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丁家樓子與蘇軾

2024-08-23國風

在黃海之濱的九仙山陽,萬壽峰下,有一個寧靜的村落,名為丁家樓子。這裏群山環抱,溪水潺潺,修竹參天,綠茶飄香,仿佛世外桃源般美好。而這個村落,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蘇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蘇軾,這位北宋的文學巨匠,曾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九仙山的風光旖旎,山坦蕩而靈秀,似北方的漢子般挺拔剛毅,又似北方的女子般幽深澄澈。蘇軾初至密州,便被這裏的山水所吸引。他微服私訪,調查民情,雖面臨著春旱、蝗災等諸多困境,但他積極為民請願,帶領民眾抗旱、祈雨,扶危濟困,盡顯憂國憂民之情懷。

物質的匱乏並未磨滅他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將儒釋道融會貫通,於詩書畫中盡顯才華。在這裏,他留下了眾多詩詞文賦,其中有六首是對九仙山、馬耳山的贊美。那「試掃北台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的詩句,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馬耳山的挺拔雙尖;「二華行看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奇秀不減雁蕩也」,更是將九仙山的奇秀與雁蕩山相媲美。

宋神宗熙寧九年,蘇軾在九仙山陽覓得一方寶地,建起了一座白鶴樓。這座樓或許並不宏偉壯觀,但它卻承載了蘇軾的一份情感與寄托。樓西山峰的摩崖石刻「第一山」,樓後煙雨澗石洞前石炕側的「留月」題刻,據清朝道光版【諸城縣誌】記載及行家研究,皆出自蘇軾之手。

白鶴樓旁的丁家樓子村,因樓而得名。這裏的人們,或許曾聽聞蘇軾在白鶴樓中的吟唱,或許曾感受過他那揮筆題刻時的豪情。歲月流轉,白鶴樓雖已不復存在,但它的遺址卻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蘇軾在密州的日子裏,盡情享受著這片土地帶給他的靈感與感動。他品嘗著鮮嫩的枸杞葉、芳香的茼蒿、清香的菊花和苦中帶甜的菊根,偶爾也會打打牙祭,品嘗那「東坡羹」和「東坡肉」。他帶來了南國的文化與風情,也推動了當地植柞養蠶繅絲織布技術的發展。

南方人對綠茶的喜愛,似乎也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痕跡。日照綠茶的「南茶北引」,或許便有著蘇軾這位早先倡導者的影響。

然而,時光匆匆,兩年後蘇軾離開了密州,前往河中府。但他對這裏的眷戀與不舍,卻如那九仙山上的明月,永恒地留在了他的心中。

數百年後,又一位巫師丁耀鬥來到了這裏。他發現白鶴樓下的「白鶴樓」題字時,興奮異常,也揮筆留下了「白鶴樓」三字。而丁家樓子村東的丁公石祠,見證了丁惟寧的隱居生活,也見證了東武文化的崛起。

丁家樓子與蘇軾的故事,是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這裏的山水因蘇軾的詩詞而更加靈動,這裏的歷史因蘇軾的足跡而更加厚重。那白鶴樓的遺址,那殘留的題刻,都成為了後人追尋蘇軾身影、感受其情懷的珍貴遺跡。

如今,當我們漫步在丁家樓子村,仿佛仍能看到蘇軾的身影,聽到他的吟詩聲在山谷間回蕩。他的精神,如同九仙山的松柏,四季常青;他的才情,如同黃海的波濤,澎湃不息。而丁家樓子,也將永遠銘記著與蘇軾的這段不解之緣。

壹點號 微風又起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