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一出好戲」為文旅添把火 山東多地發展演藝經濟

2024-05-14旅遊

原標題:「一出好戲」為文旅添把火,山東多地發展演藝經濟

山東多地將演藝經濟作為發展文旅產業的特色賽道

「一出好戲」為文旅添把火

今年「五一」假期,山東演出市場精彩火熱,成為拉動文旅消費的重要一環。

文旅市場熱,得益於供給創新。文旅演藝在拉動夜間消費、展示當地文化和調動專業院團積極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於受客觀條件影響較大的北方地區來說,一直存在短板。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兩年,在政策的推動下,山東發展文旅演藝破題起勢。今年以來,全省多地將演藝經濟作為發展文旅經濟的特色賽道,不斷探求突破之法。

誰來投資,要學會借力使力

「投入高、運維成本高、回報周期長是文旅演藝的最大特點。單說投資,少則千萬級,多則是數十、上百億。」臨沂瑯琊古城營運總經理胡忠平告訴記者,僅瑯琊大劇院建設單項花費就超過5億元,單靠一個企業很難完成。

解決好「誰來投」的問題是第一步。瑯琊古城創新探索「國企控股+專業營運」模式。專案的原始股東是山東東方佳園集團,隨著專案的推進,資金壓力加大,在政策支持和當地幫扶下,引入山東財金集團投資,實作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的優勢互補、有效疊加。

如今,演出產品已然成為瑯琊古城吸引客流的一大「利器」。「五一」期間,累計接待遊客23.11萬人次,營業收入達到2951.04萬元。其中,大型室內旅遊演藝【國秀·瑯琊】場場飽和,景區二次消費收入大幅增加。

沒有大體量投資,就不能發展文旅演藝了嗎?

東平大宋不夜城提供了另一種「打法」——盤活資產存量。2009年,為拍攝新版【水滸傳】而建造的影視城曾名噪一時,但近年來,眾多影視城旅遊專案陷入發展同質化,導致遊客審美疲勞、消費乏力,景區發展陷入瓶頸。

當地主動謀劃轉型升級,瞄準夜經濟「新風口」,與近兩年「走紅出圈」的大唐不夜城景區營運方西安錦上添花文旅集團合作,在水滸影視城基礎上打造大宋不夜城,利用亭台樓榭打造聲光色影,推出實景馬戰、員外招親、宋韻巡遊等演藝。自開園起,大宋不夜城便頻頻刷爆朋友圈,成為全省夜間人氣最旺、消費最活躍的景區之一。以「存量」換「增量」,不僅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內容為王,打造品牌才有未來

「現場非常震撼!舞台效果很好,看完後對臨沂歷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5月2日,來自遼寧的遊客張先生和杜女士看完【國秀·瑯琊】說道。

文旅演藝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從劇院演出到實景演出,再到沈浸式互動演出,豐富創新的表現形式為廣大遊客呈現出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時尚文化等多元文化體驗。如曲阜尼山聖境圍繞「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打造的大型禮樂表演【金聲玉振】,「紅嫂家鄉」沂南縣打造的「當地人講當地話演當地事」沈浸式情景劇等。

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制約文旅演藝向高階邁進的短板和弊病。比如,單純依賴感官刺激,缺乏文化內涵。記者采訪獲知,南方某地文旅演藝專案引進國內先進的器材和技術,但因忽視對本地文化的挖掘和對劇本的打磨,最終不賣座。再如,盲目跟風、匆忙上專案,合作的團隊「來了就導、導了就走」,導致一批專案因水土不服、粗制濫造而關停。

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文旅演藝,其核心都是內容,只有紮實的內容和創新的演出形態相結合,才能讓觀眾看得懂、記得住、願意買單。

據【國秀·瑯琊】導演團隊介紹,為將具有文化底蘊的內容轉化為商業價值,【國秀·瑯琊】用三年時間打磨劇本,為劇目「量身客製」服化道、原創歌曲,共有178套高科技的舞台器材,多項自主研發專利。設計完成後,主創團隊還要時刻保持敏銳的市場嗅覺,根據觀眾反饋一月一小改、一年一大改,做到時演時新。

目前,文旅演藝在全國已經形成了「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又見系列」「只有系列」等著名品牌。「這些品牌特色鮮明,市場辨識度高。山東目前有演藝產品但無品牌,或者說無著名品牌。」山東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鵬認為,山東的演藝資源、演藝水平在全國走在前列,從傳統戲劇、現代京劇到現代歌舞劇,像民族歌劇【沂蒙山】、民族舞劇【乳娘】,都是深受觀眾喜愛的精品。「這些高水平的演藝資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可透過發揮旅遊的市場優勢、渠道優勢,打造山東文旅演藝品牌。」

推動「門票經濟」轉向「產業經濟」

一台演出再精彩,終有其發展「天花板」。要想放大其在文旅產業鏈中的價值,就要推動「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在山東大學旅遊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孫平教授看來,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遊與演藝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產業融合度越來越高。從全國範圍來看,「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追著演出旅行」這一新現象,帶動周邊及上、下遊產業發展,正在激發更大的消費潛力。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等機構釋出的數據,2023年,中國大型演唱會跨城觀演比例達68%,創歷史新高。與非跨城觀眾相比,跨城觀眾也傾向於在觀看演出後在當地及周邊城市旅遊,占比達到26.8%。

最近兩年,演唱會、音樂節儼然已成為地方以文塑旅的新動能。城市為演唱會提供便利服務,歌手為城市宣傳特色文化,形成良性互動。不少歌手到巡演時會把城市文化、地方特色融入表演中。「五一」期間,在煙台海邊舉辦的華晨宇日出演唱會,吸引十萬級別的觀眾到現場,不斷「出圈」頻上熱搜榜,真正做到「演唱會+」。而在舉辦新青年音樂節期間,泰安同步推出文旅融合沈浸式體驗品牌,圍繞天平湖沿線文旅配套,將各景點串珠成鏈,放大音樂節效應,拉動旅遊消費。

演出市場不斷升溫,跨城觀演成消費新趨勢,其背後折射出遊客需求的變化和「體驗經濟」的興起。「抓住觀眾遊客的情緒需求,提供有品質的文旅服務是關鍵。將觀眾遊客的情緒價值‘拉滿’,文旅演藝將帶來更多可能。」孫平說。

(記者 張依盟)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