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中國縣城概況:息縣——中華第一縣!

2024-02-10旅遊

息縣,位於河南省南部,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美麗之地。息縣有近3000年的建縣歷史,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被譽為「中華第一縣」。息縣有句民諺是「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米飯一半饃」。

1.息縣的基本概況:

息縣,隸屬河南省信陽市。河南省東南部、信陽市東北部,地跨淮河南北,南接大別山,北緣黃淮海平原,東瀕閭河與淮濱縣相望,東南與潢川縣以淮河、寨河相隔,南與光山縣為鄰,西南與羅山縣隔淮河相望,西和西北與駐馬店市正陽縣接壤,北與駐馬店市新蔡縣毗鄰。總面積1892平方千米。下轄3個街道、6個鎮、12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息縣常住人口為66.62萬人。

2.息縣的自然條件:

息縣地處黃淮平原的南部邊緣,因受地質及外力作用的長期影響和侵蝕,地表形態大體可分為丘陵、窪地、平原三個類別,其中以地勢低平的平原地形為主,平均海拔47米。淮河以北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淮河以南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

息縣處於北副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濕潤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光、熱、水資源豐富。

3.息縣的歷史文化:

息縣歷史悠久,自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分封賜土,從息國建立至今,已歷經3000多年;公元前682年在華夏大地上首次設縣,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被譽為「中華第一縣」。新息侯馬援,邊關平叛安民,「馬革裹屍」,至今仍激勵後人;「秦樓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產猶在;「申息之師」,人民吃苦耐勞,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雖歷史風雲多起,可「息」字巋然不變。

4.息縣的經濟發展:

息縣境內河流縱橫,平原廣闊,傳統上以農耕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大豆、紅薯等。在河南多數地方,流傳著「紅薯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俗語。如今,雖然紅薯已經成為人們飲食生活中的配角,但是在息縣,紅薯以另一種方式演繹著主角。息縣將紅薯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進行大力扶持,成立紅薯產業專班和薯業協會,每年投入財政資金近2000萬元,培育打造集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紅薯全產業鏈。息縣東嶽鎮註冊的「東嶽紅」商標,先後獲得了國家級「名特優新」農產品標誌,成為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紅薯)標準化生產基地。

5.息縣的交通區位優勢:

息縣地理區位優越,地處南北陸路和東西水路要沖,處於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群和武漢都市圈的結合部;地處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群和武漢都市圈的三角核心帶,境內G106、G230和S336、S337縱橫交錯,寧西鐵路橫穿東西,大廣高速縱貫南北,隨著淮河息縣閭河口港區、息邢高速、安羅高速、濮潢鐵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專案的規劃實施,息縣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

6.息縣的旅遊資源:

濮公山礦山公園 ,濮公山系大別山最北端余脈,位於息縣城南4公裏處的淮河南岸,淮水環抱,雲蒸霞蔚,青山倒映,浮光耀金,亦名浮光山。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自開封南下延循700余裏平原始見此山,感其突兀殊奇,與周邊環境迥異,揮毫寫下了「東南第一峰」。景區資源單體涵蓋地質地貌、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八大主類。依托濮公山、淮河與息縣文化等資源,以展示石灰巖礦開采遺跡景觀和生態恢復治理成果為主體,以山水景觀為核心競爭力,以豫風楚韻文化為底蘊,集峽谷風情、生態觀光、紅色旅遊、教育科普、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旅遊休閑目的地。

劉鄧大軍度淮紀念館 ,位於息縣城區最南的大埠口——美麗的淮河岸邊,北依華北平原,南迎大別山,面臨滔滔淮河,是進入大別山區的咽喉要地,更是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區的出發地。1947年8月27日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12萬余人突破最後一道天險——淮河,千裏躍進大別山,由此揭開了解放戰爭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序幕。2014年,息縣縣委、縣政府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壯舉投資興建了該專案,2018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是一個集革命紀念、紅色旅遊、休閑遊憩為一體的綜合性場館。館內收集了大量珍貴文物,輔助於雕塑、繪畫、燈光、多媒體、4D動感、智能觸摸等現代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段,立體再現了當年劉鄧大軍搶渡淮河千裏躍進大別山的震撼場景,是我們學習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的重要歷史場所。

息州森林公園 ,主要特色為集中連片的1000余畝的水杉、池杉、落羽杉,平均樹齡在50年左右,在秦嶺淮河一線平原地帶,集中連片三杉林只此一處,具有全國唯一性。

息州杉海景區 ,以息州省級杉海景區為基礎,向其西、南、北周邊擴充套件,由景觀綠化、景觀照明、馬援廣場、景觀長廊、息夫人文化園、息夫人雕像、百竹園、桃花園、書香苑、景觀大道、健身步道、飲馬湖、五福山、嶺南遊園及停車場等景觀和基礎設施提升專案組成。

7.息縣的特產名吃:

香煎淮河大白條 ,白條魚是淡水魚,凡有江河湖泊處皆有白條魚。白條魚在水裏遊,遊著遊著翻了個身,恰好被太陽照著了,那本來銀白色的魚鱗就銀光閃閃了,加上水的清澈,這就是那一團白光,故稱「淮白」。因肉質鮮嫩、味美之極,加上高蛋白、高營養,上百年來,淮河大白條一直被眾多文人所喜食。

油酥火燒 ,又名「油酥饃」,系風味小吃中的佳品。息縣油酥火燒以面粉為主料,摻和生豬油、香油、蔥花、食鹽等佐料,於鐵鏊烙制加火燒而成。其制作工藝獨特,操作方法古老,風味別具一格。

面炕雞 ,息縣是面炕菜的故鄉,肉類、蔬菜都可以面炕,面炕雞最具代表性。把仔雞清洗幹凈後加蔥、姜、鹽腌制20分鐘,雞蛋、澱粉、面粉和成糊,將雞塊裹勻糊,放鍋中小火炕至兩面焦黃,蔥、姜、蒜、辣椒、八角炒出香味,放入炕好的雞塊,加高湯、鹽、料酒、胡椒粉,大火燒沸,中火燉30分鐘,加雞精調好口味。面炕雞的特點是嫩,十分好咬,老人也可以吃,湯的香味十分濃重,刺激食欲。

酸辣粉 ,作為息縣的風味小吃已有數百年歷史,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其味麻、辣、鮮、香、酸而不膩。息縣豫道酸辣粉以東嶽紅薯為原料加工紅薯澱粉,然後采用第四代塗布工藝制成的紅薯粉絲,耐煮不爛,吸汁膨脹後晶瑩剔透,口感Q彈,味感層次豐富,入口爽滑、酸辣可口。目前,豫道酸辣粉已經在全國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在抖音平台同類產品中銷量持續領先。

註:歡迎交流學習,如有雷同請告知,有不足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