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貴州大龍:咽喉門戶連線湘黔

2023-12-09旅遊

大龍,位於貴州省東部,潕陽河南岸,政區屬銅仁市玉屏縣所轄。民國年間,由黔龍、盤龍兩座聚落合並置大龍鎮,取自鎮南「回龍山」始得專名。早在1992年全面市場經濟起步之初,大龍鎮即規劃了開發區,到1999年批準設立,為省級市(州)直管模式,目前正積極爭取獲升「國」字頭。大龍開發區內擁有「電力、錳礦、鋁鎂」等產業基礎,可帶動當地大量就業需求。又透過「削山填谷」的方式,拓展建成區規模,並設定了公用保稅倉,發揮省際物流優勢。大龍也是貴州銅仁境內幾座縣域的高山移民安置點(異地扶貧搬遷),進而使這裏人口迅速增長。2018年底,大龍鎮撤銷,分別設立大龍、麻音塘兩座街道辦事處,配合之前的開發區建置,以打造貴州東部一座邊貿型的城市化門戶新區。

大龍街道東端路口。320國道與玉銅公路(省道)在這裏交匯。G60滬昆高速公路與滬昆鐵路湘黔段也從這透過,為一座交通咽喉節點。

從大龍街道東端路口再往東步行約300米後,便是貴州與湖南的公路(320國道)管理分界點。這裏僅是公路部門的管理劃分,而非兩省的政區邊界。

湘‬黔‬兩省均以橫跨銘牌形式「歡迎」往來車輛進入。從這裏步行到兩省的政區實際交界點,還有接近‬約‬1公裏‬的距離。

這裏是貴州與湖南兩省的第一道政區交界處。為什麽說是「第一道」呢?因為湘黔省際在此的劃分雜錯交替,房屋也嵌入各自轄域搭建(很多都是由歷史所遺留下的宅基問題)。公路(320國道)過了這座坡口後,右側(南向)便進入湖南,左側(北向)仍在貴州境內。圖中左右兩旁的油茶及酒肆房屋,已是湖南所屬,居民為懷化市新晃縣人。

坡口東側,湖南省所矗掛的交通銘牌標識。這裏為第一、二道政區交界點之間的過渡緩沖地帶。公路(320國道)右側還立有一些湖南交通部門所設立的宣傳告示等。

徒步來到湖南與貴州的第二道政區交界處。左側G60滬昆高速公路上,便出現了又一塊「湖南界」的銘牌。而過了這座坡口,無論高速,還是國道,以及鐵路,才全部進入了湖南省境。說到鐵路方面,大龍還是成都鐵路管理局目前最東端的一座站點,與廣州鐵路集團轄區交界。附近鐵路線旁,還有局界口標識,記得以前曾有火車迷前往探尋過。

湘黔第二道政區交界處,玉屏縣還在這裏矗立了一座三角碑。上邊有對玉屏縣的定位介紹,如「中國油茶之鄉」。但在兩道邊界上,都未看到官方所立的正式界樁,也許深藏在夏日雜草叢中,或者涉及兩省在這一段雜錯交替的轄域範圍,尚存部份歸屬暫未明確。但隨著近年來各地的政區新勘界工作陸續完成,此番現象應得到相應完善。畢竟政區劃分將涉及資源、法律等層面諸多敏感問題,更是一項極其嚴肅的政策與任務。

徒步到湖南境內,再登上一座跨越鐵路的人行天橋,回望玉屏縣大龍方向。圖中左側為滬昆鐵路湘黔段、中間是320國道、右側為G60滬昆高速公路。大龍地處古時由中原、江南進入貴州的傳統門戶位置,其咽喉功能明顯。目前大龍鎮周邊鄉鎮,包括湖南新晃境內的魚市鎮居民,有不少人在大龍開發區內的工廠企業上班,不用再遠赴長、珠等地打工,由相關平台做支撐,留居家鄉宜就業。

1985版【貴州省地圖集】中,對大龍東端湘黔省際邊界的要素標註。南側為苗嶺山地,北側為武陵山余脈下的高台坡丘,公路與城鎮分布在中間呈通廊式的盆緣緩壩間。

今時某版貴州地圖中對玉屏大龍段湘黔省際要素的標註。湘境新晃縣,如同「鼻尖」西嵌至黔境玉屏、天柱兩縣間。從玉屏縣城到大龍街道這15公裏路段,政區空間依交通幹線緊貼湘境,亦呈通廊式縱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