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聰明誤!翰林學士蘇軾是如何被貶謫至黃州團練副使的(一)

2024-01-05國風

宋朝有一名儒姓蘇名軾字子瞻,又別號東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科舉成名後,官拜翰林學士。蘇軾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有太白之風流,子建之敏捷。

蘇軾當時拜在宰相荊公王安石的門下,荊公甚重其才。東坡自恃聰明,常對荊公譏誚。一日王安石作一字解作一義的【字說】,偶論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故坡謂土之皮。東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

大家想想,水何曾有骨可言?荊公自是無言以對。一日荊公又論及鯢字: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古人制字,俱有其意。不想東坡又說:鳩字九鳥,可知有故?荊公信以為真,欣然討教。東坡笑道: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剛好九鳥。王安石沈默不語,惡東坡何其輕薄如此。決意左遷蘇軾為湖州刺史。

再說東坡在湖州三年任滿,朝京復命之時,作寓於大相國寺內,東坡反思昔日得罪於荊公,自取其咎,就尋思趁現在還沒有朝見天子,先去拜會丞相,誠表歉意。於是就騎馬投王丞相府去。離府一箭之地,東坡下馬步行而前。相府門首許多聽事官吏,見是東坡來,紛紛站立。東坡舉手問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否?

守門官上前答道:老爺晝寢未醒,請大人門房少坐。

東坡進門房坐了,少時見相府內一少年戴纏鬃大帽,穿青絹直擺,出府下階,眾官吏皆躬身揖讓,此人則一路向西而去。東坡問道:適才出來何人?

從人打聽明白,回復是丞相老爺府中掌書房徐倫。東坡記得,三年前徐倫還未冠,今雖冠了,面貌依然。東坡道:既是徐掌家,快趕上一步,請他轉來。

從人飛奔趕上,不敢背後呼喚,從傍邊搶上前去,垂手恃立於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蘇爺的長班,蘇爺在門房請徐老爹相見。

徐倫問,可是胡子蘇爺?

從人道:正是。

東坡是風流才子,昔日與徐倫相愛,常題扇送他。徐倫聽說是蘇學士,微微一笑,轉身便回。徐倫進門房看見蘇爺,意欲跪下行禮,東坡用手牽住。要知道徐倫立身相府,掌內書房,外州府縣官員到京參謁丞相,知會徐倫,俱有禮物相送,今見蘇爺,怎的反倒還要下跪?因蘇爺以前久在丞相門下往來,徐倫還是小書房的答應,任職烹茶。蘇爺如舊主人一般,徐倫一時還大不起來。蘇爺顧他體面,叫徐倫勿要行禮。徐倫對蘇爺道:門房不是蘇爺坐處,且進府到東書房待茶。

東書房便是王丞相的外書房,凡丞相門生知友往來,都歇此處。徐倫給蘇爺看了坐,命童兒烹好茶伺候,告蘇爺自己奉老爺命去太醫院取藥,不得服侍蘇爺,如何是好?東坡道,且請治事。

徐倫自去,東坡見四壁書櫥鎖閉,文幾上只有筆硯。東坡開了硯閘,見是一方綠色端硯,甚有神采。硯上余墨未幹,又見硯閘下露出些紙角兒,便扶起硯閘,看那紙角兒原是一方疊做兩折的素箋,取而觀之,是兩句未完的詩稿,也認得是荊公的筆跡,題詩詠菊。東坡笑道:我在京為官時,丞相下筆數千言,不假思索。不想三年後的今日,丞相也是江郎才盡,寫個小詩還不曾終韻,只能做到兩句。

東坡把詩念了一遍,又笑:丞相詩不得完也就算了,這寫上的兩句居然還是亂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東坡說的亂道,一則是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詩道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梧葉飄黃,群芳零落。下一句說黃花,黃花即菊花,此花開於深秋,不畏霜凍,最能持久,即使老來焦幹枯爛,菊花也是猶抱枝頭死,不與春花一樣會落瓣成泥。所以丞相吹落黃花滿地金一句,肯定錯了。東坡興之所發,不能自已,舉筆舔墨,在素箋上依韻續詩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便寫了,東坡又心生愧意:一會如果丞相來書房與我相見,見我用詩這樣搶白於他,雙方都會面上過不去。現在想把素箋帶走,又怕丞相一會尋詩不見,帶累徐倫。思來想去,還是把詩稿折疊,置於硯閘之下。然後步出書房,囑咐守門官吏:若太師出堂,通稟一聲,蘇某在此伺候多時,因初到京中,急待收拾文表,下次再來謁見。說罷,騎馬回下處了。

未幾,荊公出堂。守門廝吏未曾收到蘇爺禮物,自然不會稟報與丞相蘇軾來拜之事。荊公因心下記著菊花詩未曾完韻,直去東書房,恰好徐倫取藥回來,荊公讓徐倫送藥置東書房。荊公書房坐定揭起硯閘,取出詩稿一看,問徐倫道:適才何人至此?徐倫跪下稟道:湖州府蘇爺伺候老爺,曾到。

荊公看字跡,也認得是蘇學士之筆。口中不語,心下躊躇:這個小畜生,雖遭挫折,輕薄之性未有得改!不省自己才疏學淺,還來譏誚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裏,削職為民!又想,他也不知道黃州菊花落瓣,怪不得他。叫徐倫取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單看黃州府,只缺個團練副使。荊公暗記在心。命徐倫將詩稿貼於書房柱上。

明日早朝,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左遷黃州團練副使,天子準奏。早朝時東坡心中不服,知是改詩觸犯荊公,丞相公報私仇,沒奈何,只得謝恩領命。少頃又去丞相家領飯,荊公待以師生之禮,手下點茶之際,荊公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子瞻莫要錯怪老夫。

東坡道:晚生自知才力不及,豈敢怨老太師!

荊公笑道:子瞻大才,豈有不及!只是到黃州為官,閑暇無事,還要讀書博學。

東坡目窮萬卷,才壓千人,今日丞相勸學,還要讀什麽樣的書?東坡口上應著:承太師指教。心下更加不服。略聊一會,東坡告辭,荊公送東坡至下滴水檐前,攜東坡手道:老夫少年時勤學染成一疾,今太醫院看是痰火之癥,必得陽羨茶,方可治。恰聖上有陽羨茶賜與老夫,今須用瞿塘中峽水烹服方有作用。瞿塘在蜀,老夫幾欲差人去取,未得其便。蜀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屬有往來之便,將瞿塘中峽水,攜一甕寄與老夫。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東坡領命,辭朝出京,星夜奔黃州。黃州合府官員,知東坡天下才子,又是翰林謫官,皆出廓相迎。東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多是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與東坡無涉,甚是清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