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人們常常會談到哲學,那到底什麽是哲學?中西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2024-06-05國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都會談到哲學,那到底什麽是哲學呢?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為何會如此呢?這是因為回答者的角度不同!因此,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家之言,沒有定論!

那麽有人就會問了,既然你要寫這篇文章,回答這個問題,那麽你是怎麽認為的呢?

在我看來,簡言之,哲學是涉及或關於智慧的一門學問!這也是從學科的角度來看的(以後有機會,我們還可以從其他幾個角度來考察哲學)。

如此的話,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涉及或關於智慧的學問!但真實的情況卻是,不同民族的哲學在對智慧的理解以及對待它的方式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又怎麽理解呢?

下面我們就來簡要談一談中西在這兩個方面的區別。

首先,中西對智慧的理解有何不同呢?

西方認為智慧也是一種知識,只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知識,它是關於知識得以可能的根據和理由(原因)的知識,或者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它是「第一根據和原因的理論知識」。就「理論知識」而言,亞氏還說,「理論知識的目的是真理,哲學應當叫作真理的知識。」這種理論傾向基本上就是西方關於智慧的理解。

而在中國,智慧這個詞(這兩個詞合用)最早出現在【墨子·尚賢中】(「哲人」這個詞也出現在此篇中),智是指聰明才智,慧是指智力高超。按現代國人的理解,它是指認識和解決問題以及發明創造的能力。簡言之,就是人的思維力和創造力這兩種能力。在國人看來,智慧更傾向於將擁有的某種能力運用於實際並獲得某方面的成功之意!

然而在佛教裏,智慧叫「般若(讀音:bo-re)」,意指超越世俗而達到認識和把握真理的能力,這個意思與西方較為接近。

其次,中西對待智慧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方對待智慧的方式是一種「愛智慧」,即追求智慧的方式!而且,在西方,哲學的詞源之意就是「愛」與「智慧」這兩個詞根構成的。愛智慧還意味著不可能擁有和獲得智慧,只能是與智慧為友,與智慧做伴而已,是一種不斷追求智慧的過程或狀態。因為,在西方人看來,智慧只有神或者是後來的基督教的上帝才會擁有。人只能是介於無知與智慧這兩者之間,可以做追求智慧的愛智者,也可做無知的愚人。所以,在西方就會有那句「人一動腦子,上帝就發笑了」的說法。

那麽,在中國呢,是如何對待智慧的?中國人對待智慧方式就是擁有或者獲得它,即指擁有和獲得那些認識和解決問題以及發明創造的能力,或者具有高超的思維力和精湛的創造力。而這種人就叫做「哲人」或者「智者」。當然,在中國,要想獲得智慧也是需要去追求的,世界上哪裏會有不經追求就能輕易獲得的東西呢?況且要獲得最高的智慧呢?

總之,不論對智慧的理解是偏向理論還是實踐,對待它的方式是擁有還是追求,都是與智慧接近的過程,都是人的某種能力得到訓練與提升,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部份地獲得一些智慧,這是不能否認的!

但中西智慧觀都暗含了較為相同的觀點,即智慧不可能是從天而降的,就如不是別人直接給定的,也不是上帝賜福的一樣!

當然,理解哲學還可以從其他幾個方面入手,例如作為生活方式、作為活動、作為思想診斷、作為咨詢、作為技能以及作為思維方式的哲學等等。以後有機會,我們將陸續在這幾個方面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