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人觀天象:神秘之術與現世之思

2024-10-17國風

從夏代設立 「羲和」「掌天地四時」 開始,古代的天文、氣象機構就一直緊密相連。商代設立的文化官職中,巫、多蔔、占、作冊等都與天象和氣象觀測有關。巫作為最高宗教官,掌握占蔔 「天象」 與 「氣象」 的吉兇;多蔔、占負責占蔔天象和氣象;作冊負責記錄氣象。周代,大宗伯門下的一些官屬主管祝年、祈年、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舞雩等事項,保章氏則負責觀察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辨吉兇。

漢代,太常掌管祭祀、陵廟、文化,包括天文氣象。太史令及其屬下負責具體的天文氣象工作,漢代有建章宮和靈台兩處觀天觀象場所。隋唐時期,隋設太史曹,唐太史局多次更名,設有外觀象台和內觀象台,以及眾多負責天文氣象觀測的人員。宋代設有太史局,內觀象台稱為禁台,還有天文院、測驗渾儀刻漏所等機構。元代在上都建立回回司天台,在大都建立觀象台,也置有內靈台。明代洪武元年設司天監,後改名為欽天監,設有觀象台,開國時在南京設有欽天山觀象台,在北京建都後又建了內靈台和欽天監觀象台。清代設欽天監,分四科,置設觀象台。

由此可見,古人對天象的觀測貫穿了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且機構不斷完善,人員分工也越來越明確。這些機構不僅負責觀測天象、推算歷法,還承擔著預測天氣、制定農事等重要任務。

二、古人觀天象之方法手段

(一)觀測儀器的發展

圭表是古人重要的天文觀測儀器之一,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組成。透過測量日影長度,不僅能確定冬至日所在,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還可確定方向和節氣。早在春秋以前,「圭表」 就被普遍用來測量日影長度,中國古人依靠它很早就知道一年約等於 365 天多的數值。

渾儀也在古代天文觀測中占據重要地位。它用赤道座標系統,更有利於測定恒星位置。最初,渾儀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三個圓環和一根金屬軸,後來不斷發展,增添了多個圓環,成為多種用途的天文觀測儀器。唐代李淳風制造出更加精密的渾天黃道儀,增加了三辰儀和白道環,使天文觀測更為簡便。到了北宋,渾儀與渾象、報時裝置結合形成水運儀象台。台分三層,上層是渾儀觀測日月星辰位置,中層是渾象旋轉顯示天象,下層設木閣,每到一定時刻有木人出來報時,其精妙程度令人驚嘆。

(二)經驗與知識的積累

古人透過對大自然和日月星辰的長期觀察歸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知識。他們依據經驗觀雲識天氣,繪制天氣雲圖,早在堯帝時代就設立了專職天文官 「觀象授時」。中國出土的甲骨文上已有風、雨、雪、雲、虹、雷等天氣現象記載,還利用占蔔預測天氣資訊。從秦代到漢代,有各種民間記錄雲圖的圖譜。

古人還學會從動物的行為預測天氣。秦漢時期設立的欽天監,具有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的職能。當時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圭表,透過研究計算,古代學者掌握了二十四節氣的圭表日影長度,在歷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歷年以及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指導勞動人民農事活動。

古代天文學家把周天分三垣二十八宿,用這種區域劃分確定天體和天象發生的位置。戰國時甘德著【星占】八卷,石申著【天文】八卷,其中記載 120 顆恒星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對於日食、恒星、哈雷彗星的觀測記錄,也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科學研究資料。

三、古人觀天象之例項記載

(一)袁天罡與老農打賭

袁天罡作為隋末唐初有名的玄學家和天文學家,精通天文、數學、歷法、相術和陰陽學等。一日,袁天罡夜觀星象時在野外遇到一位老農,老農熱情邀請他回家並虛心請教天文知識。交談甚歡之際,老農突然對妻子說要下雨了,趕緊收拾外面的衣服和東西。袁天罡觀察天象後,認為近兩日是晴朗好天氣,不會下雨。老農卻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夜一定會下雨,兩人打賭。結果老天突然下起大雨,袁天罡慘敗。老農解釋,每逢快下雨的時候,他的左腳跟就會作痛,且幾年來從未錯過。袁天罡由此認識到自己學藝還有很多欠缺,後來勤奮學習,成為有名的人。

(二)諸葛亮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諸葛亮以足智多謀聞名。周瑜為刁難諸葛亮,讓他十天內監造出十萬枝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即可完成。原來諸葛亮夜觀天象,知道三天之後江上會發大霧,於是用草船佯攻江北的曹軍,曹軍在大霧中看不清虛實,便用箭射住草船,諸葛亮成功借到十萬支箭。諸葛亮深知上觀天文,下察地理是為將者必有的本領,透過對天象的準確把握,在復雜的戰爭局勢中占據主動。

