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安史之亂下,王維一首詩讓他死裏逃生,也讓他大徹大悟!

2024-10-11國風

王維一生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然而有一首詩相比其它精美詩篇可以說遜色不少,然而恰恰是這首詩關鍵時刻讓他死裏逃生,甚至決定了他後來的命運。

背景回顧

自安祿山反叛以後,所過州縣,聞風瓦解,守城的將領或棄城出逃,或開門出迎。不到一個月就打到洛陽城下。安祿山在洛陽宣布稱帝,國號「大燕」。而攻破長安也只是時間問題,百姓想要跑,可是房屋財產、家人親屬如何安排不是一兩天的事。人們開始盼望著昔日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能夠再出奇策,救人民於水火之中,讓他們不用去國離家。

幾日後玄宗親自登樓宣誓,表示願意禦駕親征。背地裏卻秘密派人前往蜀地,做好逃跑的準備。朝中有聰明人嗅到了皇帝鎮定之下的慌亂,趁機逃跑,而王維依舊留在城中。次日王維像往常一樣入宮朝見,宮前侍衛面無表情,隨著宮門緩緩開啟時,皇帝和他的親信們早已不知所蹤。

創作境遇

等安祿山到達後,得到了一座沒有任何防禦的空城,卻又有著大量未逃離的大臣、宦官、宮女和珍寶的長安。對於不接受安祿山「封賞」的官員,立刻被酷刑處死。余下的官員則選擇投靠安祿山的朝廷。

為了不做安祿山的官員,王維服藥毒啞了嗓子,又服瀉藥,自求痢疾,身處病痛中茍延殘喘了十來個月。有一次王維的好友裴迪去看王維,講起凝碧池上的活動,安祿山在凝碧池上舉行宴會,觥籌交錯之間,絲竹管弦聲清晰地從水面上傳到眾人耳朵裏。在一片音樂聲中,常常有梨園樂工的哭聲,有樂工深感悲憤,擲樂器於地,西向痛哭,立刻被一刀刀處死。

聽到此處王維哭著寫下這首【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

千家萬戶的人民都在為滿城荒野而傷心,文武百官們又何時才能朝見天子?

秋天的槐葉散落在空寂的深宮裏面,凝碧池頭卻在高奏管弦,飲酒作樂狂歡慶祝。

回歸本心

後來新的皇帝唐肅宗李亨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收回了長安。首先便是處置那些投敵的官員。唐肅宗無法原諒被俘朝官投敵卻不自殺的行為,決定予以懲罰。

重則刑於市,輕的賜自盡,再者杖責一百或者流放貶官。作為幸免的朝官王維,免不了被議論譏諷。因為他有一個當紅的弟弟王縉,在抗擊叛亂中立了大功,為了保住哥哥的性命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的求情,連快要到手的大官也不要了。

當然還有一個更冠冕堂皇的說法是,肅宗在戰爭中聽到王維那首哭著寫下的【凝碧池】,深受感動。

此後雖然依舊在朝中為官,王維卻總是郁郁寡歡,他從不為自己辯解。甚至沒有過多提起囚禁時的點滴。他覺得自己沒能去死,就是一種罪。甚至用沈默來默許別人對他「失節」的指責,他向皇帝上表說:食君之祿,死君之難。當年我進不得從行,退不能自殺,情雖可查,罪不容誅。仿佛長安城破時被俘虜而沒有死從此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汙點。

從那一刻起,入朝為官建功立業的王維已死,遨遊山川草木之間的詩人重生。他做不到違心地享受官場的熱鬧,他必須騰出一部份熱情回歸山水田園。他有著太多的苦悶與委屈無法訴說,只能將一切情感寄托於山川河流,一心向佛,與草木為伴。

孤獨寂寞中順手寫下「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想想人生也有涯,王維本可以輕易在音樂、繪畫或者詩歌上大放異彩,隨便選一條路都可以成為大師。可是有太多天賦也是一種煩惱,選擇一條路,就要讓出其他道路前進的方向。然而他卻選擇了一條最沒天賦,最難走的路——入朝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