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看懂了嗎?吳昌碩作品的「狂野」,實際是「畫氣不畫形」的理念

2024-06-08國風

吳昌碩是近現代國畫大師中的傑出代表,他的花鳥山水畫風格獨特,筆力狂放有力,氣韻生動。初見其作品,人們常有「狂野」的印象,實則這種「狂野」正印證了吳昌碩「畫氣不畫形」的繪畫理念。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一理念的深層內涵,領略吳昌碩作品背後的藝術真諦。

繪畫風格源於獨特的人生歷程

吳昌碩出生於清末戰亂年代,家境貧寒,自小受傳統文化熏陶。22歲考取秀才後,本可步步高升,然而父親去世後,他毅然絕意仕進,潛心詩書畫印。他拜俞樾學習經史文章,結識蒲華切磋繪畫,遊學蘇州廣覽藝術典籍。

36歲時,吳昌碩開始研習石鼓文拓本,打下深厚的篆籀筆法基礎。轉折發生在1877年,任伯年見到吳昌碩的書法後,力薦他前往上海發展繪畫。起初吳昌碩無繪畫基礎,任伯年見其隨筆幾許,便驚嘆其「已到火候,將來必成大器」。任言一語成讖,吳昌碩後來在繪畫上的確大有作為。

在上海,吳昌碩廣交書畫文人,如任伯年、張子祥、胡公壽等,切磋畫藝,視野持續開闊。他還結識金石學家吳大徵,對金石考據有進一步領悟。1913年,吳昌碩倡導成立西泠印社,致力於發展金石篆刻事業。

可見,吳昌碩一生際遇沈浮,閱歷豐富。他對傳統文化有深厚底蘊,在艱難環境中鍛煉出不屈不撓的品格,這為他日後「畫氣不畫形」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石鼓文臨習造就「寫心暢神」的筆法

吳昌碩「畫氣不畫形」理念,主要源於他多年臨習【石鼓文】的體會。臨習【石鼓文】時,他常參以草書筆法,註重神似而不拘泥於形似,以「寫心暢神」為宗旨。正如他所言:「但取其神,不拘其形」。

這種「寫心」的筆法訓練,讓吳昌碩獲得了非常可貴的創作體驗—敢於突破常規,自出新意。他後來在任伯年指導下,同樣運用篆籀筆法寫山水花卉,因此筆墨蒼勁有力,氣韻橫生。這正是他作品"狂野"的根源所在。

臨【石鼓文】不僅造就了吳昌碩出神入化的筆法,也讓他深切體會到了「膽敢獨造」的精神。正如他評價說的:「吾國古人能自造書,故書之變化,靡所不有」秦漢人創造性書寫,給了他巨大的啟迪,成就了他後來創造性繪畫理念的形成。

「畫氣不畫形」傳達的是內心世界

吳昌碩一生幾經戰亂磨難,無疑給他的內心世界留下了深刻銘印。他筆下那些充滿活力的花卉山水,不啻是他對堅韌生命力的歌頌;狂放的筆力,更蘊含著對磨難的不屈和對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所說:「倘再求個復舊,未免雕蟲窮斧,無可紀綸。」面對晚年動蕩的時局,吳昌碩並未復古避世,而是追求自我突破,表現自身獨特的時代精神。他的「畫氣不畫形」,體現了一種對生命力的渴慕,對藝術創新的追求。

可以說,吳昌碩透過「畫氣不畫形」這一理念,抒發了豐富的內心世界。人們看到的"狂野",實則是生命力的迸發,是反映時代的獨特精神。這種"神氣"正是中國畫的精華所在,也是吳昌碩藝術成就的核心所在。

作品蘊含深邃的藝術哲理

「畫氣不畫形」不僅是吳昌碩獨特的繪畫理念,也隱含了更為深邃的藝術哲理。首先,「畫氣不畫形」強調「氣」的重要性。在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所謂「氣韻生動」是評判作品的最高標準。

吳昌碩筆下蒼勁有力的筆墨,正是「氣」的生動體現。他認為,一味追求客觀形似是畫家入門之作,真正的大家應該有所超越,註重內在的精神力量。

其次,「不畫形」並非完全不畫具象形體,而是不拘泥於形體的再現。吳昌碩認為應該「但取其神,不拘其形」,即擯棄對形體的死板模仿,去探尋物件的本質,表現其生命力。這就要求畫家具有高度的藝術修養和創造力。

再者,「畫氣不畫形」體現了中國藝術追求「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畫家應該 「忘我」去表達物件的神性,「忘物」去追求自我的精神解放。筆墨遒勁,正是畫家「物我兩忘」後所達到的出神入化的藝術巔峰。

總的來說,「畫氣不畫形」蘊含了中國傳統藝術理論的精髓,是吳昌碩繼承和發揚古人「寫心暢」智慧後的獨創理念,體現了獨特的藝術哲思。這也是他作品產生"狂野"之感,卻又不失高雅內涵的根本原因。

結語

吳昌碩作品的理念,乍一聽似乎「狂野」不羈,實則內核精深。它不僅源於吳昌碩獨特的人生歷程和藝術修為,更契合了中國藝術「寫心」傳統的精神內核。我們從中可以窺見吳昌碩對生命力的渴求,追求自我精神的徹底解放。

他晚年的花鳥山水之作,都能讓人體會到這種力量的迸發,仿佛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鮮活生動,神韻橫生。那些狂放淋漓的筆墨躍然紙上,仿佛能震懾人心、喚醒沈睡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