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五問成都:老城更新如何始終踏準時代脈搏?

2024-01-16旅遊

這座城市總能敏銳地捕捉到時代新風向,並將其與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有機結合,創造與社會發展極為契合的城市公共產品——

五問成都:老城更新如何始終踏準時代脈搏?

「書中能見山見水,見大千世界,也能見古今中外,見世道人心。」2007年,在圖書音像批發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廖蕓,得知正在改造的寬窄巷子需要引入文化業態,雙方一拍即合,確定了寬窄巷子裏第一家書店業態——散花書屋。書店雖只有報刊亭大小,但開業時,詩人流沙河為書店題名,「蜀中五老」之一的作家馬識途為書店題寫對聯。面對這個全新打造的商業性歷史文化街區,彼時的廖蕓還無法說清自家書店和這條老街要走向何方。直到兩年後,廖蕓心中的答案越來越清晰,一個更大的計劃浮現在她心頭。

在成都成華區,「00後」梁宏彬正嫻熟地為一個「考察團」講解著成都東郊記憶園區內的各個潮牌和它們所引發的排隊「盛況」。作為工作人員,梁宏彬的2023年過得很充實,這一年,他和同事們接待了七百余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習考察團,考察團成員們總會問起同一個問題:這個老舊廠區為什麽能天天吸引這麽多人?

1994年,只身闖成都的鄧超將腳跟紮在了成都玉林東路上,憑借拿手的裁縫手藝,鄧超在這條街上開了一家小裁縫鋪。很快,她的裁縫鋪從10平方米擴張成服裝加工廠,成為家庭經濟支柱。但進入網商時代,鄧超的傳統手工制衣廠最終抵不過時代浪潮,不得已關閉。萬幸,裁縫店一直在玉林老街堅守下來。似乎暗合著個人的命運軌跡,伴隨改革開放步伐興盛起來的玉林東路,幾乎在同一時段走向「沒落」,產業、建築、人口、商業齊步老化。曾經最具煙火氣的玉林老街能否重現昔日「輝煌」?這是兩年以前,包括鄧超在內的萬余名當地居民發出的共同疑問。

……

擁有2300年建城史的成都,是全國最早探索歷史城區更新發展的城市之一。無論是歷經百年而不衰的春熙路,還是最早的歷史街區更新樣板寬窄巷子,抑或是新晉城市網紅地標東郊記憶、玉林東路,成都似乎總能敏銳地捕捉到時代新風向,並將其與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有機結合,創造與社會發展極為契合的城市公共產品。

歷史學家王笛說:「我們不能把社會從傳統到現代的演化看作是一場簡單的轉變,而應將其視為從遠古時代到無限未來連續體的一部份。這即是說,傳統和現代並不是一對截然分離的二項變量,而是由兩個極構成的連續體。」

要準確地概述出這個「連續體」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在實地探訪成都老城遺存保護更新經驗過程中,記者盡可能多地采訪到如鄧超、廖蕓、梁宏彬等的親身參與或見證成都「標桿型」城市更新專案的營運商、商戶、居民,以期透過他們的講述,透視出成都在城市有機更新領域的真實經驗。

15年前打造的寬窄巷子還火嗎?

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清朝古街道。作為營運15年的成熟旅遊產品,這裏除集聚釣魚台酒店、星巴克、%Arabica咖啡全國景區旗艦店、POPMART全國景區首店、三聯書店成都首店等植入了「成都」特色的連鎖品牌,也有本土小吃、采耳、川劇表演等當地民俗文化體驗專案。

寬窄巷子人流如織。王萌

營運十幾年,寬窄巷子還火嗎?答案顯而易見。記者探訪時正值成都的旅遊淡季,但寬窄巷子仍人流如織。景區安保人員介紹,淡季晚上11點後,各店鋪才會關門。

「寬窄巷子的出現恰好順應了旅遊消費開始向城市深度遊轉變的趨勢,它不是一開街就火的,而是在開業兩三年後,隨著街區業態的完善慢慢聚起人氣。」廖蕓說,正因如此,她在2010年又投資百萬元,更新改造了寬巷子中一處「四合院」,開設見山書局。

強化對成都本土生活、文化、歷史的挖掘,並推出可滿足不同層次旅遊人群需求的產品,是寬窄巷子人氣不減的核心因素。以見山書局為例,其內設書店、文創、茶室、川菜館等功能區,如同川西閑適生活的濃縮;成都籍文化名人眾多、書寫成都的作品也十分豐富,見山書局便將這些作品放在最顯眼位置推出;書店原創的文創產品,單價較低,尤其受到年輕人歡迎。

除了商業性的探索,成都在事件行銷方面的「大手筆」對提升寬窄巷子的知名度也起到重要作用。譬如,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在成都開幕,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在寬窄巷子舉辦「家宴」,歡迎來自全球的財富嘉賓。「論壇舉辦完之後,寬窄巷子的遊客流量呈幾何倍數增長。」廖蕓親眼見證了這場城市行銷產生的力量。

百年茶館如何與新生藝術街區對望?

