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典文學中如何記載「大國自信」?

2023-12-21國風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高建新在【「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賓禮」及唐人的詩意描述】中,賞析了繁榮唐代「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的盛況。

「絲綢之路」的暢通,唐王朝的高度文明以及超越其所處時代的開放和繁盛,吸引了眾多的國家、地區前來朝覲、學習。

【資治通鑒·唐紀十四】:貞觀二十二年(648),「是時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元正,元旦,正月初一。此日皇帝接受群臣及各國使節的朝賀,禮儀隆重,其中有「賓禮」一項,專門用於接待各國君長及使節。【新唐書·禮樂誌六】:

賓禮,以待四夷之君長與其使者。蕃國主來朝,遣使者迎勞。前一日,守宮設次於館門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就次,蕃主服其國服,立於東階下,西面。使者朝服出次,立於門西,東面;從者執束帛立於其南。有司出門,西面曰:「敢請事。」使者曰:「奉制勞某主。」(稱其國名。)有司入告,蕃主迎於門外之東,西面再拜,俱入。使者先升,立於西階上,執束帛者從升,立於其北,俱東向。蕃主乃升,立於東階上,西面。使者執幣曰:「有制。」蕃主將下拜,使者曰:「有後制,無下拜。」蕃主旋,北面再拜稽首。

唐·閻立本(傳) 職貢圖卷

「賓禮」,古代五禮之一,為國際間交往的一種禮節。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寇亂,以賓禮親邦國。」唐朝的「賓禮」包括「蕃國主來朝」「蕃主奉見」「宴蕃國主及其使」等一系列儀式,各國君長穿著自己國家的禮服,在司儀的帶領下拾級而上,依次進入朝堂。孰先孰後,何時說什麽話怎麽說,站在西東南北哪個方向,皆有規矩和講究。朝賀的場面莊嚴,盡顯大國氣派。束帛,即捆為一束的五匹帛,作為饋贈的禮物。

作為大唐繁榮的締造者,被周邊少數民族一致尊為「天可汗」的太宗有【正日臨朝】一詩,記述的正是路路通華、萬國盡向東方的情形:

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

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

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

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

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

羽旄飛馳道,鐘鼓震巖廊。

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

正日,正月初一。條風,東風;灰律,古代置蘆葦灰於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內,每月當節氣,中律的灰就會從管內自行飛出,以之占驗時序。李元操【和從叔祿愔元日早朝】:「銅渾變春節,玉律動年灰。」蘇颋【人日兼立春小園宴】:「年灰律象動,陽氣開迎入。」方幹【早春】:「正氣才隨灰律變,殘寒便被柳條欺。」遐贐,來自遠方的朝貢之物。未央,未央宮,漢代宮殿,故址在今陜西西安長安故城內。詩中代指唐宮殿。組練,裝備精良的軍隊。遐荒,偏遠之地方。在東風和暢、天地祥和的春日,太宗親臨朝廷,接受「百蠻」進貢、「萬國」朝賀,渴望實作【禮記·中庸】稱頌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天下統一理想,在【重幸武功】一詩中太宗亦說:「垂衣天下治,端拱車書同。」眼前所見冠蓋明麗,服章華美,旌旗飛揚,鐘鼓喧闐,六軍整飭,霜戟映日。 朝覲的場面盛大,氣魄雄偉,盡顯盛世之氣象。 與【正日臨朝】作於同一時期的【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記述的也是這樣的盛會,屬於「賓禮」中的「宴蕃國主及其使」: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珮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余臨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春日,立春之日。簉,齊,並排。湛露,【詩經·小雅】篇章,言天子燕諸侯。「廣樂奏鈞天」,即「鈞天廣樂」,指盛大之樂,天上的音樂。粵,同「越」,及也。八埏,八方邊遠之地。太宗在立春日大宴四方賓客,場面隆重。「九夷」「五狄」,說前來朝賀的民族之多;「萬國」,說地區、國家之多;「八埏」,說地域之廣闊。 面對著國家光明的前景,太宗說自己堅守正道,俯身求賢,願天下一家,和平安寧。 太宗的這兩首詩可以印證【資治通鑒】有關記載。

唐·閻立本 步輦圖卷

【唐六典·尚書禮部】:「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禦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朝參,百官上朝參拜君主。杜甫【重過何氏】其四:「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徐鉉【和江西蕭少卿見寄二首】其一:「老去何妨從笑傲,病來看欲懶朝參。」(【全唐詩】卷七五五)五品以上的京官需每日朝參,包括正月初一的早朝。王建(765—830)曾任秘書丞,從五品上,故有資格朝參,近距離觀察在大明宮舉辦的朝賀儀式,所作 【元日早朝】一詩記述了朝賀生動的場面,讓人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那個賓客雲集、儀式莊嚴的現場

