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書法中的中國,十個故事道盡十大行書

2024-10-09國風

中國十大行書,即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王珣【伯遠帖】、楊凝式【韭花帖】、柳公權【蒙詔帖】、歐陽詢【張翰思鱸帖】、米芾【蜀素帖】、黃庭堅【松風閣詩帖】以及李建中【土母帖】。

01

公元353年4月,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

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

還將臨摹本分賜貴戚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02

755年安祿山謀反,「安史之亂」爆發。

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

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余口。

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

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筆墨寫下了53字,留下了幹枯壓痕出現難以控制的傷痛軌跡。

【祭侄文稿】與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黃州寒食詩稿】一起,被人尊為「天下三大行書」。

【祭侄文稿】在中國書法史上被歷代書家公認為是繼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

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

03

1079年,湖洲知州蘇軾,上【湖州謝表】。

因文章夾雜大量個人感情,遭新黨禦史何正臣上表彈劾。

奏蘇軾用語暗藏譏刺朝政,禦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朝堂嘩然!

倒蘇之聲驟起,蘇軾與相關數十人遂被逮捕,解往京師,險遭殺身之禍。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烏台詩案!

後因眾臣求情得以從輕發落,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八品小官,俸祿微薄,生活極其窘迫。

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寒食節前後。

陰雨連月不停,爐竈冰冷,蘆葦潮濕,蘇軾心中頓生悲涼,於是,提筆寫下了兩首詩。

【黃州寒食帖】就是蘇軾即時書寫的詩稿。

由於情感的波瀾起伏,使得字型忽大忽小,筆畫或輕或重,有時還有漏字。

詩中「何殊病少年」一句的「病」字即為插入;

「子」和「雨」則是誤寫而刪掉。

「哭塗(途)窮」三字猛然放大,看似突兀,但聯系此詩的意境,則顯得頗具視覺的張力。

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04

晉孝武帝在位期間(372—396年),謝玄、謝安都是當時的權臣,王羲之的侄子王珣作為謝氏家族的女婿,頗受庇佑,仕途一帆風順。

後來由於王家王敦造反,朝廷打壓王家而重用謝家,如謝安、謝玄等!

雙方矛盾激化,導致兩家不和,王謝二族交惡。

但王珣由於得到晉孝武帝的寵愛,所以依然歷任要職。

一天,謝安下令要把王珣調到江西南昌任豫章太守,實際上是想把他趕出都城南京。

王珣堅持不去。

那些天,他心中十分郁悶,就寫信給當時任臨海(今浙江台州)太守的堂兄弟王穆(字伯遠),伯遠帖就是給堂兄的。

向他傾訴自己心中憤懣和不滿,這就是傳承至今的【伯遠帖】的由來。

【伯遠帖】是現今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

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並稱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05

官二代楊凝式,父親楊涉是身居高位的宰輔!

楊凝式歷仕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

卻都做不圓滿,常以「心疾」為由推辭官場事務,又曾佯瘋行於世上,為人所難理解。

但是,楊凝式對於書法十分敏感,由於異於常人,又令人感到驚奇。

一天他自己晝寢之後,感覺饑餓無比,得韭花珍饈而食,心中愜意無比,於是靈感大發寫下此作!

這幅作品共有七行,字數為 63 字,字型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局寬敞,字跡清新灑脫,深受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筆法影響。

06

公元821年,翰林院書詔學士柳公權接到一朋友書信,希望作為天子近臣的他能幫忙推薦!

一生剛直的他,仿照當年司馬遷報任安書,隨手回復一通訊劄:

告訴對方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閑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麽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

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時穆宗荒縱,為之改容,悟其筆諫也。這就是赫赫有名筆諫!

柳公權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朝中,仕途通達。

柳公權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

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

【蒙詔帖】總共七行,二十七個字。有著兩種寫作風格,「二王」和顏真卿的風格相融合。

可與李白的【上陽台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等相媲美,對後世特別是楊凝式及宋四家有較大影響。

07

晉惠帝時期,吳人張翰,仕齊王冏,不樂居其官。

擅長詩文,淡泊名利,性情放縱不拘。一日,在京師見秋風忽起!

因思吳中蒓菜羹﹑鱸魚膾,作歌曰: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遂棄官而還,留下了「蒓鱸之思」的千古佳話。

其胸懷與詩情受到歷代文人大家的推崇,其中就有大書法家歐陽詢!

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計九十八字。是歐陽詢僅存的四件墨跡之一。

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這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

與歐陽通合稱「大小歐」。

書法於平正中見險絕,號為「歐體」。

08

公元1088年九月,米芾應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之邀請,赴太湖近郊的苕溪遊覽。

正值時宜,米芾遣興抒懷之余,賦詩數首。

臨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請他題寫詩文。

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遊記和送行之作。

【蜀素帖】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09

公元1102年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松風閣位於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以下寫夜雨會飲及所聞所見,耳目為之一新。

最後痛東坡之已亡,惜文潛之未到,因觀覽名勝,而思擺脫拘攣,與朋輩長期扁舟遨遊江上。

體仿柏梁,句句用韻。

通篇筆力勁峭!

「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

可以說黃庭堅一生中書寫的那麽多作品,唯獨以【松風閣詩帖】最為出名。

其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

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10

北宋初期,蜀人李建中隨手寫了一封書信!家長裏短的瑣事,顯得言簡意賅,隨心隨性。

【土母帖】是一封書信,短短一百多個字,講述了三件事。

第一告訴對方他要的「土母」給他帶過去了;

第二宅基地的事沒商量成;

第三,舊馬車不用就要賣了。

要受唐歐陽詢、顏真卿及五代楊凝式影響,其書風秀雅豐腴;

又宗」二王「而多構新體,草、隸、篆籀、八分皆妙,行筆尤工,字形瘦健!

當時的人們都愛臨摹他的書法,被稱一時之絕,擁有「國初第一」之稱!

歐陽修在【楊凝式題名】稱:

「五代之際,有楊少師;

建隆以後,稱李西台。

二人者,筆法不同而皆為一時之絕。」

【土母帖】,深牙色紙本,縱31.2厘米,橫44.4厘米,10行,104字。

他的字,瘦而有肉,肥而有骨,骨肉停勻。

黃庭堅稱贊說:「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者也。」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行書:

第一,王羲之【蘭亭集序】;

第二,顏真卿【祭侄文稿】;

第三,蘇軾【寒食帖】;

第四,王珣【伯遠帖】;

第五,楊凝式【韭花帖】;

第六,柳公權【蒙詔帖】;

第七,歐陽詢【張翰思鱸帖】;

第八,米芾【蜀素帖】;

第九,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第十,李建中【土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