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差評黑料不斷的司馬炎,卻為何被一代明君李世民,贊賞有加

2024-01-20國風

但凡統一王朝的開創帝王都會有不錯的評價,尤其是那些結束了長期戰亂分裂局面的如嬴政、楊堅、趙匡胤等,更是如此。然而有這麽一位,盡管結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大一統王朝,但至今差評黑料不斷,這就是三國時代的真正終結者,晉武帝司馬炎。

後世往往認為其德不配位,執政時昏招頻出使得西晉的大一統不僅曇花一現,還陷入了更加混亂的五胡十六國的局面。盡管司馬炎如此招黑,後世卻有一位名君意外的給出了高度評價贊賞,這就是「天可汗」李世民。

上圖_ 唐太宗 李世民 身後宮女持拿的是「五明扇」

不吝贊美之辭的贊揚

李世民執政後著手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展開了規模浩大的修史工作,其中【晉書】占重要地位。李世民對此相當重視,還親筆為晉武帝司馬炎等人寫了史論(又被稱為「禦撰」)。

在對司馬炎的評論中,李世民在指出其種種缺點的同時,也毫不吝嗇的對其大加贊美,比如「民和俗靜,家給人足,聿修武用,思啟封疆」稱贊其開創的「太康之治」;用「馬隆西伐,王浚南征,師不延時,獯虜削跡,兵無血刃,揚越為墟」稱贊其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業績。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贊其「仁以禦物,寬而得眾,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可見除了常規的文治武功外,李世民還在另一方面發現了司馬炎身上的巨大閃光點,那就是,為人寬厚。

上圖_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善待前朝君王

歷史上新朝建立後,前朝君王皇室們的結局一般都是「淒淒慘慘戚戚」,南朝劉宋末帝劉準的遺言「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就很能說明問題。

司馬家族對於曹魏的狠毒世人皆知,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曾經屠了大將軍曹爽的三族,爸爸司馬昭更是放任指使手下當街弒殺了曹魏第四位皇帝曺髦,開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弒君的先河。

而司馬炎卻截然不同,對於魏國末代皇帝曹奐,司馬炎不僅封其為「陳留王」,而且在名和利兩個方面給予了超然待遇。一方面,司馬炎允許曹奐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國正朔,而且許其「上不稱臣、收招不拜」,這是給其「名」;另一方面讓曹奐在封地鄴城享有食邑萬戶,這是給「利」。而曹奐這個陳留王也一直傳到南朝齊代建立才結束,竟然延續了200多年,堪稱是史上待遇最佳的前朝皇室。

而對於蜀吳兩國君主劉禪和孫皓,司馬炎也分別封了安樂公和歸命候,劉禪有自己的「安樂公國」, 孫皓也有自己的封地。司馬炎還大擺筵席招待這兩位,在飯局上,劉禪說出那句名言「此間樂不思蜀」(其實也未必是劉禪真的蠢,更有可能是故意討好司馬炎);而面對孫皓赤裸裸的挑釁「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司馬炎也是哈哈大笑,根本沒有追究。

上圖_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

善待臣子

當然不僅是前朝帝王,在司馬炎一朝為官也是一件較為舒心的事,甚至有大臣敢於當面硬懟司馬炎。比如劉毅,當司馬炎詢問自己可比漢朝哪位帝王之時,劉毅直接不客氣的罵道「可方桓、靈」,而且又進一步說「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最後得出結論「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如此公開辱罵本朝皇帝在史上也是極為罕見。

而司馬炎的反應也很耐人尋味,其不僅沒有「天子之怒」,反而對劉毅大加贊賞稱「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這句話中的格局和胸懷實在令人稱道。而劉毅事後反而不斷升遷,直到坐到了左仆射、光祿大夫、青州大中正的高位,其後來去世後,司馬炎悲痛不已的說道「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

上圖_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

而在滅吳中立下大功的名將王濬,因為對戰後封賞不滿意,不僅經常當著司馬炎的面發牢騷,有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打就直接走人把司馬炎這個皇帝撂在一邊。如此「欺君犯上」的行為,司馬炎不僅「帝每容恕之」,而且面對一些打王濬小報告的人,司馬炎還幫王濬辯解「濬有征伐之勞,不足以一眚掩之」,而王濬後來也做到了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高位。

當面對另一位多次推辭入朝為官的前蜀漢大臣李密時,司馬炎也深表理解和支持,不僅不再征召,還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大的優待。後世往往推崇李密千古名篇【陳情表】的催人淚下,卻很少有人提及司馬炎本身的寬厚,否則換一個帝王直接給定一個「追思前朝」的罪名試試?

上圖_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

善待野心勃勃的皇族宗室

當然對帝王來說最大威脅往往來自自己的親族宗室,而司馬炎也不例外,尤其是野心勃勃的齊王司馬攸。

司馬攸本來和司馬炎是親兄弟,後來被父親司馬昭過繼給了一直膝下無子的大伯司馬師,從法理的角度來說,司馬攸從此成為了司馬師唯一的兒子。而按照司馬家族本來的規劃,司馬懿之後將由身為長子且能力威望更為突出的司馬師主持家族,而未來則也應由司馬攸繼續繼承家業。

然而,司馬師在47歲壯年之時突然離世,由於司馬家族還沒有上位成功風險依存,而司馬攸還只是個孩子,因此弟弟司馬昭接手家族大業也是時勢所趨,這和孫策英年早逝由其弟孫權接手也是一個道理。

但這也意味著,家族大業由父子相承變成了兄終弟及,對於司馬攸這個未來的繼承人就不利了。盡管司馬昭也曾表態以後要將家族大權傳位給司馬攸,但畢竟人都有私心,因此也只是嘴上說說。而面對最終稱帝的司馬炎,司馬攸的憤憤不平可想而知,無疑成為了西晉王朝的一顆定時炸彈。

上圖_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而面對這麽一位威脅極大的宗親,司馬炎卻一直對其提拔重用,在封爵上,司馬攸被封為齊王;在職務上,司馬攸被授予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甚至司馬炎還特許其麾下保留數千親兵,後來司馬攸更是做了司空位列「三公」。

隨著權勢和地位的不斷上升,司馬攸也在收買人心博得名聲,很多朝臣都對其頗有好感甚至暗中支持。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炎也僅僅是讓其離開都城洛陽,回自己的封國專心當齊王,此外另授予其大司馬、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的要職,還給了兵權。這種行為無疑是放虎歸山,可能也只有司馬炎能做的出來。

這種「好事」要放在大部份有「異心」的王爺身上恐怕做夢都要笑醒,然而司馬攸竟然還想不開,認為自己是被貶斥,最後活活氣死了,時年才36歲。想必後世的朱高煦、八阿哥胤禩等等「反王」也許會鄙夷的說一句「豎子不相謀」吧。

上圖_ 司馬炎(236年-290年)

當然,司馬炎被後世詬病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是毫無原則的收留優待劉淵(司馬攸曾勸諫劉淵不是個善茬,日後必反),結果「成就」了日後這位「西晉掘墓人」;而他在位時大封宗室,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失誤,結果引發了日後的「八王之亂」,並直接導致了西晉的衰敗乃至速亡。

如果從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等傳統衡量帝王的指標來說,司馬炎確實不算出彩甚至缺點多多。但其對前朝君主、對大臣部下、對政敵宗親的這份寬容厚道,放眼歷史長河可謂獨一無二。相比之下某些風評頗佳的帝王之所作所為和其相比更是天壤之別,這也是司馬炎獨特的個人魅力所在。

作者:楊上柳下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晉書·武帝紀】、【晉書·唐太宗禦撰】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