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豪情壯誌書寫輝煌:十位豪放派文學巨匠的傳奇人生

2024-08-03國風

豪放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股雄渾激流,湧現出了一批批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他們以豪放、奔放、激情澎湃的文風,描繪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從北宋的蘇軾、辛棄疾,到南宋的嶽飛、陸遊,這些豪放派代表人物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華文明的夜空。下面,就讓我們一一領略這十位豪放派大師的傳奇風采。

1、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學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韓柳歐蘇」)唐宋四家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昆體余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因其文章名世,詞作不過戲筆而已。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2、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

3、嶽飛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北宋末、南宋初將領,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將領。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被宋高宗以謀反罪名賜死,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謚武穆、追贈太師、追封鄂王,改謚忠武。

嶽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穎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迫令自鴆,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4、陳亮

陳亮(1143年-1194年),南宋兩浙東路婺州永康縣(今浙江金華永康市)人,原名汝能,字同甫,號龍川先生,南宋政治家、哲學家、詞人。

陳亮自幼立誌恢復中原,著【酌古論】【中興五論】,力圖從歷史中尋求中興的經驗與策略。孝宗時,多次上書,指斥主和派殃民誤國,力主抗金雪恥。故觸犯當朝權臣,三次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入獄。他深感「人微言輕,不為一世所察」,決心投身科舉,以取官職施展才華。紹興四年(1193),應禮部進士試。其策論深得光宗賞識,禦批第一,授簽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時陳亮已年五十一,因長期「憂患困折」,次年卒。

5、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作風格豪放,情感真摯,善於抒發個人情感和政治抱負。張孝祥的詞在當時的詞壇上獨樹一幟,與蘇軾、辛棄疾並稱為「豪放派」詞人。他的代表作品有【六州歌頭】、【念奴嬌·過洞庭】等,展現了其豪放不羈的詞風和深厚的文學造詣。

6、劉克莊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詞人,江湖詩派詩人。

劉克莊於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因其父在朝中任職而蔭補將仕郎,後歷任靖安主簿、真州錄事、建陽縣知縣、帥司參議官、樞密院編修官。淳祐六年(1246年),宋理宗因其久有文名,賜其同進士出身,後任秘書少監,官居工部尚書、建寧府知府。景定五年(1264年),以煥章閣學士之職致仕。鹹淳五年(1269年),劉克莊逝世,享年八十三,謚文定。

劉克莊的詩屬江湖詩派,作品數量豐富,內容開闊,多言談時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學晚唐體,晚年詩風趨向江西詩派。詞深受辛棄疾影響,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議論化傾向也較突出。作品收錄在【後村先生大全集】中。

7、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未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處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隱居深山的條件。最終,文天祥選擇處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謚忠烈(一稱文正)。

8、範仲淹

範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

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宋仁宗召範仲淹回京,先授樞密副使,之後拜為參知政事。九月,範仲淹等人發起「慶歷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穎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誌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9、陸遊

陸遊(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後人每以陸遊為南宋詩人之冠。陸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是兩宋留詩作最多的詩人。

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教,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四川制置使範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裏。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沈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劉克莊謂其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

10、張元幹

張元幹(1091年-1170年),字仲宗,福建永福嵩口鄉月洲村(今福建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人,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南宋初期詞人。

張元幹於【宋史】無傳,生平不可詳考,僅於【蘆川歸來集】和同時人的記敘中可略窺概梗。【宣政名賢題跋】中有何栗詞,稱張元幹為「予太學同舍郎」,由此可見張元幹曾為太學生,然未聞舉進士。另外,【祭祖母劉氏文】後記中稱「元幹獲緣職事,道過墓下」,時為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可見其時張元幹已出仕,時年二十九。他曾為李綱行營屬官,官至將作少監。靖康元年(1126年)因不願與權奸同朝,致仕南歸。南宋紹興年間,因作詞贈送主戰派胡銓,觸怒秦檜,削除官籍。晚年寓居福州,秦檜死後,張元幹又來到臨安,羈寓西湖之上,並重遊吳興等地,後客死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