祠堂街不足300米,對於有著2300年建城史的成都來說,這條「百年街」不算太老。但此次在成都采訪,記者卻在此地充分感受到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摩登、成都味與國際化、高雅藝術與網紅流量混搭、碰撞後所產生的震動。

祠堂街的西南側是鶴鳴茶社。2023年,鶴鳴茶社度過100歲生日。百年間,鶴鳴茶社從幾百平方米擴張至如今的3700平方米,每天都會接到幾百份茶藝表演訂單。

鶴鳴茶社夜景。

如果說曾經公共空間的匱乏為茶館的湧現提供了土壤,那為何在各類商業空間、文化空間不斷爆發的新時代,鶴鳴茶社的魅力不減反增?答案是:積極擁抱新潮流。

如今的鶴鳴茶社,小方桌、竹靠椅、骨瓷茶碗、紫銅茶壺依舊,采耳、茶藝、文化演出依舊。但在「圍爐煮茶」走紅之時,鶴鳴茶社也推出圍爐套餐;在「流量至上」的年代,茶社老板邀請有500萬粉絲的網紅到茶社外圍擺上攤位。茶社還與新希望乳業旗下品牌聯合,將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掛到茶社內一棵參天大樹上展覽,打造「樹上博物館」……

祠堂街的東北側,是成都最新打造的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專案——祠堂街藝術社區。這片狹小區域集聚著金秋茶社、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四川美術社磚樓等6棟百年建築,有著「天府文化現代化新起點」的美譽。

但與寬窄巷子、錦裏等成都最初打造的城市更新產品不同,祠堂街更專註於時尚品牌的文化敘事。記者探訪時,網紅木木美術館內,日本先鋒作曲家阪本龍一大型個展剛剛閉幕,美國戶外運動品牌Patagonia西南區域首店已組織「粉絲」開展了多場戶外體驗活動。

成都市星光華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祠堂街藝術社區營運方負責人施潔予介紹,祠堂街在引進品牌時主要關註兩個方面:一是商戶本身融入街區文化的主動性,二是業態和建築本身文化內容的匹配度。比如,祠堂街16號四川美術社磚樓引入的觀夏蜀館,品牌方以「茶樓會館」的概念塑造內部空間,與街區氣質極為契合;如果意向入駐業態與建築調性不符,營運方寧可「慢下來」,而不是急於填充建築。

歷經百年而不衰的春熙路有何密碼?

祠堂街東向2.8公裏便是成都大慈寺歷史文化保護區,外地人可能更熟悉該片區的兩大時尚地標——春熙路、太古裏。這裏將東方古典韻味與現代西方特色融合,繪就燈火通明、五光十色、絢爛多姿的商業世界。2023年五一假期期間,春熙路商圈客流量達481萬人,其所在的成都市錦江區提出,到2025年,百年春熙路商圈要建成千億級世界商圈,日客流量達到百萬人次,活化煥新十萬平方米人文歷史空間,引入千家國際品牌,打造百條漫遊街巷,培育十大洲級銷冠。

歷史文化街區為何能長出潮流地標?春熙路商圈有著自己的答案。

作為商業地產專案,成都太古裏用相當長的時間探索如何將商業基因與成都、大慈寺歷史融合,專案保護片區內保留舊有街巷肌理脈絡,仿制川西風貌修繕6座古建,新建建築沿用川西民居風格,同時又配有大面積落地玻璃幕墻,讓太古裏呈現既傳統又現代的獨特風格。

春熙路商圈仍在持續不斷地更新中。如2023年逐步營運的RE:X春台專案,過去只是圍擋搭建的閑置用地,如今,這片小區域已匯集DQ冰淇淋博物館主題店、女裝潮牌CHIC PARK等品牌,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流社區。據介紹,不少入駐品牌落地RE:X春台後,創造並維持了該品牌全國門店銷量第一的成績。

更新多年的街區專案如何突破瓶頸期?

數碼藝術展ARTE全沈浸式美術館中國首館、全國首家漢服主題藝術空間蜀宴賦、建發·三體沈浸式藝術展……這裏是成都新晉「網紅」園區、深受本地年輕人喜愛的城市更新專案——東郊記憶。

東郊記憶由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改建而成,占地面積282畝。園區內,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蘇式紅磚廠房,物料塔、運輸管廊、鍋爐罐體、鐵軌火車隨處可見。工業遺存、展會、音樂、時尚、文化、藝術等多元因子在此匯聚、碰撞、交融。2023年,東郊記憶舉辦各類國際性、品牌性活動1000余場,工作日期間日均客流量達3萬人次,節假日期間客流量可達9萬余人次。

東郊記憶並不是全新打造的專案,為何在營運數年後突然一鳴驚人,煥發出「第二春」?

