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進在明朝宣德前後創作【三顧草廬圖】,當時三國故事題材在宮廷中流行,此畫受統治者提倡忠孝節義思想的影響,以小說為依據,將歷史故事加以形象化。戴進作為明代 「浙派」 山水畫創始人之一,此畫是其在繼承南宋畫風基礎上的發展,屬早年手筆。
明朝宣德前後,表現三國故事題材的作品之所以在宮廷中頗為流行,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統治者的喜好密切相關。明宣宗朱瞻基曾親臨墨池,創作了【武侯高臥圖】,畫院畫家商喜創作了【關羽擒將圖】,倪端創作了【聘龐圖】。這些作品都體現了招賢禮士、蘊涵忠孝節義思想的題材,具有政治教化意義,受到統治者的提倡。戴進也選擇了這一題材,在進入宮廷畫院之前,將歷史故事加以形象化,創作了【三顧茅廬圖】。
此畫以小說為依據,在情節刻畫上與史書、評話、小說相對照。畫面中,劉備第三次去隆中在茅廬前與書童對話,背景是萬重高山和飛瀑流泉,山上布滿挺拔的樹木,修竹叢中掩映著幾間茅廬。茅廬柴門敞開,諸葛亮端坐其間,身著鶴氅,手執羽扇。茅廬外,劉備神情莊重恭肅,對小童拱手答謝,身後的關羽和張飛昂首而立,各具特點。
戴進作為明代 「浙派」 山水畫創始人之一,【三顧茅廬圖】具有 「浙派」 的山水、人物畫風格特點。畫山石用大斧劈皴法,松枝頎長,繼承了南宋李唐、馬遠、夏圭的畫法,用筆簡勁。人物比例雖小,但刻畫生動細致,人物的動態掌握準確。整體畫面墨色清雅,風格剛柔相濟。此畫屬戴進早年手筆,展現了他在繼承南宋畫風基礎上的初步探索和發展。
二、畫作內容與特色
(一)畫面內容
【三顧草廬圖】生動地描繪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經典場景。畫面背景中,萬仞高山山勢峻峭,山上挺拔的樹木彰顯著蓬勃的生命力。山下修竹叢中,幾間草廬若隱若現,與險峻的山景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草廬內,諸葛亮端然靜坐,神態悠閑,身著鶴氅,手執羽扇,一派儒雅飄逸的風度。廬外柴扉開啟,一名書童模樣的少年正與劉備相互揖手行禮。劉備神情莊重恭肅,對小童拱手答謝,盡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之態。劉備身後,關羽和張飛昂首而立。關羽手捋長髯,英武通達,正在安撫狀若焦躁、黑面虬髯的張飛。距他們不遠處,一塊山石嶙峋的小丘山上,兩株古松虬勁有力,枝葉茂密。松枝輾轉曲折,松枝上有藤垂生,小枝上長著稀疏散落的松針,虛交於松枝的一點,內頓外尖呈放射狀。
(二)藝術特色
- 獨特構圖 :全圖只畫了五個人物,在畫幅上所占地方不大。作者把主要筆墨放在對環境的描繪上,突出了諸葛亮作為隱士的特點。這種構圖方式使得人物雖然所占幅面不大,但仍然十分醒目。畫面中的高山、樹木、草廬等元素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深遠的空間感。
- 精湛畫法 :山石樹木的用筆方硬粗獷,人物用筆細柔。戴進在承襲南宋畫家李唐、馬遠等人用筆特點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山石用斧劈皴及點苔的表現手法,顯出堅硬質地。畫面中的松樹以 「工」 或 「弓」 字起筆,雙勾樹幹後再以淡墨加赭石皴染,最後以苔點加重樹幹的暗部和結疤之處。墨線勾完,再以石綠加淡墨色線復勾。
- 鮮明人物刻畫 :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具有鮮明性格特征,展示出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理特點。諸葛亮智慧超群,劉備謙恭和藹、禮賢下士,張飛猛悍坦率,關羽英武通達,童子幼年謹慎。竹與松象征著諸葛亮文人雅士的氣節,崇山峻嶺則暗寓當時群雄爭霸的險惡形勢。這些元素並非憑空點綴,而是與人物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幅富有深意的畫卷。
三、畫作價值與影響
此畫筆力雄健豪放,形成斧劈皴,開創了明代山水畫的新風,為戴進山水人物故事中的精品。曾在重要展覽中展出,受到廣泛關註和贊譽。
【三顧草廬圖】在藝術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從繪畫技法來看,戴進在承襲南宋畫家李唐、馬遠等人用筆特點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山石用筆粗放,人物用筆細柔,使得畫面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斧劈皴的運用更是將山石的堅硬質地表現得淋漓盡致,為明代山水畫註入了新的活力。這種獨特的繪畫風格不僅展示了戴進高超的繪畫技藝,也為後世畫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在藝術價值方面,此畫的構圖獨特,將主要筆墨放在環境描繪上,突出了諸葛亮作為隱士的特點,同時人物雖所占幅面不大,但十分醒目。這種構圖方式既營造了深遠的空間感,又使人物與環境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畫面中的竹與松象征著諸葛亮文人雅士的氣節,崇山峻嶺暗寓當時群雄爭霸的險惡形勢,使作品富有深刻的寓意。此外,作者對人物的鮮明刻畫,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心理特點,為作品增添了豐富的內涵。
此畫還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以小說為依據,生動地再現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場景,為後人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形象的資料。同時,它也反映了明朝宣德前後宮廷對三國故事題材的重視,以及當時統治者提倡忠孝節義思想的政治文化背景。
四、畫作賞析與感悟
(一)美學價值
【三顧草廬圖】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價值。從色彩運用上看,整體畫面墨色清雅,給人以寧靜、淡泊之感。這種淡雅的色調與畫面中諸葛亮的儒雅飄逸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在構圖方面,采用近景高遠左開 — 角景畫法,全畫構圖雄偉,山崖雄健渾厚,草木蔥郁,隱約的遠山增添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這種獨特的構圖方式既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又突出了人物的渺小,使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感受到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與偉大。此外,畫面中的松樹、竹子等元素不僅起到了裝飾作用,更象征著諸葛亮文人雅士的氣節,為作品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二)戴進的創作目的
戴進創作【三顧茅廬圖】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描繪一個歷史故事,更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在明朝宣德前後,政治環境復雜,社會動蕩不安。戴進作為一名畫家,透過創作這幅作品,表達了對賢能之士的敬仰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渴望。同時,他也希望透過這幅畫,傳達出自己對文人雅士氣節的崇尚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從畫面中可以看出,戴進在承襲南宋畫風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創新元素,展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三)歷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三顧草廬圖】是歷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這幅畫以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為背景,透過戴進精湛的繪畫技藝,將歷史場景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在畫面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歷史人物的形象和神態,還能感受到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氛圍。同時,戴進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藝術理念和審美追求,使這幅畫不僅具有歷史價值,更具有藝術價值。透過欣賞這幅畫,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歷史與藝術的魅力,體會到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
瀏覽/下載:明 戴進 三顧草廬圖 明代 「浙派」 山水畫創始人之一
墨韻書香-欣賞歷代古籍、書法、國畫傳世佳品,下載原版原貌高畫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