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圖(1570-1644),明代官員、書畫家,以其獨特的書法藝術聞名於世。他的草書【心經】創作於天啟二年(1622年),正值其仕途順利、屢獲遷升、心情較為舒暢的時期。這一時期,張瑞圖的書法藝術已經相當成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張瑞圖的草書【心經】筆法硬峭縱放,結體拙野狂怪,布局犬齒交錯,氣勢縱橫淩厲。這種筆法不僅展現了他深厚的書法功底,也體現了他獨特的藝術個性。
他下筆頸挺、轉折方直,結字樸實緊密,這種形象特征在【心經】中體現得尤為顯著。同時,他運用行草相間的字形結體,使得通篇之內點畫的輕重緩急、字形的大小聚散、墨色的濃枯幹濕都顯得變化豐富,對比明顯而又轉換自然、配合協調。
張瑞圖的書法在鐘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奇逸」風格。他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鐘並稱為「晚明四家」,但其書風與後三者迥然有別,而與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創立的奇倔狂逸風貌頗為相似。時人贊其書法「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這種評價準確地概括了他草書的藝術特色。
張瑞圖的草書【心經】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不菲的市場價值。在2009年北京匡時秋拍中,一件尺寸為35×709cm的【心經】手卷以1132.2萬元人民幣成交,這一價格充分說明了市場對張瑞圖書法作品的認可和追捧。
(聲明: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中圖片部份文字不完整或有所缺失,具體請參考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