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蘇軾晚年頓悟:人生的真諦,不過兩個字而已

2024-02-16國風

前言

蘇軾是中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的性格也與他的詞一般,當然這也就註定了蘇軾在仕途上不會一帆風順。

在蘇軾的一生中經歷過三次被貶,可以說蘇軾的起點很高,身上又有著文人的傲骨,就註定他在官場的路不會平坦。

晚年的蘇軾在經歷了種種事情之後,總結出了兩個字作為人生的真諦。

一、不過兩個字

「誌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 其中的 「量」 「識」 就是蘇軾對於人生的感悟。 這句話是蘇軾對於賈誼人生的感悟,當然也是對他自己人生的感悟。

對於賈誼此人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 最值得一說的就是他與蘇軾的人生前半段還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的,兩人都是年少成名,可以說太早成名幸也是不幸。

少年得誌註定他體驗不到一步一步走上的艱難,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他,在之後註定會因為這付出代價。對每一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可以說縱觀古今,年少得誌一路順風的人寥寥無幾。

既然年少時沒有體驗過艱辛,那麽成年之後就一定會體驗到。到這個時候賈誼與蘇軾兩人的經歷都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兩人的心態。

漢文帝對於賈誼十分的看重,剛過二十的賈誼就已經在朝中擔任重職了, 可以說是當朝最年輕的一位博士,僅僅才過了一年的時間,漢文帝再次提拔,這一次賈誼直接坐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

可以說史無前例,由此可見漢文帝對於他是十分寵愛的,但在這之後賈誼的人生就開始走下坡路, 後人許多都表示賈誼之所以會抑郁而終就是因為起點太高,其實不然就像蘇軾的這一句話一樣,賈誼之所以會抑郁而終就是因為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賈誼的才華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器量不夠,見識不夠。其實按照當時賈誼的能力,但凡他能開闊心胸,再一次得到重用指日可待。

他只是時運不濟,但並不是他的能力不足。既然能夠得到漢文帝的重用,他的學識是不用說的,就是當朝的一些老臣都比不上他。

賈誼有著崇高的誌向,但是卻沒有承受的能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承受不了失敗,可以看看蘇軾,他的一生可以是經歷了三次貶謫。

最遠的一次直接被貶到了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在當時這個地方是荒無人煙的,是蠻荒之地。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回想賈誼確實是很可惜,逝世的時候剛剛過而立之年。其實這也是蘇軾在告誡自己要以賈誼為戒,不要步賈誼的後塵。

在古代被貶的時候不僅要經歷身體上的折磨,最難過的是心理上的折磨。尤其是對於身居過高位的人來說。其實在古代的被貶官員中,有許多都是忍受不了落差抑郁而終的。

即使是沒有抑郁而終,但是在他們的心理上也是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最直觀的就是蘇軾第一次被貶,在剛剛收到被貶的訊息之後,蘇軾可以說是一時間難以接受。

並且當時的蘇軾距離死亡就只剩下最後一步了,要不是宋朝重文輕武。對讀書人網開一面,蘇軾早在這一次的時候就早已被皇帝處置了。

但是即使是生活再難,他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其實作在看來,蘇軾不僅為人豪爽,他還有著堅韌的毅力。

二、跌宕起伏

蘇軾的一生經歷了五位皇帝,三次被貶,對於像蘇軾這種心懷壯誌的年輕人來說,對於他的打擊是十分大的,究其原因還是要說到當時宋朝的時局。

當時的宋朝正在新政與守舊之間徘徊,可以說整個朝堂也分為了兩派。正是因為政見不同,所以導致了蘇軾在朝堂中受到了排擠。

說到跌宕起伏不僅蘇軾的一生是這樣,他的弟弟蘇轍也是如此,別的不說就單單說當年的 「烏台詩案」 蘇軾被貶,蘇轍為了給哥哥求情惹惱了皇帝,同樣被貶。

但最適合的這個詞的,還是蘇軾,可以說蘇軾剛剛進入朝堂的時候就給自己招惹了當朝最不應該招惹之人——丞相王安石。

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正在組織變法,眾所周知這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的王安石的位置當然也是不容置疑的,朝中即使有人心懷不滿也是偷偷的說。

但是向來行得正站的直的蘇軾直言不諱,當眾反駁王安石的新政,也就是因為這件事兩人關系降到冰點。

不久之後王安石略施小計,蘇軾就直接離開了政治中心的京城,京城的官與地方官可是截然不同的。

三、性格原因

可以說之所以蘇軾的仕途如此的坎坷與他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原因。蘇軾的真性情相信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他的這種性格對於彎彎繞繞的朝堂卻是不適合的。

在朝堂上看不慣蘇軾的人有很多,往往也都是因為蘇軾的直言。蘇軾的人生轉折點就是當年 「烏台詩案」 即使是現在看來。也都能感覺到當時的蘇軾在此次事件中的無措與心灰意冷。

就像前文所言的,他距離死亡就差一步,但是活著的生活也不是這麽的容易。自古以來但凡是被彈劾對皇帝不忠之人又有幾個人能有好下場呢?

雖然之後朝中與蘇軾交好的官員包括之前與蘇軾政見不和的王安石都下場給蘇軾求情,但是被貶還是難免的。被貶黃州的蘇軾可算是體會到了艱辛。

在那三個多月的時光中,蘇軾受到了許多的折磨,但是他依舊是笑著面對生活,可以說是苦中作樂,一直都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慶幸的是在三個月之後,蘇軾再一次被調回京城,並且受到了重用。 這一次蘇軾直接連升幾級,坐上了翰林的位置。這是蘇軾人生的最高峰,也是他實作抱負途徑。

就像大家所言的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蘇軾也是如此,在這個位置上,他並沒能再一次得到晉升,也沒有帶到返鄉。

之後迎接他的是再一次的貶謫,這一次直接被貶謫到了海南,在當時這是一項十分嚴重的懲罰,僅僅是比斬首輕一級。並且這個時候的蘇軾年紀也已經大了……

這個時候的蘇軾心中也已經有了預感,自己的後半生再無翻身之時了。流放海南與之前流放黃州的原因一樣都是因為他的直言不諱。

結語

到了海南之後,即使是知道自己的仕途無望了,但是蘇軾依舊在努力的生活,他將海南當成自己的家,對當地的進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回想當時蘇軾評價賈誼的那兩個字,蘇軾一生都在踐行,也正是因為這,蘇軾從來都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從而留下了許多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