時間回撥至2011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交由成都傳媒集團在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改建音樂公園,由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園區策劃、規劃、設計、建設工作,開園首日就創造了超18萬人次客流量的紀錄。但和大多數園區一樣,隨著時間推移,音樂公園迎來瓶頸期:有活動時人多,沒活動時人少,商戶經營壓力大。

2021年7月,以成都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在西南聯交所以「整體出租+公開掛牌+進場交易+綜合評審」方式,引入成都東方正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整體營運東郊記憶。這一模式突破了國有平台公司在實際營運過程中決策效率低、周期長等短板,以更加開放的市場化手段啟用了園區。

「成都傳媒集團在活動宣發和品牌塑造上優勢明顯,東方正火營運團隊則擁有非常強的商產娛運維能力,為了確保園區的陣地內容和品牌特性,實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我們創新設計一套專項考核指標把控園區品質。」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黨群部主任莫曉濤介紹,雙方正攜手布局數碼化、音樂+、新消費場景,做強智慧化管理板塊,對標倫敦西區、巴黎左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成都東郊。

市場化運作的「大刀闊斧」首先體現在業態變革層面。東方正火營運工作人員梁宏彬介紹,企業接手以來,淘汰了原東郊記憶60%的底商。僅2023年上半年,園區就新引進109家店鋪,涵蓋Livehouse、藝術展覽、創意文創、主題餐飲、戶外滑板等潮流業態。

如何用更低成本實作老街更新?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膾炙人口的【成都】讓很多外地人記住了成都「玉林」。玉林是改革開放後成都城市擴張的前站,這裏誕生了成都最早的酒吧街,走出了諸多流行歌手。

盡管僅有30年城市建設史,與「歷史城區」範疇相距甚遠,但在營運模式創新的角度,玉林東路更新案例值得深度研究。這條僅770米的老街上有153個商家,產權分屬130余位業主。透過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實作「多業權統一管理」,玉林東路僅用時10個月便完成更新。開街半年後,街區人流量實作30%增長,商家坪效從每平方米200元增長至每平方米600元,店鋪租金翻番。營運兩年內,街區60%以上業態實作自動更新叠代。

「這條街上有些店鋪已經開了20年,它們的背後是一家人的生計。」錦樓智庫創始人張萍是玉林東路城市更新的總策劃,也是玉林東路多業權更新理念和以「收租代收儲」模式的提出者,當記者問起為何街區要采用多業權管理模式時,她道出了以上初衷。她同時提出,相較於「收儲產權」的方式,政府租下部份商鋪營運權,同樣能實作引導街區商業創新發展的效果,且付出的資金成本更低、時間成本更少。

面對如此多業權,街區品質如何把控?玉林東路創新成立國內首個多業權街區共發展聯盟。成都玉林特色商業街區商戶共發展聯盟會長、錦繡智誠集團副董事長曹瀅介紹,作為街區營運商,企業首先將政府承租下的9個鋪面植入新消費業態,以此帶動其余140多個商家改造升級。同時,武侯區出台專項政策,為街區店面改造升級提供資金扶持,並允許商鋪在特定時間內外擺,提升街區活力。

記者點評

置身浪潮 駕馭浪潮

王 萌

如果不置身於浪潮,並立於浪潮之巔,就會被浪潮所吞沒。

成都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方面起步早,其在十多年前打造的錦裏、寬窄巷子等產品,至今仍是許多城市的學習榜樣。不過,成都顯然沒有沈溺於既有的「光環」中,面對城市中保留下來的、相對豐富的歷史遺存,成都綜合調動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不知疲倦地創造一個又一個將歷史與現代嫁接起來的新模式、新場景。

正如錦樓智庫創始人張萍所說,眼下的中國城市早已進入有機更新階段,如果仍以「先改造城市風貌,再植入產業業態」的線性思維打造歷史街區,就無法為老街、老城註入真正的生命力。「老城有機更新一定要堅持片區性、系統性思維,把產業和商業規劃前置,並統籌思考老城區的新人口從哪兒來、城市新美學如何打造等問題。」張萍說。

也許正是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東郊記憶、祠堂街、玉林東路等新產品源源不斷地湧現,它們駕馭了時代浪潮,呈現出成百上千種顏色,演繹出成都嶄新的「一千零一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余瑞新/文 金璐 王萌/圖)

解碼城市有機更新「成都策」

持續提供文旅新品: 強化對成都本土生活、文化、歷史的挖掘,並推出可滿足不同層次旅遊人群需求的產品,是寬窄巷子人氣不減的核心因素。除了商業性的探索,成都在事件行銷方面的「大手筆」對提升寬窄巷子的知名度也起到重要作用

積極擁抱時代新潮: 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摩登、成都味與國際化、高雅藝術與網紅流量在祠堂街混搭、碰撞,關註商戶融入街區文化的主動性和業態與建築本身文化內容的匹配度

潛心孵化潮流地標: 太古裏用相當長的時間探索如何將商業基因與成都、大慈寺歷史融合,專案保護片區內保留舊有街巷肌理脈絡,讓太古裏呈現既傳統又現代的獨特風格

突破更新專案瓶頸: 變革東郊記憶專案舊有業態,以更加開放的市場化手段啟用專案,布局數碼化、音樂+、新消費場景,做強智慧化管理板塊

創新街區營運模式: 玉林東路創新成立國內首個多業權街區共發展聯盟,政府出台專項政策,為街區店面改造升級提供資金扶持,並允許商鋪在特定時間內外擺,提升街區活力

青島日報2024年1月15日3版

責任編輯: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