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教修煉「內丹」的邏輯

2024-05-29國風

由漢至唐,道教將長生的希望寄托於金丹,但是對金丹的理解卻僅羈縻於外藥服食上。唐末五代後,鐘呂金丹派興起,標誌道教長生修道術徹底轉向內丹。該派傳承下的北宋張伯端著【悟真篇】一書,首次明確指出長生的關鍵,在於通曉生命的根源—陰陽造化的基本原理。長生的「藥物」必須循著老子「道生萬物」的脈絡,從生命的源頭去尋求。他將金丹概念限定為「內丹」,認為透過對金丹的修煉,最終返還於生命之源,從而可以達到「回陽換骨,白日升天」的長生成仙境界。張伯端首次從理論上清晰地將內丹從長生眾術中梳理出來,並從邏輯上澄清了內丹學核心範疇及起點範疇。

道與萬物

內丹學是在承襲老子道論的基礎上,結合【周易】的象數原理、陰陽五行觀念,形成的理論。在老子哲學中,道與萬物表現的邏輯聯系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教丹家們在老子道論的基礎上從生命發生的角度探討道的真實性,從而尋找「長生」。內丹家認為,道為永恒者,與道合一,即是長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被詮釋為一種生命起源的模式。【道德玄經原旨】中說「道,無極也。易有太極,道生一也,一生二,太極生兩儀也。」所以,內丹學認為,「一炁」與生命的邏輯聯系等同於無極—太極—二儀—八卦。

既然與道合一,即是長生,那要如何合一呢?那就必須要先抓住「道」在生命現象中可以被主體把握到的東西,即某種能使主體生命呈現生機的東西,內丹家將其稱之為「炁」,一種不可見的陽能。而「炁」就是老子所說的「一」,【悟真篇】載,「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而道由「一」生成萬物並回歸自身的邏輯過程,在內丹學中則是從生命現實意義上被詳細解析為順逆兩種相反的模式。兩種模式概括了內丹學的基本原理「順則生人,逆則成丹」。

  • 順行模式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順行模式是對生命起源的描述,即道從抽象的「一」,依次經過神、炁、精、形逐漸消逝為生命有形的、有限的存在過程。即虛化神,神化炁,炁化精,精化形。
  • 逆行模式為:萬物含三,三歸二,二歸一。逆行模式是對生命起源過程的逆推,即個體透過內丹的修煉,將生命中得自本源的「一炁」依次經過精、炁、神的逐步昇華提煉,回歸於本源之道,達成長生的過程。即煉乎至精,精化炁,炁化神。
  • 名詞

    接下來就普及一下修仙小說中的那些名詞了。

    「一」或「一炁」又被稱為「先天炁」「真鉛」「大藥」「還丹」「黃芽」「金華」「谷神」「聖胎」「刀圭」「真陰陽」「嬰兒」等等,這「一炁」也就等於是「道」。「一炁」具有道創生天地萬物以及萬物歸根復命的全部神妙不可思議的功能。天地、陰陽、五行、萬物、乃至世間的一切都是由「一炁」變化而來,所以小說中的「證道」,證的就是金丹先天一炁。

    【性命圭旨】種說「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也。以其流行謂之炁,以其凝聚謂之精,以其妙用謂之神。始因太極一判,分居陰陽二體之中。」「道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也,曰炁也。」

    所謂「先天」是指先於生命現象,作為生命根源而存在的無形無象之物,為道。「一炁」,屬陽,在人身則為元神、元氣、元精三者;「後天」指現象、萬物,尤指有形有象之物,屬陰,在人身則為思慮神、呼吸氣、交感精。「後天」由「先天」變化而來,「先天」為「後天」的邏輯根據。修煉金丹就是在後天眾陰之中,捉取「一炁」,然後執行周天,然後化盡後天陰質呈現「一炁」之通體純陽光華,進而還原為本來先天之道。這就是小說中的「後天返先天」。

    那什麽是小說中的「元嬰」呢?內丹學強調「先天一炁」,在乎「玄關一竅」。「竅」中蘊含了陽交感規律。陰陽交感規律是一切造化的根源和法則,「一陰一陽之謂道」。就像人身得自父母陰陽交感,金丹的生仙之道,也是借靈父聖母而成。「靈父」「靈母」指的是坎中真陽和離中真陰,為了調和陰陽,又有一個「真土」的概念。人的身心寂然不動時,就是陰陽發生交感之時,而調和陰陽的「真土」就是人在「虛無」或「無欲」中保持的「一意不散」,也就是「一炁」。

    只要你找到這個「竅」,修煉下去,【悟真篇】在說:「三家相見結嬰兒」這個嬰兒,又叫先天一炁,也叫聖胎,又就是金丹。 其實就是又還原為最初的「一炁」,也就是前面說的「後天返先天」,「與道合一」。道的一切內容以抽象形式潛藏於「一炁」,而「金丹」則是「一炁」所有潛藏內容的具體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