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中醫如何看待類風濕關節炎?利用化痰通絡解郁法治療有何效果?

2023-12-10旅遊

中國古代文獻並無RA這一病名,後人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癥狀特點,將其歸於「痹證」、「痹病」、「歷節病」、「尪痹」等範疇。

古代醫學文獻最早是在【足臂十一脈灸經】中記載的「痹」, 而後出現在【陰陽十脈灸經】,除文字說明「燥痹」、「疾界痹」,也有與癥狀相關的命名如「四末痛」、「足大小指廢」、「膝腫」等。

【素問·痹論】中提到行痹、痛痹、著痹與風寒濕有關,據此將痹與五臟、季節相對應,提出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 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歷節疼痛,不可屈伸」的歷節病,【醫學統旨】依據關節畸形的特征,將其命名為「鶴膝風」、「鼓槌風」。

透過學習歷代醫家的不同論點,參考近現代文獻,總結自身臨床經驗,對痹病的病因、病證、脈象和治法等進行了歸納整理,將其統稱為「尪痹」 ,以區別其他疾病,在臨床實踐中能更容易理解本病及診斷治療規律。

【素問】將病因病機歸為風寒濕三因,三邪感而為痹,其中風邪感之重者即為行痹、濕邪感之重者即為著痹、寒邪感之重者即為痛痹 ,但「痹病,五臟虧虛為之大因」,本病的根本病機仍為機體正氣虧虛、五臟虧損,無法抵抗外界邪氣。

【中藏經·痹論】在【素問】的基礎上提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氣痹這五痹,拓寬了尪痹的病因。 【聖濟總錄】認為尪痹內因血氣虛弱,復外感風寒邪氣,二者合而致病。

【脾胃論】中論述脾臟受邪,無法順暢運化水液,水濕停聚於體內,因濕性趨下水濕聚於腎臟,腎陽無以溫煦 ,後天脾胃虛弱以致氣血生化乏源,精髓不充,骨髓空虛,筋骨不榮,從而導致痹病。

【類證治裁】論治尪痹,認為本病因營衛氣血虛於內,機體無以抗邪,外加感受風寒濕三邪造成,還有瘀血、熱毒等。 【醫林改錯】有「痹癥由瘀血說」,發病日久而臟腑虧虛,血液無以執行,停於筋骨關節而致血瘀。

現代醫家對尪痹有更深層次的見解。 秉承【內經】的思想,對「合而為痹」的「合」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認為其解釋不僅為風寒濕三氣相合,更是與皮脈筋肉骨、四季各臟對應的氣、內舍五臟三者之合有關。

其根本病機在於腎虛寒盛為主,血氣虛弱不足、脾胃虧虛為輔,風寒濕三邪合而入侵,久則化瘀化痰,留於肌肉、關節以致痹證。 從脾胃出發,認為脾氣虛、脾陽虛致使脾失健運,氣血推動無力,化濕化痰,而致關節不得滋潤濡養。

中醫學治療RA的進展

尪痹的證型均離不開腎這一臟腑,治療尪痹的關鍵在於補腎祛寒,同時補肝固護脾胃,並且強調祛痰化痰,獨創一系列補腎治尪方,臨床療效顯著。 治療RA應該專病專方,以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為治療大法,辨病辨證辨病位的同時,根據合並癥加減用藥。

待病情穩定後,需要已痹防變,加以鞏固,防止復發。臨床治療痹證應重視「化濕」,善於透過祛風勝濕、散寒除濕、宣肺化痰除濕、運脾祛濕等法,同時重視通經活絡。 對RA伴冠心病心絞痛的病人辨證施治,治法以益氣養陰為主,再根據病人具體情況予以活血化痰之品。

中醫學對RA伴焦慮狀態的認識

中醫古籍裏無「焦慮」、「焦慮狀態」等名稱,但有與其臨床表現相關的命名,如「百合病」、「郁證」、「臟躁」。 最早在明代虞摶【醫學正傳】明確了「郁證」這一疾病的大致概念,隨著這個概念逐漸被醫家所接受、理解。

中醫將郁證歸於情誌病的範疇,認為病位在肝,與心脾腎均有聯系,氣機失調、氣機不暢均可影響肝氣郁結。氣機沖和,則出入升降正常。 【素問】中描述七情變化均可造成氣的運動失常,從而導致臟腑氣機失調,進而影響正常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

