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精選中秋節的十首古詩詞

2024-09-14國風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是華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象征著團圓和感恩。以下精選了十首與中秋節相關的古詩詞,它們不僅描繪了中秋的美景,還表達了詩人對家人、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首詞是中秋詩詞中的經典之作。蘇軾在詞中把酒問月,既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又對人間的生活有著深深的眷戀。最後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美好祝願,展現出其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二、【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的這首詩意境雄渾闊大,情感真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句,生動地描繪出明月升起時的壯麗景象,同時寄托了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

三、【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全詩先寫中秋月色,營造出一種清冷、寂靜的氛圍,如「地白」「樹棲鴉」「冷露」等詞語,細膩地刻畫了中秋夜的景色;後以「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疑問,將望月懷人的情感表達得含蓄深沈。

四、【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前兩句描繪了中秋之夜雲氣收盡、月光皎潔的美景,將月亮比作玉盤,生動形象;後兩句則流露出詩人對時光易逝、聚散無常的感慨。

五、【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詩人透過對比往昔和今年中秋夜的不同地點和心境,表達了被貶後的孤獨寂寞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充滿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六、【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此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中秋之夜桂花飄落的情景,詩人在殿前拾起帶著露水的桂花,想象這是嫦娥從月宮中擲下的,充滿了浪漫的色彩。

七、【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詞人回憶起曾經在中秋時置身丹桂叢中,花影、月影倒映在酒杯中的美好情景,與當下的孤獨寂寞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

八、【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這首詞透過對中秋月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收復失地的渴望,意境深遠,情感激昂。

九、【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此詞寫於中秋前後,描繪了洞庭湖的廣闊、澄澈以及月色的皎潔,展現出一種豪邁、壯闊的意境,體現了詞人的高潔品格和豁達胸懷。

十、【中秋】

唐·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這首詩簡潔明快,表達了詩人在中秋之夜對月亮的期待,如果中秋之夜沒有月亮,詩人覺得這一年的秋天就算是虛度了,體現出中秋賞月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這些詩詞不僅展現了古代文人對中秋節的獨特情感,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每當月圓之時,誦讀這些經典之作,更能感受到中秋節的深厚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