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黃庭堅【詩詞】中百讀不厭的12個名句,背下來你也會口吐芬芳。

2024-07-06國風

1、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寄黃幾復】
譯文: 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
賞析: 詩人以「桃李」、「春風」的意象,寫昔日歡聚的美好情景,以「江湖」、「夜雨」的意象,寫離別後的蕭索之感,「樂」與「哀」的對照,烘托出這份友情的深厚,讀來令人尋味無窮。

人生難得知己,一旦分離,就可能陰陽相隔。這首詩告訴我們,友情需要用心去呵護。即便遠在天涯,也要惦念彼此,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莫待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寄黃幾復

黃庭堅(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註釋:

⑴黃幾復:即黃介,字幾復,南昌人,是黃庭堅少年時的好友。其事跡見黃庭堅所作【黃幾復墓誌銘】(【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三)。
⑵「我居」句:【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⑶「寄雁」句:傳說雁南飛時不過衡陽回雁峰,更不用說嶺南了。
⑷四立壁:【史記·司馬相如傳】:「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
⑸蘄(qí):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份,古代有三折肱而為良醫的說法。
⑹瘴(zhàng)溪:舊傳嶺南邊遠之地多瘴氣。溪:文集、明大全本作「煙」。

人生就是一種追求,一種努力,一種期盼。渴望著把夢想變成現實,將虛幻化為真實。生活,因夢而美好;人生,因夢而苦悶。然而,再難的道,也有盡頭;再長的路,也有出口,堅持就會有光明。

賞析 :
黃庭堅是北宋後期興起的「江西詩派」的主要創立者之一,他強調作詩應像杜甫一樣「句律精深」,又要做到「無一字無來處」,他提倡的「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法被江西詩派奉為圭臬。
本詩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首聯起勢突兀,點明二者相隔之遠,而「鴻雁傳書」的典故又出人意料,變陳熟為生新。「桃李春風」是樂,「江湖夜雨」是哀,哀樂對照,詩人的快意與失望,短暫的相聚與長久的分離,往日的友情與日後的思念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令人尋味無窮。
後四句分別從「持家」「治病」「讀書」三個方面表現了黃幾復的為人和處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懷才不遇的不平糊憤慨。本詩在音律上兀傲奇崛,活用典故,詩風蒼勁古樸,是黃詩的代表作


2、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水調歌頭·遊覽】
譯文: 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一直走到了白雲漂浮的山頂,在彩虹之巔一吐胸中浩然之氣。
賞析: 詞人想象自己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雲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曲折含蓄地表現出對現實人生的不滿,表達了對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水調歌頭·遊覽】
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裏,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黃庭堅因為修【神宗實錄】,在裏面寫下了不恰當文字,貶官西南地區,最終客死西南。此詞作於這個時期。

此詞,是黃庭堅晚年被誣陷在【神宗實錄】中誹謗國家,所以在被貶謫至西南地區時所寫。其主題,欲借靈芝仙草,向往道家清靜無為的隱逸生活。
這是一首非常富有浪漫色彩和理想主義的詞,詞人用他天馬行空的想象,描繪一個理想國度。黃粱夢醒,依然在俗世中跋涉。


3、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雜詩七首·其一】
譯文 : 這世間能有幾人能像夢中得鹿一樣幸運,不過終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像夢為魚一樣自以為是罷了。
賞析: 詩人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夢的典故和【莊子·大宗師】孔子和顏回的對話,敘寫了虛幻迷離、得失無常的人生,流露出無限的悲哀與無奈。

【雜詩七首·其一】
宋·黃庭堅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宋詩的哲理很顯然要比唐詩更為深刻,盡管後人對於宋詩頗有批評,認為宋詩一味地側重於哲理,反而是失去了詩歌的韻味,變得有一些枯萎無味,不像唐詩意境唯美極為抒情;其實哲理詩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再把那份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麽一定會有所收獲。

哲理其實就是宇宙和人生原本的智慧,它主要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理論,形成初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而去全面探討,起到人生引導作用。宋朝的詩人為了在詩歌上有所突破,於是開始在作品裏融入哲理,一方面是去於人生的探討,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告誡後人,詩人以自身的經驗加以總結,透過一種很巧妙的方式,把哲理融入進作品裏,以此來達到另一種境界。