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

東方色未動,冠劍門已盈。

帝居在蓬萊,肅肅鐘漏清。

將軍領羽林,持戟巡宮城。

翠華皆宿陳,雪仗羅天兵。

庭燎遠煌煌,旗上日月明。

聖人龍火衣,寢殿開璇扃。

龍樓橫紫煙,宮女天中行。

六蕃陪位次,衣服各異形。

舉頭看玉牌,不識宮殿名。

左右雉扇開,蹈舞分滿庭。

朝服帶金玉,珊珊相觸聲。

泰階備雅樂,九奏鸞鳳鳴。

徘徊慶雲中,笙磬寒錚錚。

三公再獻壽,上帝錫永貞。

天明告四方,群後保太平。

詩寫正月初一大明宮早朝的隆重莊嚴的場面。 蓬萊,蓬萊宮,即大明宮,是唐長安城中三大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元·王振鵬(傳) 大明宮圖卷

王建【元日早朝】詩起首就說「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體現的是一個王朝的底氣和自信。 大唐帝國禮樂完備,各蕃國趕在正月初一這天來長安朝賀。東方天色未明,朝賀者冠帶整齊、劍器威武,已經群候在宮門前了。天子居住的大明宮中的蓬萊宮,此時鐘漏聲肅肅作響。將軍帶領禁衛軍,持戟在宮城巡邏。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昨晚就布置停當了,手持玉仗的儀仗隊仿佛天兵一般威嚴。皇城燈火通明,照耀龍旗上的日月圖案。天子身著繡有紅色龍紋的袞衣,寢殿玉飾的門緩緩開啟。朝賀的龍樓(含元殿)中紫煙升騰,輕盈行走其中的宮女宛若天上仙女。「庭燎」,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各蕃國使節在安排好的位次上排列成行,所穿的衣服各有特色,耿湋【元日早朝】所謂「環珮聲重疊,蠻夷服等差」。「六蕃」,唐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詩中指各蕃國來長安「朝元正」的使節。「舉頭」「不識」句形象生動,謂赴會使節張望著含元殿兩側樓閣上的匾額,因不識漢字,不知道宮殿的名稱是什麽。儀式上,雉尾扇左右張開,蕃國使節滿庭蹈舞,表示對大唐天子的敬意。蹈舞,猶舞蹈,是臣下朝賀時對天子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白居易【賀雨】:「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使節朝服上佩戴的金玉相互觸碰,發出「鏘鏘」的響聲。含元殿前的三層龍尾道上雅樂齊奏,有如鸞鳳和鳴。泰階,三台星,共有六顆,兩兩排列如階梯,比喻三層龍尾道。此時天上五彩祥雲飄動,笙與磬聲音清脆。朝廷重臣開始獻壽,天子賜以「永貞」,亦即長享正命。天亮後告知四方,萬國共享太平。群後,四方諸侯及九州牧伯。

王建這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將唐王朝的朝賀場面寫得細致具體,是了解蕃國使節來長安朝賀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獻。

圖片來自「敦煌文化旅遊」

向達先生說:「李唐一代之歷史,上汲漢、魏、六朝之余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於繼襲舊文物而外,並時采擷外來之菁英。」(【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敘言】 )唐王朝的強大來自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吸收融化,來自開放的胸襟及平等的對外交流 :「大業來四夷,仁風和萬國。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張袞【梁郊祀樂章·慶休】)「千年聖主應昌期,萬國淳風王化基。請比上古無為代,何如今日太平時。」(盧照鄰【登封大酺歌四首】其四)「使去傳風教,人來習典謨。衣冠知奉禮,忠信識尊儒。」(唐玄宗【賜新羅王】)「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耿湋【送歸中丞使新羅】)唐王朝的高度文明影響了世界,其超越時代的開放和繁盛又吸引了眾多的國家、地區前來朝覲、學習。 在「絲綢之路」的拓展與延伸中,唐朝聽到了世界的聲音,看到了世界的形象,世界也聽到了唐朝的聲音,看到了唐朝的形象,中華文明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本文源自高建新【「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賓禮」及唐人的詩意描述】,收錄於【古典文學知識】2022年第4期。內容有所刪節,現題目為微信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