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被譽為天下書院之首

2024-03-13旅遊

從廬山下山後,直奔白鹿洞書院去。

在門口留影一張。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很難照得出一張背景沒有人的照片。

首先看到的是「 先賢書院 」。

身旁都是旅行團隊,在熙熙攘攘中,就跟進了門。

院內正中是一個四柱四角亭,名為「 丹桂亭 」。

亭內供「 紫陽手植丹桂 」石碑,紫陽指的是朱熹。

環顧四周,院內桂樹茂盛,生機勃勃,還有桂花飄香,不濃不淡,正好時節。

正面一排房,東是朱子祠,西是報功祠,兩側是碑廊。但是,旅遊團隊一個接一個,人聲,把千年書院的書院攪得一片嘈雜。

朱子祠 ,立朱熹自畫像石刻,左是張象文【文公朱子專祠碑記】,右是【白鹿洞書院教條】碑刻。

報功祠 ,現為「白鹿洞書院院史」陳列室,這裏曾先後祀李渤、周濂溪、朱熹,還祀有二程(程頤、程灝)、陶靖節等有功於白鹿洞書院之諸先賢。

位於先賢書院的 西碑廊, 陳列碑刻51通,其中包括王守仁、李夢陽等名家碑刻。

東碑廊 陳列碑刻77通,包括陸九源、朱熹的【二賢洞教】碑刻。

這六通碑是紫霞真人寫的【 遊白鹿洞歌 】,正被導遊重點給遊人介紹,相傳為明萬歷年間一遊方道人途經書院,遭洞主冷遇,憤而折蒲題詩。詩意豪放,書法筆力縱橫,矯若遊龍。

讀讀這【遊白鹿洞歌】寫的啥:「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窺人世煙雲重。我欲攬秀色,一一青芙蓉。舉手石扇開半掩,綠鬟玉女如相逢。風雷隱隱萬壑瀉,憑崖倚樹聞清鐘。洞門之外百丈松,千株盡化炎蒼龍。駕蒼龍,騎白鹿,泉堪飲,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黃庭石上讀。」

感覺紫霞真人沒有那麽氣憤,歌中是他對白鹿洞神仙洞府的欽欣之情。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被譽為「 天下書院之首 」,是歷代文人學子景仰的「聖域賢關」。

它坐落在廬山五老峰下,四山環合,清幽深邃。唐代洛陽學者李渤在此隱居讀書,並養一白鹿自娛,出入相隨,人稱「白鹿先生」,此地遂名 白鹿洞

五代十國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氏朝廷在此建「 廬山國學 」,它與金陵國子監齊名,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國子監九經教授李善道掌教事,為白鹿洞的第一位洞主。它比世界上最早的大學埃及愛資哈爾大學早了半個多世紀,比英國牛津大學早228年,比劍橋大學早269年。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江州人士在廬山國學基礎上建 書院 ,它與嶽麓、應天、嵩陽一道被稱為宋初「 四大書院 」。

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 朱熹 到任南康(治所在今星子縣)知軍,全面興復白鹿洞書院,自任洞主,制訂學規。他招徒講學,行典定規,提倡「 格物致知 」,尤其是他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更以「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等儒家經典語錄,名揚海內外,堪稱集傳統儒學教育思想之大成。

此碑為朱熹對鏡自畫像

白鹿洞書院景區現存建築,是在明清兩代建築基礎上修復的。從大門進入,由近及遠依次排列著五個院門,構成五大院落,分別是 先賢書院、欞星門院 白鹿洞書院 紫陽書院 延賓館 。每一院落又各有兩至三進,它們串聯而築,互有小門相通。它們坐北朝南,門前一條溪流叫「 貫道溪 」。

我為了蹭導遊的免費講解,跟著人群,從串聯式建築從西往東參觀,稀裏糊塗跟著人群,遊覽的時候完全沒有方向感,這會坐下來寫遊記,重翻照片,才理清順序。

第二個院落 欞星門院

欞星門 ,是一座六柱五門的石坊,看石柱上斑駁的痕跡,就知道是白鹿洞書院最古老的建築。

欞星門後是 泮池, 泮池上架有 狀元橋

禮聖殿 又名大成殿,是書院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地方。

殿正中有孔子行教立像,上懸「萬世師表」匾額。

後壁有朱熹手書「忠、孝、廉、節」四字。

第三個院落才是 白鹿洞書院 ,位於五院正中。門樓為重檐懸山頂,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長條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形五個,花崗巖石額上由趙樸初題寫「 白鹿洞書院 」五字。

門內小院,東西各辟出一排廂房。西廊柱聯曰:「 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東廊柱聯曰:「 傍百年樹,讀萬卷書 」。

