘露寺中。

這段三國的歷史典故,也讓辛棄疾寫下了一首家喻戶曉的詞作。「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雖然如今的北固樓已不是當年辛棄疾登上的那座(如今的北固樓為現代重建), 但當你登上高樓,眼前的風光或許能與這位詞人在歷史中重逢:西見金山、東見焦山,山腳下的江水奔流不息。

三山之外,便是鎮江引以為傲的「一渡」。 作為跨越千年且保存至今的「步行街」鼻祖,一眼看千年能在這裏被完美詮釋, 也是前來鎮江旅遊養老的年輕人city walk中的一環。

西津渡,在古代又稱西渚、西馬頭,位於長江南岸鎮江城西的「江口鎮」,與歷史上長江北岸的瓜洲渡南北相對,是江南運河入江的「江口之地」,也是江南運河漕船橫渡長江的起點。 北宋詩人頂流王安石亦曾從西津渡揚舟北去,到達北岸瓜洲時寫下千古名篇【泊船瓜洲】。 這是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它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以及民國,經歷了千年的興衰。如今,西津渡已成為中國大運河位於鎮江市境內的三處地標之一,更有多個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這條街上不僅有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過街石塔——昭關石塔,建於元代,石塔攔路,讓人駐足凝望。

在這裏,對於都市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出片。如果你走文藝路線,這裏足夠你從清晨到日暮,拍上整整一天。昭關石塔的壯觀與低視角帶來的大氣磅礴;轉眼是英國領事館的東西風格融合,將你瞬間拉入近現代,千年古渡在如今也成為了時代的縮影。 當然,和每一條古街的現狀一樣,西津渡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化,將古老與新潮結合得相得益彰 ——不過你完全不用擔心被宰或者踩雷,你不僅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獨屬於鎮江的特色美食,也能發現一些如西餐、咖啡店等新式小館。

南山,名氣雖不敵前文提到的三山中的任何一座,但卻是鎮江當地人徒步觀景的私藏寶藏地。而如今,南山逐漸被包郵區的人們發現——對於繁忙的打工人來說,由鋼筋混凝土鑄造的urban outdoor生活方式已經無法洗去職場帶給我們的滿身戾氣,見山見水才是真正能讓我們身心凈化的靈修之旅。

而南山自古以來都是「職場文人」們的歸隱聖殿。北宋書法大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在這裏居住了四十年,創造了「米氏雲山」畫風;南朝劉宋雕塑家、音樂家戴颙隱居南山期間譜寫了【廣陵】【遊弦】【止息】這三首名曲;而必背課文【愛蓮說】也是周敦頤在這裏修學時寫下的。 古人們創造的佳話,為這片城市山林賦予了獨特的靈修氣質。 南山景區很大,由多個園區組成,在城市之中有這麽大一片山水美景在全國也並不多見。你不必花上一整天時間穿越於景區的每一個角落,只需隨心漫步,在綠林小徑中吸氧,或者在某個草坪和湖泊前停駐,融入當地人的松弛氛圍之中,吸收陽光帶來的養分。

今生上班的經歷,應該足以被忘記。

作為江浙滬的提前養老目的地,美食對於挑剔的南方人來說也是重要的標準之一。而鎮江,在吃這件事情上,彌漫著難以捉摸又讓人欲罷不能的「怪」品味—— 肴肉不當菜,香醋擺不壞,面鍋裏面煮鍋蓋。 首先就是鎮江的「酸味」,這也是真正讓鎮江聞名的名片,北方可能很少出現,但是在南方的餐桌上,鎮江香醋「秒殺」了大部份品牌,形成了壟斷局勢。不論肉食、面食,都要配上爽口的鎮江香醋。 而最特別的還得數鍋蓋面——也叫鎮江小刀面,也是鄉野排行榜「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與刀削面、河南燴面齊頭並驅,屬於蘇菜系中的典型代表,口感軟硬適中,韌性好,鮮香美味,早餐吃上一碗可以說是精神抖擻。不同於別處面條的清淡,鍋蓋面的底料十分講究,搭配十余種佐料和各式各樣的澆頭,比如長魚(黃鱔)、腰花、肥腸等,嚼在嘴裏津津有味,好吃不油膩,獨具風味。

肴肉也屬於鎮江三大怪之一,有「肴肉不當菜」的說法,是鎮江一帶的傳統名吃,可以配上鎮江香醋解膩。肴肉選用豬前蹄為主料,再配以輔料制作而成,成形後切片。肴肉早在幾百年前,就被發明了出來,「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肴」,肥瘦兼有,味美鮮香,搭配鎮江香醋、姜絲一起吃,柔軟肥瘦兼有,一口一個滿足。

除了三大美食招牌, 鎮江人在吃上面的精神狀態引領全國,畢竟能把肉包子當作下午茶,生活別有一番放縱的滋味。 在江濱新村,道路兩邊一排邊的路邊攤,包括但不限於小餛飩、煎餅、飯團、油條、炸雞、豆腐腦、鴨血粉絲、烙餅、赤豆糊、油炸小吃......鎮江,給你一個無法減肥的美食天堂,更何況再過一段時間,到了清明時節, 江南魚米之鄉的「吃鮮」大賽正式開始時,鎮江更是江南的美食頂流 ——以前還需要以「死的覺悟」嘗鮮的河豚(感謝科學家,培育出了無毒河豚)、號稱江鮮王者的刀魚面和刀魚餛飩(由於禁補令,現在都為圈養繁殖)以及張愛玲筆下念念不忘的鰣魚......吃完這一遭,才能叫真正品嘗過舌尖上的春天。

人們說鎮江不似江南,但在江浙滬能夠找到如鎮江這樣,被小山包裹的「自然大盆景」其實並不多見。歷史在此處留下數不清的故事,而如今的鎮江卻比江蘇其他城市都要低調。

有人說當地文旅局不夠給力,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鎮江正在悄悄發力——這裏可能是整個江蘇最愛音樂,也是全國戶外音樂節的領先地。迷笛、草莓、長江等音樂節多次在這裏舉辦, 山水歷史與現代潮流在這座江蘇面積最小的地級市,撞了個滿懷。

煙花三月,不如就「潤」去鎮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