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畫家眼中的自己是什麽樣的?

2024-01-11國風

很多藝術創作者喜歡將心中的自我形象透過作品的方式訴與觀者,不論是文學、音樂還是美術我們都能在作品中看到很多作者自己的形象和自身的經歷。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把「認識自己」確定為哲學研究的最高目標。藝術家的自畫像和自刻像是藝術家表達自我、探索自我和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他們內心的告白。一起來看看畫家眼中的自己是什麽樣的吧!他們透過哪些形式來表現自我呢?

梵高自畫像

在美術領域中自畫像通常是透過繪畫、雕塑或攝影等藝術形式呈現出來,借以表達藝術家對自己的認知和生活情感,表達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同時也是對自己身體和生命的一種反思和探索。

藝術家的自我認識、角色定位和情感表達

藝術家的自畫像通常是他想要展示給別人的「他自己」,也是他所認為的自己。自雖然這其中也會包含社會對藝術的認同觀念,但更多的是他們對自己個人和以及自己藝術家身份的認同。西方繪畫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期為人所矚目。這一時期藝術家被視為優秀卓越的個體,自畫像的出現,給予了藝術家的這種巨大肯定, 他們透過塑造自己的形象與之相聯系。

西方藝術家

在西方,15世紀鏡子的出現為藝術家開啟了一扇大門,鏡子的流行為藝術家作自畫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16世紀玻璃鏡開始廣為流傳,而恰巧同一時間,獨立自畫像也於15-16世紀這一時間開始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透過凝視鏡中的自己創作作品,自己就是最好的模特。

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畫家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創作了系列個人肖像來描繪他少年、青年和中年不同時期的變化。他後來在筆記中記道:"我在1484年對鏡自寫,當時仍是孩子。"

13歲自畫像

下面這幅也是丟勒早期自畫像之一,當時他年僅26歲,從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來看,可稱是他最早嶄露才華的一幅。畫中丟勒打扮成青年騎士模樣,身著當時最時髦的裝束,卷曲的長發和胡須,顯得老成持重。

丟勒1498年【自畫像】26歲

作為德國文藝復興的一位藝術家丟勒善於不斷探索發現,不管在技術上還是在理論上都愛研究它們的規律。1500年可以說是丟勒繪畫探索的轉折時期,在下面這幅木板【自畫像】的刻畫上已不同以往作品。這是一幅半身肖像,在背景和細節做了簡化,以三角形構圖展現,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份都刻畫得較為細致。這幅圖中丟勒沒有任何表情,神態莊重,眼神凝視著畫外。而他的手放在胸前似乎在 撫摸衣領上的皮毛傳達向自己的內心。

丟勒1500年【自畫像】

丟勒1500年【自畫像】

這幅肖像是拉斐爾於1506年的自畫像,這時的他23歲,這是他眼中的自己,年輕懵懂、眼神誠懇、安靜柔和。

丟勒1506年【自畫像】

還有著名的梵高,他的作品中自畫像就占了40幅,充分表現了畫家對不同時期自己的認識。畫家通常將自己視為藝術家,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種藝術創作,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下面這幅是梵高在巴黎時創作的,穿著藍色無領工匠藍大褂,手握畫筆和調色盤坐在畫板前,這是畫家自畫像的一貫表現形式,既表現了自己畫家的職業,又表明了他的階級身份。

梵高自畫像

這個是梵高的好友高更的自畫像。這幅【帶光環的自畫像】作於1889年,神情和動作還是非常像的。

高更自畫像

中國畫家

而到了中國古代畫家這兒,向人們展示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性格與誌趣。藝術家透過自己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觀念。在創作過程中,他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透過作品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獨特。

比如這張宋徽宗親繪【聽琴圖】刻畫的是君臣松下撫琴賞曲,一片安靜和諧的場景。趙佶信奉道教,甚至自號「道君皇帝」,因此在畫中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身著道袍,低頭撫琴的道者。且在古代琴被視為樂器之君,宋徽宗也是想借此表達自己的身份,也意味著帝王的道德之音被臣下接收而遵行。畫中人看起來形態優雅,文人形象十足。

【聽琴圖】局部

聽琴圖趙佶

當我們看到宋徽宗的另一副畫像時,就會發現,畫中是一個具有威嚴儀態的帝王形象。那麽哪一個才更接近真實的宋徽宗呢?要知道,畫家通常透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畫家眼中的自我可能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個體,能夠透過繪畫來傳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縱觀歷史,宋徽宗個人在書畫文藝上的成就顯然比他的政績要豐厚得多,而畫家眼中的自我比他人筆下的自我更為真實。

宋徽宗帝王像

在自畫像中,藝術家通常會透過不同的表現方式呈現自己的形象。也會透過這些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個性等,展現自己的獨特性和個性。

藝術家濃縮的人生

在畫家的自畫像中,有的記錄了他們從少年到中年甚至老年時代的樣貌或者事情,透過這些繪畫,可以看到畫家的人生經歷。荷蘭畫家林布蘭一生之中創作了近百幅自畫像。他從21歲開始便一直記錄著自己的容貌變化,從風采卓越的青年到自信成功、事業如日中天的壯年,再到垂垂老矣、妻兒離世、落魄潦倒的暮年,他的一生都向我們敞開。

21歲林布蘭自畫像 1627年

這幅畫是林布蘭和第一任妻子薩斯基亞(富商的孤女)在一起快樂的場景,林布蘭極為罕見的微笑贊頌生命,因為這時的他可說是人財兩得的,靠著妻子家裏的關系,林布蘭得以擴充客源到上流社會,使他名利雙收。薩斯基亞可以說是林布蘭的貴人,她是個很有韻致的女人,她只是他的模特,永遠不是他生活的一部份。於是我們看到了帶著淡淡哀傷的溫婉女人的形象。

林布蘭中年自畫像 1635年

晚年的林布蘭因和女仆非法姘居被教會批判後喪失名譽和地位,花銷、官司、慘淡的生意,最終坐吃山空,宣布破產,舊房子、家產被拍賣還債,甚至於賣掉了莎斯姬亞的墓地。晚年,林布蘭和女仆亨德裏琪的兒子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他以貧民的身份葬身於一個未知墳墓中,屍體在20年後被教堂銷毀。沈重的生活壓力撲面而來,滄桑窘迫,這是他晚年的真實寫照。

晚年林布蘭自畫像 1668年

畫家畫中的自己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他們透過創作、反思、交流和反饋來不斷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並嘗試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從而創造出具有個人風格和特點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