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麗江有支最老「街頭樂隊」!平均年齡72歲,成員多為農民

2024-07-02旅遊

在白沙,有一處靜謐之地,名為「天籟清音」亭,它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沈澱,更是納西族文化精神的縮影。

不管刮風下雨,亭中總會飄出縷縷古樂,那是白沙細樂,一種由歲月精雕細琢、心靈深處流淌而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一個音符,都讓駐足的旅人仿佛穿越時空,感受一份寧靜與美好,深植於心。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春風吹到了麗江,為這裏的旅遊業註入了新的活力。

那一年,43歲的白沙村民和善誌滿腔熱忱地聚集了一批誌趣相投的鄉親,成立了玉龍縣白沙細樂會,自己則肩負起會長的職責。

樂隊隊長和善誌

時光荏苒,25年的歲月悄然走過,這位曾經的壯年已步入花甲,樂隊的成員也慢慢花白了頭發。如今,樂隊成員的平均年齡達到了令人敬佩的72歲,可以說是麗江最年長的「街頭樂隊」。

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皺紋,卻把他們對音樂的熱愛沈澱得更深。當指尖拂過琴弦,那專註的眼神與熾熱的心跳,一次次地證明了他們的青春,永不停息。

每每提及年齡,和善誌不禁莞爾:「我今年六十八,在樂隊裏算得上是‘年輕人’!」

呵,多麽年輕!

這是一支全部由當地農民和農村藝人組成的樂隊。

自樂隊成立以來,參與的樂手超過40位,有人已故,有人離隊前往玉水寨、東巴谷等處繼續演奏。如今,樂隊常駐樂手約有20人,每日參與演出的有十人左右。無論人員如何更叠,白沙細樂的旋律從未中斷。

他們的舞台,從白沙壁畫景區到白沙古街,最終定格在「天籟清音」亭。這個由當地政府在十年前為他們建造的小亭,成為了樂隊多年來的固定演出地,是白沙古鎮一道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

每場演出前,儀式感滿滿。樂隊的老人們首先懸掛文昌帝君畫像及諸位天尊聖位,並焚香三支,以示對傳統文化的敬仰與尊重。

而後,便是數小時的傾情演奏,從10:00至12:30,再從14:30至16:30。陽光和雨露是天然的燈光和布景,來往的遊客和行人是觀眾,樹梢的小鳥和街邊的小貓也是觀眾。

除了大年初一、清明節、重陽節,白沙細樂幾乎日日在此回響,猶如一條永不枯竭的河流,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白沙古街的魅力,在於美景,更在於其豐富多樣的傳統手工藝與技藝,這些讓它吸引著全球遊客的目光。過去,這裏曾被稱為「洋人街」,許多外國友人為白沙細樂所傾倒,他們不僅購買古樂CD作為紀念,還在「打賞」時大方解囊。

隨著時光流轉,盡管外國遊客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新一代年輕面孔卻日益增多,他們在「天籟清音」亭前停留,對白沙細樂表現出的濃厚興趣和熱愛,讓樂隊的老藝術家們倍感欣慰。他們樂於與年輕人合影,合拍短影片,共同分享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歲月更叠,擺放古樂CD寫有「50元」的木盒已空空如也

亭前,一張空凳靜靜地等待著每一位熱愛古樂的旅人。

在這裏,音樂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沒有隔閡,只有共鳴。遊客可以拿起小鑼、叮響、鑔等樂器,與老藝術家們一起合奏,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這種互動體驗,是對白沙細樂最好的傳承與傳播。

在「打賞」這件事上,樂隊的老人們展現出非凡的淡泊與包容。他們並不在意收到多少或是否得到小費,因為無論多少,每天他們都會雷打不動地出現在古街邊的演奏現場。對他們而言,音樂,亦是生活。這是來自麗江人最深沈的浪漫。他們同樣看重年輕人對這門藝術的熱愛與尊重,這份純粹的執著,如同白沙細樂本身,歷久彌堅,令人動容。

如今,白沙古街依舊靜靜地守候著它的過往與未來。而「天籟清音」亭下的老人們,則用他們的雙手,續寫著白沙千百年來的記憶。他們不僅是技藝的傳承者,更是文化的守護者。

當你來到麗江,走進白沙古鎮,不妨放慢腳步,在「天籟清音」亭前暫停片刻,聆聽白沙細樂的動人之處。更或者拿起樂器,稍坐幾分鐘,與老人們共同奏響一曲跨越時空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