情誌與五臟相互對應, 但因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神誌,情誌總屬於心,心有所變,則神誌變動,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繼發為情誌病。

氣為血之帥,情誌影響氣之運動,久則傷及氣血,血運緩滯,則生瘀血,故情誌疾病易造成氣滯、血瘀等氣血執行障礙 ,從而影響水液運化,則生水濕,濕停成痰,血停生瘀,終成痰瘀互結狀態,又可加劇氣機失調。

水谷精微及津血不得布散,痰凝瘀阻於筋骨、經絡,不通而痛。郁證日久耗傷體內氣血津液,致使筋骨肌肉關節無以為養,進一步加重關節癥狀。 同時痹證也可影響情誌,久之五臟受損,肝受損則肝失疏泄、肝氣郁結;脾胃受損則無法正常運化飲食水谷精微。

心受損則無法主神,神失清明、神不足則悲,機體氣機紊亂,氣血津液代謝失常,以致情誌失調,加重患者焦慮情緒。 透過研究RA患者的中醫證型分布特點,發現痰瘀痹阻證和氣血兩虛證患者的抑郁癥狀相對較多。

觀察發現有49.38%的RA患者會並行焦慮抑郁,以痰瘀痹阻證和濕熱痹阻證為主要證型。 治療風濕病的理論以「虛、邪、瘀」為主,「虛」為血弱氣虛,「邪」為外邪侵襲肌肉筋骨,「瘀」為日久無力推動氣血而成血瘀。

三者相互關聯,是發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其病理結果。 治療風濕類慢性疾病,主要病理特點離不開「痰、瘀、虛」,病機為「腎虛絡瘀」。

對於RA患者伴焦慮抑郁情緒,其病因是肝郁脾虛,水濕生於內,繼而外感風寒濕邪 , 痰瘀痹阻於內,故在臨床上使用柴胡疏肝散合黃連溫膽湯治療具有明顯優勢。

另外,足三裏及阿是穴采用非化膿灸,腎俞隔鹽灸,關節腫痛處施以隔姜灸均對RA伴焦慮患者產生良好療效。 RA是風濕免疫科的常見疾病之一,女性患者最易發病,病程較長,大多數患者以關節不適及畸形為主要表現,影像學檢查可見類風濕結節這一特殊表現。

但RA的相關病因和發病機制還未明確, 國內外研究目前認為RA發病與遺傳基因、居住環境、感染因素等相關,破壞多種免疫機制而發生。

RA目前並未能完全治愈,多個國家的研究者為RA的治療研究出不同的治療方法 ,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因其病程較長,患者最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RA患者臨床的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又因病程長,長期的疼痛將會極大程度地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並帶來巨大的壓力,持續的壓力會對患者的認知能力和生理機能產生負面影響, 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改變患者的生活、工作、學習和記憶,不利於RA的預後。

相關研究已經證實抑郁和焦慮可使患者產生對疾病治療的絕望感、對生活的失望感,對疾病的整體治療產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對於RA的治療,不僅要著眼於RA帶來的身體疼痛,還要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加以關註並及時治療。

尪痹病因病機多為本虛標實。人體氣血沖和,營衛調和,五臟各司其職,六淫之邪不侵襲其機體。 反之,如若氣血營衛不榮,氣門腠理疏松,則六淫疫毒之邪可乘虛進入機體,閉阻筋脈肌肉、經絡關節,氣滯血阻,不通則痛,故而出現痹證。

因病程較久,調治不當可致病情纏綿難愈,氣虛而血停濕阻,而發痰瘀。 痰瘀又可阻礙氣血執行,並作為致病因素進一步加重尪痹病情,增加關節筋骨廢痿的可能。中醫將五誌歸於五臟,情誌的平糊有助於神思敏捷,思緒靈敏,情誌異常又將損害臟腑。

尪痹是發病率高、致殘率較高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受累關節的僵直不適,且疼痛難忍 ,嚴重者甚至關節畸形以至於難以完成正常的生活動作,生活質素急劇下降,精神壓力增加,並且因長期服用藥物可造成胃部不適等副作用。

