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北京行遊影記(134)—北京國子監(二)

2024-01-16旅遊

辟雍的興建與清乾隆皇帝有關。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親臨國子監講學,對教學環境不甚滿意。乾隆48年,乾隆終於忍無可忍,下令興建辟雍教學場所,派當時擔任工部尚書的劉墉主辦此事。走過寬闊的石橋,踏上六級台階,跨過高高的門坎,進入殿內。國子監辟雍大殿原設計有四根立柱做支撐,時任戶部尚書的和珅提出,去掉四根立柱,改成斜角架大梁的結構。此提議使殿內沒有了柱子遮擋,顯得更加宏偉寬敞,同時還節省了4400兩銀子。

殿內井口天花,正面以龍彩繪,無梁無柱一覽無余。其實,辟雍殿內並非無梁,而是采用斜角架梁的辦法。

自乾隆皇帝起,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 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各位皇帝不僅「臨雍講學」,還在辟雍內題匾,辟雍內正北上方匾額「雅涵於樂」是乾隆帝親題。

辟雍殿內有三幅數碼畫卷,一幅是【臨雍講學】。皇帝穩坐龍椅,先由滿漢大學士講「經」,再由滿漢祭酒講「易」,稱之為助講。隨即乾隆帝親自宣講【四書】中【大學】裏的一段話:「為人君者止於仁,……」。

另一幅是【東華門出行】。

還有一幅是【西口跪迎聖駕】。

漢白玉做護欄的環繞水池,構成了"辟雍環水"的古代形制。

在辟雍殿環形水池的後面,有一尊孔子塑像。

這尊孔子像和孔廟的一樣,也是孔子行教像。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敬獻。

隨著孔子的目光,回望辟雍殿。

彜倫堂,元代稱為崇文閣,是學校藏書的地方。明永樂年間重建,改稱彜倫堂。辟雍未建之前,皇帝臨雍講學,均在此設座。門上匾額為清朝康熙皇帝禦書。

在彜倫堂的門前,有一塊空地,這塊空地叫靈台。靈台,也稱露台,是國子監召集監生列班、集會和上大課的地方。

在靈台的東南角上立有一座日晷。日晷儀也稱日晷,是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中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

在靈台上,有王羲之的書法碑刻—蘭亭序。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主要職責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試,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範士子的德行、操守,也有一定的監國功能。辟雍殿居中,廡廊位於兩邊,這就是國子監的建築格局。

隋初國子寺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國子學與太學並立,是專門研習儒家經典的經學學校。唐承隋制,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學,為傳授儒家經典經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辟雍兩旁的東西六堂,是監生們的教室,即率性堂、誠心堂、修道堂、廣業堂。

六堂相當於現在的年級,崇誌、正義、廣業三堂相當於一年級,學期一年半;修道、誠心兩堂為二年級,學期一年半;率性堂是最高年級,學期一年。六堂沒有開門。

從另一個方向看向辟雍殿。

在國子監太學大門內,分別建有東西兩座碑亭。

東碑亭此碑四面均刻文字,比較特殊。正面碑文【國學新建辟雍環水共成碑記】,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禦筆所書,主要記述了辟雍建置情況和理論依據。西側碑文為大臣董浩奉旨所書【張廷玉三老五更議】原文,東側為乾隆皇帝禦書】題張廷玉三老五更議】,碑陰為滿文【三老五更說】。

這是西碑亭

西碑亭禦碑正面滿文【國學新建辟雍環水工成碑記】,碑陰為漢文【三老五更說】。【三老五更說】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著。為乾隆帝解釋經文,闡發「禦論」之作。立此碑文,意在倡導尊賢愛老,弘揚傳統美德。

在國子監參觀直到到下午5:30國子監閉館。充分利用了這次來北京辦理簽證按指紋的空余時間。

國子監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僅次於曲阜孔廟。

這次孔廟和國子監的參觀遊覽讓我收獲滿滿。

在國子監大門兩邊,也有兩座牌坊,上書「國子監」三個大字。

現在這條街也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在孔廟大門的另一邊,國子監與孔廟之間,同樣立有一座下馬碑,以示對聖人之尊重。

參觀完國子監,此行北京行遊,圓滿了。

參觀完國子監返回北京站,在寄存處取了行李,直接進站乘車。

此次北京行遊,完美,乘坐北京到合肥的T35次列車返回徐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