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構圖可以分為全景式和截景式,兩種構圖方式都是為了表現出自然生動的美感。畫家在創作中可以按照主觀想法隨意進行位置經營,不過有個前提就是遵守情景交融的審美情趣。構圖決定了山水畫的特點,了解了這些知識就不會覺得山水畫表現力有限,無法畫出真山真水的樣貌。殊不知,從構圖開始畫家就強調主觀感受,像不像不是畫家的考慮重點。
全景式山水畫出現較早,從山水畫誕生之初到北宋這段時期,畫家基本上都在畫全景。有時候為了突出全景特點,還會故意只畫一座高山。古人創作全景山水畫常采用三遠法,透過平視、仰望、俯視等多個視角,實作空間的合理化。比如【枯木寒雁】就是一幅標準的全景式山水畫。畫家張熊采用高遠法,把山水全貌展現在人們眼前。
張熊 枯木寒雁
畫全景,講究「起承轉合」。也就是說,空間要有延續性,同時保持空間變化像自然山水那樣可以移步換景。行走山水間,每邁出一步景色就會隨之變化,景色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空間變了。古人發明了散點透視的方法,讓全景山水畫中容納多個視角,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會覺得真實可信。
有人會問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哪個更高級?客觀講,兩種透視方法各有千秋,沒有高低之分。古人畫全景的目的是實作小中見大的藝術理念,從這個角度講,散點透視更合適。至於焦點透視,可以突出主體部份,強調創作主題,這些特質畫家透過筆墨也可以完成。
尤小雲 松壑鳴泉
截景式構圖出現較晚,它的出現和邊角式構圖有關。靖康之恥後,趙氏皇族在江南建立政權,一批優秀的畫家從北方逃難到了南方。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經逢亂世面對半壁江山,畫家有感而發創造出邊角式構圖。有些畫家發現,邊角式構圖還可以進一步變化,只取山水局部進行描繪。
就像這幅【松壑鳴泉】,畫中巨石看不到根腳,遠處峭壁看不到頂部。這種構圖方法有些像影視藝術中的特寫鏡頭。一般來講,截景式構圖和斧劈皴常常同時出現。這是由於,南宋李唐用這種方法畫出很多經典作品,後人臨仿學習的時候直接借鑒。
奚岡 山清水秀
可以看出截景式構圖的優點是對比鮮明,畫面主次關系一清二楚。不過很多時候,如果只用截景式構圖,畫面會顯得單薄不夠完整。很多畫家嘗試將全景式和截景式構圖同時運用。【松壑鳴泉】如此,【山清水秀】也是如此。
對於畫家來講,構圖只是創作的基礎。隨著山水畫創作技法越來越成熟,構圖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無論怎樣變化融合,都是為了畫出令人驚艷的視角,展現山水畫的無限魅力。
錢杜 高嶺聽清風
【高嶺聽清風】就是一幅構圖復雜的山水畫,看整體是全景山水,看局部用到了邊角式構圖,截景式構圖。多種構圖方法並用,畫家實作既要全景展示又要空間處理完美的藝術效果。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