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人過了六十歲才明白,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2024-06-06國風

王勃為初唐四傑之首,一生短暫,歷經波折,卻始終樂觀。

他留下的【滕王閣序】更是千古名篇,其中充滿了對世事的洞察與感嘆。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年紀大了更應該有誌向,不能混日子;處境艱難反而應該更加堅強,不要放棄。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紅塵渺渺,一切因果世事無常,皆有定數,一切追求或為虛妄。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歲月倏忽,往事已矣,唯有當下。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難處,並且難處總是不同的。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人生要懂得不怨天、不尤人,順應天命。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人生很多事都由不得你,改變能改變的,接受能接受的。

人過了六十歲,才明白,讀懂了人生的沈沈浮浮,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會越來越認同,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01、愁什麽?命裏有時終須有。

清朝的時候,保定府有一位大富商,人們稱呼他為李員外。

他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不僅極具經商頭腦,而且能掐會算,對天命命理也頗有一番心得。

年輕的時候,陰差陽錯的機緣下,他曾經做過道士,後來還俗經商,漸漸成為一方富豪。

據說他家的金銀都用缸來裝,鄉鄰給他取了個外號叫李百缸。

李員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李得福,小兒子叫李得貴。

大兒子子承父業,在李員外的管束與教導下經商,也頗有自己當年的風範。

小兒子自小對經商沒有興趣,卻唯獨酷愛讀書,飽讀聖賢書,博聞強識,考中了秀才。

有一日,李員外病重臥床不起,他自知時日無多,於是叫來了兩個兒子,分配家產,做最後的叮囑和教誨。

然而,當他把家產的分配方案說出來以後,卻驚呆了眾人。

他說:「我已經十日無多,現在我將財產分別分給你們兄弟二人,二八分,長兄李得福分得八份,弟弟李得貴分得兩份,以此遺囑字據為證,日後不得為此兄弟反目。」

說完以後,李員外讓大兒子退下了,叫住了小兒子。

小兒子心中不悅,臉上難掩失望得表情。

李員外語重心長得說:「你莫生氣,你們兄弟二人都是我的親生骨肉,我並不是偏心,我曾經為你算過一卦,但是天機不可泄露。

人生的福禍都是有定數的,該你得到得一分不會少。待到有一天人少時,你自然會明白。

你現在雖然沒有得到很多得錢財,但是,你家有賢妻,這既是福,再多得金銀財寶,你會消受不起,去吧。」

李得貴確實有一位賢惠得妻子,乃是書香世家得大家閨秀。

李得貴,雖然依然悶悶不樂,但是,他也不好在父親面前造次,只好離去了。

沒過多久,李員外就病逝了。

大兒子李得福做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家裏的產業比父親在世時,規模擴大了許多。

但是,他因為欲望膨脹,為了更多的名利,不惜與官府勾結,陷害忠良,搜刮百姓,最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李得貴則熱衷於結交文圈好友,吟詩作對,設宴飲酒,日日開支不小。

其中也不乏很多來混吃混喝得人,但李得貴一介文人,並不在意這些。

然而,天長日久,不善經營的李得貴,漸漸的坐吃山空,沒幾年,就把父親留給他的那點家產消耗殆盡了。

他沒有了父親和大哥的庇護,只能眼看著家道中落,貧窮落魄。

他到昔日的好友中去求助,但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沒有人願意幫他。

家道的衰敗,讓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但幸運的是,好在妻子很賢惠,靠妻子每日紡線織布,聊以度日。

五十多歲的時候,妻子和兒子得病去世了,李得貴的日子就更加的清貧艱難了。

忽然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父親對他說:「該經歷的你都已經經歷了,對人生也有了一定的體悟了,以前曾許給你的藏著的金銀,現在可以給你了。」

還沒等他細問父親,銀子藏在哪裏,夢就醒了。

他醒來後,冷靜了一會,喃喃自語道:「我這是糊塗了,或許是太孤單了,想父親了,怎麽可能還有金銀財寶呢?」

誰承想,天空突然下起了大暴雨,連著下了三天三夜,年久失修的老宅,院子裏的一面院墻被大雨沖倒了。

墻倒後,露出了五缸金銀。

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說的都是真的。

後來,李得貴用這些錢,買房子置地,救濟窮人,很快成了當地首富。

就像佛陀釋迦摩尼說過的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麽。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有些是你的堅信,有些是你的教訓;經歷的事點點滴滴,有些必須銘記,有些必須忘記。是你的就是你的,命中註定;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爭取無益。」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長路漫漫,水水而流,不止雲煙。」

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伏不定,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最終,經歷了平湖煙雨,跨越了歲月山河,我們失去了一些東西,才會得到另一些東西。

