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白居易在廬山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句句震撼人心,成千古絕唱

2024-07-15國風

廬山,這座以雄渾壯麗著稱的山峰,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聖地。陶淵明、李白、蘇軾……這些名字,哪一個不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響當當的大佬?

他們都曾在這裏留下過自己的足跡和詩篇。而在這些詩人中,白居易與廬山的情緣似乎更為深厚。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他不僅在文學上有著卓越的成就,更在生活中以樂觀豁達著稱。

而廬山,正是他心靈的歸宿之一。他在廬山修建草堂,結廬於此,與大自然為伴,吟詩作畫,過上了逍遙自在的生活。

在廬山的深處,有一座大林寺,寺廟古樸典雅,四周環繞著茂密的樹林。每到春天,桃花盛開,滿寺飄香,宛如人間仙境。

白居易曾多次來到這裏,欣賞桃花的嬌艷與芬芳。而正是在一次賞花的過程中,他靈感迸發,寫下了一首傳頌千古的詩篇——【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兩句詩,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出了廬山大林寺春天獨特的景象。四月的江南,已是春意闌珊,芳菲落盡。

然而,在這高山之巔的大林寺裏,桃花卻剛剛開始盛開。這種景象,既讓人感到驚訝,又讓人心生歡喜。白居易用他那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捕捉到了這一難得的美景。

而接下來的兩句詩,「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則進一步表達了白居易對春天的熱愛和留戀。

他常常因為春天的逝去而感到惆悵,卻沒想到春天竟然在這裏找到了新的歸宿。這種擬人化的寫法,不僅讓春光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讓讀者對春天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白居易的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但卻蘊含著深邃的意境和哲理。它告訴我們,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和美麗,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和感受,就能領略到其中的無盡魅力。

同時,它也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地去探尋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真諦。

如今,每當春天來臨,廬山大林寺的桃花依舊盛開如初。它們似乎在訴說著白居易的故事,傳承著那份千年的情緣。

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讀者,更應該銘記這份情緣,傳承這份文化,讓白居易的詩篇和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白居易在廬山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經歷,更是中國文人墨客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他的詩篇,不僅記錄了他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感悟,也表達了他在面對人生起伏時的豁達與樂觀。這種精神,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當我們站在廬山大林寺前,看著那滿樹盛開的桃花時,心中不禁會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我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白居易一同感受那份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執著。這種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鳴,正是白居易詩篇的魅力所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或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

但只要我們像白居易一樣,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用心去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那麽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不僅是一首傳頌千古的詩篇,更是一段永恒的文化傳承。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也讓我們更加堅定地相信生活的美好與希望。

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傳承這份千年的情緣和文化底蘊吧!

在廬山的腳下,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水潺潺,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沿著小溪漫步,你會看到那些曾經陪伴過白居易的景物:那片他曾揮毫潑墨的草堂,那塊他曾悠閑垂釣的巨石……

這些景物仿佛都在訴說著白居易的故事,讓你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他一同感受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執著。

而當你登上廬山的頂峰,俯瞰整個山景時,你會被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所震撼。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讓你不禁會想起這句詩:「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雖然這句詩並非白居易所作,但它卻完美地表達了站在廬山之巔的豪情壯誌。

在廬山,你不僅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更可以感受到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裏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仿佛有著自己的故事和傳說。

而當你走進那些古老的寺廟時,你會被那種寧靜祥和的氛圍所感染,仿佛能夠聽到歷史的回聲。

在廬山的深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仙女曾在這裏修煉成仙。

她為了守護這片美麗的土地,化作了一朵永不雕謝的桃花,綻放在廬山的深處。每當春天來臨,那朵桃花便會盛開,為廬山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這個傳說雖然無從考證,但它卻為廬山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每當人們看到廬山大林寺的桃花時,都會想起那位美麗的仙女,想起那份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白居易與廬山的情緣深厚而真摯。他用自己那支生花的妙筆,描繪出了廬山的美麗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蘊。

而廬山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前來探尋和感悟。這種跨越千年的情緣和文化傳承,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