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看透【道德經】第7章 「小氣與無私:兩種人生,兩種命運」

2024-06-09國風

(耕讀經典,以此筆記,品讀要義,不求甚解;人生有幸,皆為遇見,道德以經,人生覺察之典範;書之以文,以求堅持閱讀之誌向,非考究派讀書,講求對生活的啟示和哪怕一絲一毫的運用,修心悅讀,感謝觀看分享。)

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天和地能一直陪伴著我們,歷經億萬年的風雨變遷,卻始終屹立不倒呢?

【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yé)?

故能成其私。

【1】

天長地久,無私為大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擡頭望天,低頭看地,它們為何能如此長久呢?

原來,天地並不自私,天每天高高在上,不問世事;地則穩穩當當地承載萬物,任勞任怨。

它們從不會因為自己的一點得失而斤斤計較,更不會因為想要長久而刻意去做什麽。就是因為這種「不自生」的態度,讓它們能夠一直長久地存在下去。

古人常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正是因為它從不拒絕任何一條溪流,無論大小,都寬容接納。這種無私和包容,使得大海能夠匯聚成磅礴之勢,無私如天地,方能長久不息。

【2】

聖人後己,身先而存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聖人(也就是很聰明、很會治理的人)他們總是把別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

他們不總是想著自己能得到什麽好處,而是想著怎麽幫助別人。 正因為這樣,他們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和幫助 ,成為了大家的榜樣,這種看似「吃虧」的行為,實際上卻讓他們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從而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而那些總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人,往往最後什麽都得不到。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了,反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就像那句話說的:「欲速則不達」,太過急功近利反而會適得其反。

先人後己,方能立身處世。 在遙遠的古代,當堯帝統治天下,人們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時常受到水災的威脅。大禹不僅是一個精明能幹的領導者,更是一個大公無私、忘我奉獻的聖人。

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正值新婚燕爾之際。然而,面對洶湧的洪水,他毅然決然地告別新婚妻子,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治水之路。他深知,個人的幸福與安危在此時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唯有心系天下蒼生,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在治水的過程中,大禹展現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他親自勘察地形,制定治水方案,日夜兼程地奔波在治水一線。他深知,治水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因此,他常常廢寢忘食,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只為早日解除百姓的苦難。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大禹終於成功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得以順利流入大海。從此,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應該學會先人後己,當我們真的幫助了別人,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好處,也才會促進自己的合作,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

【3】

無私而成私,利他即利己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人們常常認為,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自私自利。但【道德經】告訴我們, 真正的成功來自於無私。

聖人並沒有刻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他們卻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這是因為他們無私,總是想著幫助別人。當大家都受益了,他們自然也得到了好處。這就是「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的意思。

不自私、多為別人考慮,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戰國時期的墨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提出了「兼愛非攻」的思想,主張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不相互攻擊。他的這種無私和博愛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敬仰,也使他的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和發揚光大。

無私方能大成,利他即是利己。 朋友們,我們應該向天地學習,學會那種「不自生」的智慧。 不要總是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而斤斤計較,要學會放下身段,以退為進。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成就自己,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耕讀經典,以此筆記,品讀要義,不求甚解;若有緣共讀此筆記,願與君共勉,一絲一毫的啟發,皆為人生修行之收獲,抱樸以學,且共修心。)

圖源網絡侵刪,僅供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