(三)高行周夜觀星象

後唐名將高行周夜觀星象,見紫微鬥口生了黑氣,一會明朗,一會昏暗,客星犯帝座,明星旺氣,正照禪州。他由此推斷大漢天下不久將屬於郭威,又看到自己本命星昏暗,深知上天不容,降下災患,使自己不能滅賊,此乃天意。高行周透過觀星象,對天下大勢和個人命運有了深刻的認知。

這些例項充分體現了古人對天象的巧妙運用,他們透過觀測天象,不僅能預測天氣變化,還能洞察天下大勢和個人命運的走向,展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對自然的敬畏。

四、天象與人世變化之聯系

(一)星象預示人間變動

在古代,星象被視為與人間變動緊密相連的神秘力量。唐朝開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晚,大流星貫北鬥星墜落在西北方,隨後七月襄王死,十月吐蕃入侵,同年還發生大風拔樹、竹子開花結子後枯萎等現象。開元四年太上皇駕崩,這一系列事件與天象的變化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關聯。正如後漢襄楷所說:「國裏的竹柏枯萎時,不出三年,國主當死。人家的竹子結了子而枯死的,家長當死。」 古人認為,星象的變化往往預示著人間的動蕩和興衰。例如,唐朝儀鳳年間,天空中有長星占了半個天,出現在東方,三十多天才消逝。從這時開始,吐蕃叛變、匈奴造反、徐敬業作亂等一系列戰亂不斷,三十多年戰爭沒有停止。這些歷史記載表明,古人將星象變化視為人間大事的預兆,對其充滿敬畏。

(二)古人觀星知人事之法

古人透過觀察北鬥七星的變化來預測個人命運。所謂 「北鬥七星」,實際上是 「北鬥九星」,除了常見的七星外,還有兩顆不太顯眼的 「隱星」,分別為 「左輔星」 和 「右弼星」。古人認為,「北鬥七星(九星)」 分別主人世間不同人事。例如,天蓬星主管安邊境、修城池;天芮星主管授道交友、講學修德;天沖星主管出征復仇、施恩交友等。根據所要預測的人事,確定觀察哪一顆星,再根據所觀察之星的光彩變化判斷人事的吉兇。如果所觀察的那顆星閃閃發亮、光芒耀眼,則主人事大吉大利;反之,如果暗淡無光、浮光遮弊,則主大兇。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能就是透過觀 「天心」 而知己命危在夕或對方氣數已盡。

(三)觀天象的政治智慧

古代統治者認為天象與人事相關,這一觀念在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天象被視為可預測自然災害的重要依據。當出現異常天象時,統治者會警惕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另一方面,天象被認為反映了上天的意誌。如果出現兇兆,統治者會自省行為,歸正自己的行為,以避免上天的懲罰。此外,觀天象還與宗教信仰結合,成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例如,在古代,朝廷設有 「司天監」「太史令」「欽天監」 等專門負責天象觀測的機構,預測吉兇。有時天降異象,皇帝會釋出罪己詔,向公眾承認錯誤,表達改正的決心。同時,統治者也會利用天象來打壓政治對手,扶持心腹勢力。總之,觀天象在古代演變成了一種政治智慧,為統治者維護統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手段。

五、古人觀天象之現代思考

雖然現代科學讓古人 「觀天象而知人事」 的信念逐漸消失,但古代天象觀測為我們理解古人政治智慧提供了視窗。

在現代社會,我們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精密的儀器器材來預測天氣、探索宇宙,與古人透過觀天象來預知人世變化的方式有著天壤之別。然而,古人觀天象的行為並非毫無價值。古代的天象觀測記錄為現代天文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例如,中國古代對日食、月食、彗星、恒星等的觀測記錄,為科學家研究天體運動和宇宙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古人在觀天象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也反映了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古代觀天象與政治的緊密結合,體現了古人的政治智慧。統治者將天象視為上天的意誌體現,透過對天象的解讀來調整政策、治理國家。這種做法雖然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統治者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在現代社會,雖然我們不再以天象來決定政治決策,但我們可以從古人的政治智慧中汲取經驗,如重視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關註社會穩定和人民福祉等。

古人觀天象的行為也提醒我們要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讓我們對自然的掌控能力不斷增強,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而應該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

古人觀天象雖然在現代科學的視角下顯得有些神秘和迷信,但它為我們理解古人的政治智慧、探索精神和敬畏自然之心提供了重要的視窗。我們應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古人觀天象的行為,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