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峇里島最神奇的基督教堂,以印度教為大門,還融合了伊斯蘭風格

2024-08-13旅遊

峇里島最神奇的基督教堂,以印度教為大門,還融合了伊斯蘭風格

印度尼西亞被稱為 "千島之國",大部份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巴利島則不同,大多數人信奉印度教。不過,來到巴利島,你會發現,與印度教寺廟相比,基督教堂是島上最多的宗教建築,但與它們原本作為宗教祈禱場所的作用相比,教堂數量如此之多,是因為巴利島本身就是一個婚禮勝地,許多新人都希望在海邊的教堂舉行婚禮因此,我認為巴利島的教堂以抽象、現代為主,外觀精美。不過,在巴利島西部欠發達地區,有一些教堂融合了印度尼西亞三大主流宗教--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風格,被稱為 puniel。

就巴利島而言,遊客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很少有人去,交通也不發達。幸運的是,這次我們駕車環島旅行,有機會以略帶西部風格的方式欣賞島上遊客較少的地區,這座教堂就是我們的第一站。人們對這座教堂知之甚少。是誰建造的?它有多少年的歷史等等,一切都不得而知,我們甚至找不到它的中文名字,只有教堂正門上方的 "PNIEL",這就是它的名字。

從外觀上看,這座教堂很古老,甚至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但它看起來並不像一座現代建築。如果沒有屋頂和中間的十字架,很難辨認出這是一座基督教教堂,但它卻是隱藏在叢林中的一座紀念碑。

在進入教堂之前,人們可以先欣賞一下大門的浮雕,這些浮雕充滿了印度教元素,與基督教毫無關系,尤其是鷹神迦樓羅的浮雕,在印度教中被認為是迦樓羅。迦樓羅是什麽?它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巨鳥,也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濕奴神的座駕。

許多人將迦樓羅與佛教中的金剛薩埵或中國古代的 "庚金 "相混淆,但這兩種生物不應混為一談,因為它們雖然形態相似,但起源卻大相徑庭。在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 "第一章 "中,講述了迦樓羅與一個蛇部落打賭,透過捕捉天上的甘露,將母親從奴役中解救出來,以換取母親和自己的自由。故事是這樣的

在具有基督教氣息的教堂裏,沒有宏偉的殿堂和穹頂,沒有壁畫和大師的雙手浮雕,就連在幾排長椅上祈禱都是微不足道的,教堂的規模也要小得多,與歐洲教堂的富麗堂皇相比,東南亞的教堂卻既有樸素的小美,又有濃郁的充滿了色彩。不過,既然是教堂,必要的元素就不能少,簡單的祭壇宣示著基督教是教堂的主體地位,但內部的裝飾和紋飾卻包含了伊斯蘭風格。

整個教堂非常通透,沒有封閉,四面都有通道進出庭院。教堂內部的自然光也透過這些通道和穹頂照射進來,很少有燭台或燈具,這是一種回歸本源的表現。我喜歡這個穹頂。陽光穿過大廳,就像祭壇上方的耶穌之光,聖潔的感覺更加強烈。

此外,整個教堂內部裝飾著各種雕塑和壁畫,它們都講述著一個有趣的宗教故事。芬芳的東南亞元素,如周圍的椰子樹,絕不是傳統的歐洲基督教風格,這表明教堂是一個多元融合的地方。三種截然不同的宗教以這種方式相互融合,從不突兀,而是渾然一體,這的確不同尋常,也證明了不同宗教之間可以相互理解、信任、學習和融合。

附近還有其他建築,比如這座建築的大門 "天堂之門",它與巴利島一個非常紅火的旅遊景點特別相似,屬於印度教,但兩邊都有基督教的標誌和十字架,不同宗教在這裏和諧共處,如果全世界都能向這裏學習,就會如果全世界都能向這裏學習,就會減少許多沖突和矛盾。如果你也要去巴利島旅遊,不妨來這裏看看,走出紅色旅遊景點的網絡,感受宗教融合的樸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