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東漢中葉,祖天師張道陵在蜀地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創立了道教的雛形——五鬥米道。自此以後,道教正式形成,也就有了道士的出現。
1、道士有七個等級
法有三乘,仙分五等。道士根據修為的高低,分為七種,分別為「一者天真,謂體合自然,內外純靜。二者神仙,謂變化不測,超離凡界。三者幽逸,謂含光藏輝,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謂幽潛學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謂舍諸有愛,脫落囂塵。六者在家,謂和光同塵,抱道懷德。七者祭酒,謂屈己塵凡,救度危苦。」等級最高的是天真道士,他們能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等級最低的當屬在家道士,屬於在紅塵中修行。
2、道士可以結婚生子
說起道士,人們會把他跟和尚聯系在一起,和尚守著戒律不能結婚生子,那麽道士是不是也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道士是可以結婚的。
就像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就是在結婚生子之後,將天師之位傳給其子張衡,而後天師之位一直按照父子傳承了六十多代。隨著道教的發展,衍生了諸多的派別,其中全真派的戒律與佛教相似,規定全真道士是不能結婚的,而正一派的道士則可以結婚。
3、「貧道」並非貧窮的道士
影視劇裏道士出場時喜歡自稱「貧道」,那麽「貧道」是貧窮道士的意思嗎?其實這是一種自謙的說法,道經記載「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獨若遺,故為貧士。士之為理,修善為事。」此外「貧道」一詞也用在和尚的身上,「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自謙之稱」,「貧」指的是少的意思,而「道」則指的是道行、修行,所以說「貧道」其實是自稱自己修行的道行尚淺。
4、道士不必出家
道士都要隱世修行選擇出家嗎?不是的,道士也有居家修行的,這部份道士是正一派的道士。道教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諸多流派,如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全真派等等,最後又都被歸結為以齋醮符箓為代表的正一派和以丹道修行為代表的全真派。正一派的道士過著世俗的生活,除了要遵守相應的戒律之外,與普通人無異。而全真派則是需要奉行嚴格的戒律,全真祖師王重陽所著的【重陽立教十五論】中,第一論就是論出家:「凡出家者,先須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和暢,入真道矣。」全真派的道士是需要出家的。
5、女道士不能叫「道姑」
民間有「三姑六婆」的說法,分別用來指代當時社會中從事各種事務的女性,「三姑」是指的尼姑、道姑和卦姑,尼姑是指寺廟裏的尼眾,道姑就是道觀裏出家的女道士。其實「道姑」一詞是不禮貌的稱呼,古代將男道士稱為「乾道」,將女道士稱為「坤道」,「乾坤」二字型現了道家的天地陰陽,帶有濃厚的道家文化。此外還用「女冠」來稱呼女道士,或者直接稱「道長」也可以。
6、戴著「唐僧帽」的道士
在一些法事的場合上,有些道士會戴著類似「唐僧帽」的帽子,其實它是道教特有的「五老冠」。唐僧頭上的僧帽為毗盧帽,又叫五佛冠,而道教的是「五老冠」,上面是「五方五老」五位道教神仙,他們分別為: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和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五老冠佩戴時圍戴頭部,無頂,呈蓮瓣形,並且在兩側耳朵位置,有兩根劍狀的長帶,帶子上會繪制不同的圖案,最常見的是會有「太乙救苦天尊」的字樣。
7、道士的口頭禪「福生無量天尊」
和尚的口頭禪是「阿彌陀佛」,道士的則是「福生無量天尊」,「無量」是虛指的數量詞,指的是難以計算,指數量極多;「天尊」是道教神仙體系裏對地位極高的神祇的一種尊稱。「福生無量天尊」的意思是「福報來自於上天無數的天尊」。
8、瞎子阿炳也是道士
阿炳,原名華彥鈞,是著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光緒十九年出生於道門之中,從小學習道教音樂。其父華清和是雷尊殿的當家正一派道士,對道教音樂比較擅長,這也影響了阿炳以後對音樂的創作。阿炳在年輕的時候也常常跟隨父親給別人做法事,在當地被稱為「小天師」。
9、道士可以吃葷
全真派的道士按照戒律是不可食用葷腥之物的,但是正一派的道士也沒有約束,不過要遵守「四不吃」。祖天師告誡弟子有四種動物不可以食用,即牛、狗、大雁和烏魚,這四種動物代表了「忠孝義潔」。
10、道士的道巾、道袍
道士的道巾是道士頭上戴的帽子,「巾皆用原色布緞所置。蓋玄為天,頭圓象天,天一生水,水色屬玄,玄幾於道,以玄色頂於首,尊道也。」主要有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九梁巾等造型不同的帽子。
道袍一般指的是道士穿在外面的長袍。道士日常所穿道袍多以黑色、白色和藍色為主,體現了道教的見素抱樸、清心寡欲的思想。道教的道袍分為很多種,有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最常見的道袍就是天青色的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