「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無論我們過去經歷了什麽,未來又會經歷什麽,那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與其抱怨命運的不公,不如將愛存於心間,記住那些點滴美好,記住命運每一次浮沈給我們帶來的生命的重量。

恰如泰戈爾曾說過:「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所有的遺失,都是為了珍愛之物的來臨騰位置;所有的匍匐,都是高高躍起前的熱身;所有的支離破碎,都是為了來之不易的圓滿。」

一切隨緣……愁什麽?命裏有時終須有。

02、求什麽?命裏無時莫強求。

在遙遠而又古老的西域有一個小國,那裏的王後喜歡午睡,而且每次午睡的時候都要有兩名宮女在前後為其扇扇子。

一天,由天氣悶熱,王後難以入睡,就在床榻上閉目養神,兩名宮女以為王後睡著了便聊起天來。

宮女甲問宮女乙:「你覺得你現在的生活是誰賜予你的?」

宮女乙說:「我現在的一切就是王後的恩賜,我靠往後活著。」

宮女甲說道:「我覺得我們是靠自己,首先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其他就交給命運了,命中註定有的,就會有,命中註定沒有的,就算強求也是不行的。」

聽了宮女甲的回答,王後有些不悅,心生一計。

隨即,王後叫來一名侍衛,吩咐他給國舅送去一封信。

國舅收到信開啟後,原來是王後讓他賞賜那個為她傳物品的宮女。

王後又吩咐宮女乙去國舅那裏送物品。

然而,宮女乙卻因為路途中只顧猜測是何物品的時候,不小心被絆倒了,為了保護物品扭傷了腳。

正好碰到路過的宮女甲,於是宮女甲替她去送物品。

國舅見到宮女甲來了就笑著說:「你來得正好,王後讓我賞賜給你的東西,我已經準備好了。拿著賞賜去王後那裏謝恩吧。」

宮女甲並不知道王後為何賞賜於自己,於是謝過國舅就回宮了。

王後見到賞賜的是甲而不是乙,大為吃驚,於是招來乙問個明白。

聽了上面的經歷後,王後不得不嘆息著說道:「命運是無法改變的,命裏無時莫強求啊。」

【滕王閣序】寫到一半的時候,忽然話鋒一轉: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所列舉之人,人生都活得很無奈,說明一個道理,不是你的,苛求是沒有用的。

縱觀今日,多少人貪戀著榮華富貴,一心求索著金錢美色。迷失在這些命中不該有的財富與美女的面前,最後落得個殞身休命遺臭萬年的下場,真所謂是 「強求命中無,反誤卿卿命」。

麥家在【人生海海】中曾說:「人啊,心頭一定要有個怕,有個躲。世間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著性子,該低頭時要低頭,該認錯時要認錯。」

「生活是部壓榨機,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壓榨機中的頭號零件。心有雷霆面若靜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

佛家講求因果,但這因從何來,果又何去,恐怕是困擾紅塵俗世中每一個人的問題。

其實因果因果,皆因緣而生,因分而起,緣滅因滅,分盡果盡。是以順其自然,恪守天命,有時不貪戀,無時不強求,來時不狂喜,去時不傷悲,方可不陷人生之苦,不迷人生之樂,不罔人生之生,不畏人生之死。

晝夜四季,開花結果,水流低走,樹隨風擺,順其自然,各按其道而行,大千世界才得以寧靜。

緣份不到,強求無功;緣分到至,不求也有果。求什麽?命裏無時莫強求。

03、活什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明朝時期的袁了凡,年輕的時候算命先生把他的命運算得清清楚楚,並且在多年裏逐一應驗,他也堅信自己這樣活著。

直到遇到雲谷禪師,他才開始重新規劃人生,堅持行善,原本算命先生說五十三歲壽終,直到六十九歲還健在,原本命裏無子,透過自己的修行求得一子。

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下家訓【了凡四訓】留給自己的兒子及子孫後代。

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追求而得。

他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原來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經過去了,以後的所有,就像今天,剛出現。命運可以透過修行改變,而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是自己的心念和行為。

他說:「福之將至,觀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一個人有福澤的話只要觀察他做的好事,就可以預計到了;如果一個人將有禍患,那麽看他做的壞事,就可以預計到了。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修行的意義在於踐行。

何為修,就是改正自己的過錯,矯正自己的行為。何為行,就是時時刻刻保持正念,堅持不斷做善事。

每個人生命裏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活什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福雖未至,禍已遠行。

王勃說:「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麥家說:「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浮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老人言:「香煙到頭都是灰,人生終點土一堆。」

最好的一輩子,不過是接納命運無常,享受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