北為 禦書閣 ,二層廡殿頂,平面呈方形,周環走廊。二層正中有「禦書閣」豎額,閣外柱有題聯:「 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 」。閣中先後藏有朱熹奏請,宋高宗禦賜【九經註疏】【論語】【孟子】;還有康熙禦賜的【十三經註疏】【廿一史】【古文淵鑒】【朱子全集】等書。

院中站著塑像 王陽明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王陽明與白鹿洞有兩次緊密聯系,一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書寫【大學古本】【中庸古本】及【大學古本序】【修道說】,派人送到白鹿洞書院。第二年,他在平定朱宸濠叛亂後,派兵進駐南康府。先在開先寺李璟讀書台刻石記功,後遊覽白鹿洞。二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講學,聽者甚眾,他反對朱熹的「知先行後」說,提出「知行合一」說。離開後,王守仁還送錢給洞主蔡宗兗,為書院置田畝。

明倫堂 ,四開間,前有走廊,系書院授課的地方,堂內現存康熙二十五年安世鼎撰寫的【禦書閣碑記】,外懸掛有「 鹿豕與遊,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獨得之天 」對聯。

跟著導遊,順著旅遊路線,要到後面的核心之地—— 白鹿洞

白鹿洞 ,是在一個山壁上挖出的半圓形石洞,高4米、寬4米多、深6米多,內墻砌以花崗巖石,地鋪石磚,一只小石鹿蹲臥在石基上,後面一塊石碑如屏,上刻【大司馬大中丞蔡公重興白鹿洞碑記】,文為清順治年間任洞主的熊維典所撰。

白鹿洞書院最初沒有洞,明嘉靖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開洞。王溱還寫了一篇【新辟石洞告後士文】,說白鹿洞名震天下卻無洞,有名無實,開洞可以使先哲遺跡不泯,使後人之景仰愈久愈切等。

明嘉靖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巖,琢石鹿置於洞中。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江西參議葛寅亮認為洞不應該開,鹿更不應琢,於是將石鹿從洞中取出埋於地下。1982年,維修書院時,在禮聖殿地下2米深處發現石鹿,又重新安放在洞中。

看來這只最富盛名的 石鹿 是命運多舛。它跪蹲座上,雙耳直豎,神態機敏。

白鹿洞上為 思賢台 。明嘉靖三十年(1551),江西巡按曹汴建亭於台上,寓「睹台思賢」之意,故名思賢台。台平面呈正方形,亭為正方木結構,歇山頂,雙層鬥拱托檐,中開一門,四邊有木制花窗。台上四周有石板圍欄,欄中鑲有石刻,有衡崖書「理學淵源」、劉世揚書「思賢台」、秦大夔書「仰止處」、李資元書「空中樓閣,靜裏乾坤」。

在這裏唱一首唐王貞白的【白鹿洞】: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遊覽完白鹿洞書院,來到第四個院落「 紫陽書院 」,因朱熹別號紫陽而得名。「紫陽書院」匾額由馮友蘭先生題寫。

文會堂 ,又名「行台」,是講學及接待官員的地方。

院內站的是 周敦頤 塑像,儼然正在給一眾人講學。周敦頤可是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我們學過他的【愛蓮說】。

周敦頤於北宋熙寧四年(1071)任南康知軍,他被朱熹崇拜追隨,對白鹿洞有重大影響。朱熹對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等學術著作進行研究傳播,書院還以周敦頤思想來構築亭堂。周濂溪曾與李渤、朱熹一起入祀三賢祠,受白鹿洞歷代尊崇。

還有 崇德祠 ,尚處於修繕中。

從這道門出去,導遊就結束了講解。

出門臨溪,遊人坐在岸邊樹下休息。

東邊還有最後一個院落—— 延賓院 。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由江西提學僉事李齡出資修建,主要是款待四方來客。裏面最北端有一座春風樓,為其後歷代洞主著述下榻之處。

在溪流東南方向,建有 獨對亭 。可惜已被遊人占據,完全沒有「洗耳枕流蕩滌塵世汙垢」之感。

行數步有 枕流橋 ,橋下溪中大石橫枕,石上有眾多題字。

白鹿洞書院,「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真群居講學、循跡著書之所」。它肇基於晚唐,辦學於南唐,定名於北宋,宏大於南宋,尤盛於元代,紹隆於明代,延續於清代。屢經戰火,幾度興廢,但在歷代都得以文脈賡續,薪火相傳。胡適說「白鹿洞書院代表中國近代七百年宋學既理學大趨勢」。

最後用乾隆的【白鹿洞詩】來總結:李渤結廬後,絳帳開紫陽。經綸歸性命,道德煥文章。剖析危微旨,從容禮法場。祗今傳鹿洞,幾席有余香。

重要的話說三遍,不要跟導遊路線走,要跟著我的遊記路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