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的四大理念

2024-06-07國風

在中國歷代思想家中,誰的貢獻可以名列第一?毫無疑問,就是孔子。

明代學者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近代學者梁漱溟也認為,以前的中國文化,都集中在孔子手裏,以後的中國文化,差不多都從孔子那裏得來。

孔子不僅是中國人的「至聖先師」,他的思想影響了整個東亞,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儒教也因此與三大宗教並列,成為人類文明的四大思想之一。

其實西方國家對孔子的推崇,甚至遠超東方。聯合國將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門楣上,孔子與摩西斯、梭倫的雕像並列,被尊為人類文明的立法者。法國思想家魁奈甚至說,一部【論語】勝過希臘的七聖之言。

在孔子豐富的思想中,至少有四大理念,歷久彌新、跨越時空,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

-1-

名曰守成,實為開創的奠基性文化

在孔子以前,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成體系,更沒有教化作用,文化學術散亂不堪。孔子整理了所有的聖王之道、先王之說,是傳承上古華夏思想遺產的第一人。

他刪註六經,註入自己的思辨和證悟,編著成一套學說。經過孔子整理、闡述和傳播後,六經成為後世經學史的源頭,中國文化之根本。

他整理刪定【詩經】,成文三百零五篇,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極其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創新篇章的第一人。

他作【易傳】將【易】的「筮占」的迷信功能,轉變成「德義」的道德哲學,其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觀念,已成為中國人「求變向上」的思想基礎。

他編撰【春秋】記載魯國歷史,開修史之先河。這部書僅僅一萬余字,卻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言簡意豐,寓褒貶於其中,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史學理念。

「中國史學之父」不是司馬遷,而是孔子。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也是自比孔子。表面上孔子「述而不作」、沒有創新,但其實他是先秦文化集大成者、後世文化的開創者。

-2-

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在孔子之前,教育資源被官府和貴族壟斷,平民子弟沒有受教育的資格。

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等級差別,主張「有教無類」。 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有影響力的民辦學校。在他的門下,學生不分種族、氏族、貧富和貴賤,只要虛心向學,都能受到悉心教育。

他踐行的平民教育,比西方早了上千年,成為公平教育的先驅,因此被後世尊為「萬聖師表」。

孔子還反對被動的「註入式」教學,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是第一位采用「啟發式」教育的教育家,早於蘇格拉底「助產士」的理念。

這種「有教無類」、「自由學習」的公平教育理念,推動了許多民間學術團體出走向成熟。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文化繁榮,都是以復興孔子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為標誌。

-3-

以人為本的道德哲學

在中國歷史的早期時期,人們尊「天命」,信「鬼神」,生活日常被祭祀占蔔占據,人們活在人與神的世界裏。

孔子說,仁者,愛人也。他繼承周公的「禮樂文明」,不言神秘的「天命」「鬼神」,是發揚「以人為本」價值觀的古今第一人。

在孔子看來,人是世界的主體,人死為鬼,聖賢死為神。因此,他將外在的「天命威懾」轉為內在的」道德自省「,將「尊禮敬德」融入到日常言行中。

這種人文主義的觀念,讓中國人更註重現實的世俗生活、人際關系和人格修養,發展出「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公、省」等道德倫理。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甚至傑佛遜、富蘭古連等美國國父都盛贊,是孔子奠定的倫理標準,塑造了傳統中國勤儉、尚德的性格和價值觀。 可以說,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師。

-4-

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

自漢武帝之後,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將儒家列為治國正統。於是很多人認為,孔子的思想迎合了專制政治的需要。

但其實,孔子的最終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也就是平等與正義。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張,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統治者之所以受人尊敬,不是因為他的權力,而是德行。

因此,他提倡「仁政」「德治」,即國君治國應顧念民眾的利益、聽從民眾建議;而君主與貴族之間應該權責對等,這與中國西周和西方中世紀的「分封建制」,如出一轍。

而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是法家思想。歷朝歷代抨擊法家和秦制最激烈的,一直是儒家。比如在清朝末年,勞乃宣等開明官員,最早主張學習西方的文化制度,就是將西方社會類比成孔子最向往的「三代之治」。

▲勞乃宣

孔子還提出「疑則赦之」「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等法律、政治理念,與現代法治的諸多原則高度契合。

總之,孔子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仍然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寶貴遺產。無論當代如何看待孔子,我們都必須承認,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活在中國人的每個文化細胞裏。

不理解孔子,就不可能理解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中西價值觀激烈碰撞的當下,每個中國人都無法拋棄孔子這一「文化名片」。

遺憾的是在當今世界,絕大多數人無論贊賞孔子,還是抨擊孔子,都普遍了陷入臆造想象、人雲亦雲,甚至歪曲利用的陷阱。因此還原一個真實、立體、鮮活的孔子,顯得更加緊迫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