故基於「悲則氣消」、「思則氣結」,脾胃氣血生化之源受損 ,臟腑之間的生化乘侮有變,繼而影響五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內生痰瘀之邪阻滯氣血營衛的正常執行,聚集於臟腑而見肝失舒泄,脾失健運,肝脾不調, 則氣機疏泄及運化失常,情誌的正常依賴於人體氣機的正常運化,運化失常,則情誌失調。

故痰瘀痹阻型是RA伴焦慮狀態的常見重要證型,在臨床上給予化痰通絡解郁法自擬方效果較好,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化痰通絡解郁法治療痰瘀痹阻型RA伴焦慮狀態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化痰通絡解郁方

本方以二陳湯為基礎方,聯合活血破瘀藥、祛風濕藥和理氣解郁藥,共16味。 法半夏、陳皮辛能行氣,氣行則水行,水濕得以運化,痰濕自除;辛能散結,散除體內痰飲及瘀血,陳痰及瘀血去,則氣機得以順暢,筋脈舒暢。

四肢周身多關節疼痛,脾主肌肉,四肢多關節依賴脾胃運化水谷所得的精液水谷,精微無法運至四肢關節,故用甘淡之茯苓健脾以助脾運化,脾胃扶正則後天之本以充養四肢。 痰為濕邪,濕邪致病最易纏綿致使病程長久。

膽南星苦能降氣辛能散痰,配伍白芥子化痰之力增,配柴胡理氣化痰。 川牛膝性善下行,祛濕邪、逐瘀血、通經絡之功用更強,更可補益肝腎,腎臟虛則腎氣腎精無法生髓、骨髓不足則筋骨空虛、筋骨無以榮養,則肌肉廢痿,肝臟虛則無以調節情誌。

土鱉蟲作為蟲類藥物,走竄能力強,可疏通堵塞之經脈,破體內之瘀血,疏通血脈新血始生,且味鹹能軟以破堅癥瘕,入肝經。 延胡索入肝經,活血以助瘀血破,助血行,不通則痛,瘀祛則氣行,通則不痛,止痛力強,故為止痛之要藥。

柴胡、白芍為經典名方逍遙散、四逆散等的經典配伍,柴胡輕清,氣味輕升,可升肝經郁結之氣, 舒暢肝經,肝氣得以升發,則氣行舒暢,除郁結之氣則體感輕清,氣行則積聚於體內的飲食則得以消化,去積氣,故能推陳致新。

體內五臟之氣均能行於經脈,筋脈之氣暢行,氣行則津液行,無痰飲淤血生 。白芍酸收斂陰養陰,補養肝血,且可防升散之柴胡過傷陰血,兩者共奏疏肝理脾解郁之功。

白芍使得郁遏之肝氣疏泄,肝主筋,則筋脈伸展,靈活運動,酸收斂陰養血,滋養肝體,濡養筋脈,緩急舒筋止痛。郁金入肺心兩經,肺主氣,心主血, 故辛散能行氣血,行肺中之氣則能開胸理氣,行血脈之氣血則能祛逐瘀血,清心行氣解郁止痛。

合歡花解郁寧心,令人歡樂無憂。 玫瑰花之香味,最是濃郁,令人神爽,清新而不渾濁,溫和而不燥烈,柔肝和胃,行氣活血,宣通窒滯,郁結之氣以舒達,疏肝膽之氣 ,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破積瘀血,活血和血以止痛,二花共奏活血化瘀解郁之功。

RA近年來在中國的發病率逐漸增加,藥物的研究也在逐漸進步 ,但是藥物治療效果始終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不良反應甚多,且新研發藥物昂貴,患者及其家屬經濟壓力巨大,隨之而來的焦慮狀態可影響患者的病情發展,因此對於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療尤為重要。

中醫治療尪痹和情誌病歷史悠久,強調整體治療和辨病辨證論治 ,可最大程度地緩解臨床癥狀,毒副作用較少,中西醫結合更能使藥效得以充分發揮,最大程度上控制疾病進展。

化痰通絡解郁法能有效改善痰瘀痹阻型類風濕關節炎伴焦慮狀態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效緩解焦慮狀態,抑制炎癥反應,臨床套用安全有效,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