黃庭堅這首【雜詩七首·其一】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哲理詩,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章,同時又有著深刻的哲理。詩人把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還有對於人生的思考,全部寫進了這首詩中,也就使得整首詩意境高遠,同時那份哲理也是很深刻。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時,我們還是要下一番功夫,不然的話還真會讀不懂,這也正是哲理詩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看清人世間虛幻的富貴?
也許人生也只是一場迷離的夢而已,只是世人身處其間,如霧裏看花,終不得快樂。
浮名虛利,不過是生命的附屬品,最終都是萬境歸空。

何為人生?一個幻覺,一道陰影,一種虛妄,再大的福祉亦是微不足道,全部的人生終究是一場夢,夢,就是夢。——卡爾德隆【人生如夢】


4、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鄂州南樓書事】
譯文: 清風明月沒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風從南面吹來,使人感到一片涼爽和愜意。
賞析 :此句寫詩人夏夜登樓眺望的感受,清風與明月,構成了一個使詩人心境澄淡的「清涼世界」,表現了詩人物我兩忘,逍遙自適的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鄂州南樓書事

[宋]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裏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無論窮達,內心幾乎都有著山林野逸之趣,企望在大自然的名山勝水中領悟人生與宇宙的關系,從而獲得昇華的高層次的審美愉悅,尋找到生命的最高和最終價值,實作對人生真諦的把握。因而山水之美不再純然是與已無關的客體存在,而是成為人格的對映,主休的觀照,生命的折光。無論是莊子返歸自然的永恒人性,還是禪宗的人與物遷,隨緣自適,所強調的都是這種自然與人生的親和。

黃庭堅深受禪宗和老莊思想影響,平生坎坷,山水之美理所當然成為他逃開險惡人世的避風港。這首詩正是寫他在一個夏日傍晚信步登上鄂州南樓的所見所感,體現出他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對人生的思索。這首詩寫作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以立體化的感覺抒寫多元化的情思。短短二十八字,寫了視覺、嗅覺和觸覺,而這三種感覺,又分別與心理上的物物混一、物我相融和物我對立的感受相應,從而使情緒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又不露斧鑿痕跡。二是寫景從大處著筆,景物的蒼茫曠遠與內心的人世滄桑,欲歸天地之概完美地融為一體。


6、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出自宋代黃庭堅的【登快閣】

譯文: 知心的好友離去,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賞析: 詩人巧用伯牙和阮籍的典故,形象生動地描繪出自己無可奈何、孤獨無聊的形象神情。

【登快閣】
宋代 · 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元豐五年(1082年),黃庭堅任吉州泰和縣知縣,繁忙公事之余,他時常登上快閣,遠眺澄江(贛江),撫今追昔。「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水滾滾,翻湧歲月悠悠,黃庭堅以其不朽的文學創作,開創了「江西詩派」。
而這個以「江西」為旗號的詩歌流派,秉持以故為新的文學理念,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歌派別。詩派裏幾十位詩人,有的並非江西人,共同的文學追求讓大家齊聚於一種理念之下,激蕩起有宋一代最有影響力的詩歌流派。

這是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任知縣,公事之余登快閣時所作的抒情小詩。
詩的起首,用通俗口語娓娓道來,但又能構思奇妙,引人入境。「癡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自己是「癡兒」,此為諧趣之一;「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從而增加了一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脫了前人的窠臼。不僅如此,「倚晚晴」三字,還為下句的描寫,作了鋪墊渲染,使詩人順勢迸出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絕唱。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


7、恰如燈下,故人萬裏,歸來對影。——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品令·茶詞】

譯文: 獨對孤燈之時,故人從萬裏之外趕來相逢。
賞析: 詞人寫茶味之美,以如飲醇醪、如對故人來比擬,可見詞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將不相幹的兩件事,巧妙地與品茶糅合起來,將口不能言之味,變成人人常有之情。

