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黑」是我們家鄉中元節的一個風俗,意思就是在這個日期,人們會在中午和晚上點火把虛無的影子照出來,從而辨別出來。
但是每年中元節晚上陰冷的風便是讓我胡思亂想,也要自己騙著自己,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
為何中元節被稱為鬼節。
你要知道中元節,又被稱為七月半,鬼節,盂蘭盆節,鬼魂最集中的時節,不知從何時起逐漸成了僅作為鬼魂的節日。
殊不知它還有其他美好的含義和傳說。
最早記載中元的文獻,是漢朝的【漢書·藝文誌】。
【漢書】是典型的記載帝王事跡和史事。
那樣一份都充斥著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的書裏面,會記錄百姓的一個習俗,顯然它的作用沒那麽簡單。
漢朝的時候,中元節開始被當作一個重要的節日。
可見中元真的是從宋朝以前就有了。
「中元」三個字不僅僅只出現在【漢書】裏面,在其他後來的古代文獻中也多次出現,且不止一個和節日有關的意思。
如「上元」和「下元」,這兩個字在古代的官職體系中就有含義。
但是在這幾個字出現時,名頭並沒有中元大。
「上元」最早記載在東周末年的【周禮】中。
它指的是古代天子向天祭祀、求佛、祈福的日子,主要是祈求國泰民安,太平盛世。
「上元節」是在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陰歷數數的話是十五,一是最大了。
二是月光普照大地的時候,也最能照耀到人心,給人以希望。
但是就像時間總會走一樣,上元節也會過去。
過完這個神聖的日子,人們就該現實點回到日常生活上去了。
但它在後來還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它有著其他節日比不了的影響力。
「下元」節是在農歷十月十五,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地神於冥府,向大自然乞求豐收。
也是應景,稻谷收了後,水稻裏一定會有蠱惑人心的色鬼出來趁機收割一波。
這是個講究現實主義觀點的節日。
「下元」與「鬼節」的關系密切。
因為這個時節陰暗潮濕,人們常覺得離開墓地的鬼會滿晃蕩地來陰間撿便宜。
可能這就是後來「鬼節」這一名字產生的原因。
作為祭祀地神,祭祀大自然的節日,怎麽能沒有人呢?
這就要求人了。
不是只有鬼,那些在地上不斷攀比、鬥爭、戰爭的人,不害怕死了之後神仙也會來收割,那樣的話自己就沒得花活了,那肯定有人不樂意了,會想盡辦法讓你多走點。
演化到後來,人們覺得在上面祭拜地神沒什麽意思,就把「下元」的祭祀轉移到了地下,就變成下面那個鬼怪一塊來聚集了。
隨著佛教和道教進入中國,上下元之間有了中元,因此中國民間信仰逐漸豐富起來。
中元這個詞是宗教術語,有兩類展現在社會百態。
一類是雷法類,是法事,興修寺廟、舉辦黃紙喪事等弄錢技工,專門為支撐場面而服務;
另一類是魔法類,是邪教,有街頭裸露表演、沒人敢多看、夜行人群突擊騷擾等秘所,專門嚇唬人的技工,為錢財為影響而服務。
後來官府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取消了中元節人多不管用的習俗,只保留供養孤魂野鬼的習俗,所以現在中元節才叫鬼節。
另外,【左傳】中的"亡者歸","萬眾仰"和【周易】中的"亨小畜", "訟卦"也與此相關。
【左傳】中記載的亡者歸也可以理解為萬眾仰,這裏面有一種象征意義,即人們希望祖先能夠返回祖界,接受後人的崇敬和祭拜。
而萬眾仰則可以理解為萬眾朝向,這裏所指向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方向,而是一種心靈上的歸屬和寄托。
而在【周易】中,小畜卦可以理解為小有所蓄,反映出人們生活富裕、內心安寧的狀態,象征著一種豐饒與富足。
同時,亨、利、貞等字則反映出了一種亨通利貞,不謙恭則不亨通的發展狀態,這與人們追求順利平安、有所作為的內心訴求是一致的。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古代經典中的內容與中元節有著一定程度上的關聯,因為它們同樣反映出人們對祖先的崇敬、對生活富足的期望,以及對順利平安的不懈追求。
這些思想不僅存在於中國古代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同樣也有類似的表現,比如西方文化中的感恩節也是祭奠祖先的習俗之一。
所以,中元節可以看作是一種從實際出發逐步演變過來的習俗,它與其他文化中的相似習俗一起,共同反映出人類共同的情感需求和智慧傳承。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文化逐漸淡化或者消失,而中元節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習俗,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是,它仍然承載著許多人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讓我們在祭奠祖先、寄托情感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珍惜當下,活出精彩人生。
也提醒著我們,不論生活多麽繁忙,都不要忘了對那些陪伴過自己的人表達真摯的感謝之情。
除了祭拜保護亡靈、贊美上帝、以及人與神靈溝通交換意見等五個目的外,【左傳】中還提到了時辰和地點的問題,其中提到「亡者歸」的時辰是正午時分,而地點則是在高高的位置可以俯瞰到整個活動區域,並且高出周圍丘陵的一處高地或山頭上進行活動。
與此同時,【周易】中的「亨」也與中元節相關,它指的是順利通達的意思,而「小畜」則指的是小有所蓄,這可以理解為人數較少,而大型活動則會聚集大量人員進行參與,包括那些缺乏親友團的人們,他們甚至會為了裝飾場面而僱用活人來扮演死者,這種現象在不同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南明時期的湘郴地區。
這種現象說法眾多,但從入世角度來看,「亡者歸」、「萬眾仰」等記載可以看作是上述十種目的內容,與各個層次存在感都能結合得上,「亨小畜」又可以看作是小有所蓄共同慶祝活動中人心所向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可見關於鬼節這一習俗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盡管現在很少有人去研究這些古代文獻中的內容,但是它們卻承載著豐富的人類智慧和經驗,同時也兼具實用價值和政治價值,可以說扮演著連線古今的重要角色,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對它們保持敬畏和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