【品令·茶詞】

北宋·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靜,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裏,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黃庭堅出生於,茶之鄉「修水」,他對茶有獨特而深厚的感情。雖然他的一生,一直遠離故鄉,浮浮沈沈,輾轉,流浪他鄉。
但是,每走一處,都帶著茶,茶的氣息中,蘊染著他一腔的思鄉之情,一生的滄桑,悲切,念舊懷遠都寄托在茶裏,詩裏。


8、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出自宋代黃庭堅的【登快閣】
譯文:
遠望秋山無數,落葉飄零,天地更加遼遠闊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過,月光下顯得更加空明澄澈。
賞析: 此句描繪了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瀏覽的風景,營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表現出詩人寬廣澄澈的胸襟懷抱。


9、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出自宋代黃庭堅的【牧童詩】
譯文: 長安城內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你這樣清閑自在。
賞析: 詩人用逐利爭名、機關算盡的「長安名利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詩人清高自賞、不與俗流合汙的心態。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作者贊頌牧童悠閑自得 ,牛背吹笛,早出晚歸,衣食無憂、田園式的生活。有多少在官場上追名逐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沒有牧童生活的快樂。在這一保一褒一貶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賞、不與俗流合汙的心態。
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牧童的幸福生活,只不過是文人學士們的「空想」而已。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為外物所擾,不擔心失去,心無掛礙,最是自在。

錢鐘書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幹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不為名利所困,不為外物所擾,沒有期待,不擔心失去,最是自在。


10、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鷓鴣天】
譯文: 深秋的清晨,黃菊枝頭顯露出了陣陣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
賞析: 此句是詩人勸酒之辭,勸別人,也勸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歡樂,抒發了自己胸中的苦悶和激憤。

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
黃庭堅〔宋代〕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裏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註釋:
史應之:據黃庭堅【山谷詩內集】卷十三【戲答史應之三首】任淵註:史應之,名鑄,眉山人,落魄無檢,喜作鄙語,人以屠僧目之。客瀘、戎間,因得識山谷。
莫放:勿使,莫讓。
簪(zān)花:以花插頭。倒著冠:倒戴著冠兒。此句暗用山簡典故,表現不拘世俗、風流自賞的生活態度。【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日:‘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茗芋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白接籬,頭巾。
且加餐:【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李白【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直是為君餐不得,書來莫說更加餐。」
黃花:同黃華,指未成年人。白發:指老年人。牽挽:牽拉,牽纏。
付與:給與,讓。
冷眼:輕蔑的眼光。

【賞析】
據【蓮堂詩話】載,史應之,眉山人,落魄無檢,授館於人,黃每與之互贈詩詞相戲。此詞是作者在宴席上與史應之唱和之作。詞文表現出胸有郁憤的作者的種種反叛姿態。
由看到清晨菊花枝頭顯露出的寒意而想到美景不長,繼而又聯想到人生也是轉瞬即逝。然而作者不求有所作為,卻強調「莫放酒杯幹」。他還要頂風冒雨吹奏橫笛,要在酒酣時插花於發,反戴帽子,要趁著身體健康努力加飯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盡情歡樂。頭上黃花映襯著斑斑白發,兀傲的作者就要以這副疏狂模樣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們冷眼相看。


11、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出自宋代黃庭堅的【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譯文: 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著花草還散發著幽香。
賞析: 此句借杜甫【絕句二首】中「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之句,令人聯想到一幅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天畫面。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宋·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捕魚老人喝醉酒睡著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著花草還散發著幽香。
這一幅溪橋野漁圖,漁翁與自然交融,自在樂趣。黃庭堅定是羨慕漁翁的疏懶,才有此詩。
人生,如果像漁翁一樣,用微笑面對每一天的生活,用一顆喜悅的心,詮釋歲月的物換星移。
一切隨緣,不為難自己,不勉強他人,淡然從容,亦是一種幸事。


12、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
譯文: 黃鸝的婉轉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賞析: 此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詞人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明白夏已來臨,春已不回,懷著無可告慰的心情,為美好事物的消逝陷入沈思中去了。

【清平樂·春歸何處】
宋代 ·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賞析】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透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裏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裏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為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