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王安石的一首奇詩,短短28字,連用了8個「山」字,令人拍案叫絕

2024-06-21國風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崔心航

編輯|t

引言

說到南京鐘山,人們最先想到的,定是毛主席那首豪邁的詩句: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百萬雄師過大江)

鐘山,以「形勝」而倍受認可,進而成為了南京的一大景色。

而秀美迤邐,山光與水色皆有的鐘山,當然會有許多文人騷客留下詩賦。

其中不乏詩仙李白的大作,但要說最精妙、最奇者,當屬這首詩—— 連用8個「山」字的【遊鐘山】。

一、此詩何以成

北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王安石的父親就任江寧通判(江寧即南京),而他在南京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

熙寧 二年(公元1069年), 王安石升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王安石)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 王安石被罷相。

一年後又被神宗任用,再次進行變法。

到了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 王安石在經歷熙寧變法、新舊黨爭、兩度罷相以及變法失敗等事件後,再次回到南京。

這一次,王安石也明白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終點。

他在鐘山腳下建造半山園,開始隱居生活。

(半山園)

鐘山, 在三國時與衡山、廬山、茅山並列為「江南四大名山」。

因為山上的石頭含有的銅元素較多,會將太陽光反射為紫金色,因此又叫做紫金山。又因山位於城池的北方,因而也叫做北山。

不過沿用最久、影響最廣的名字,還是鐘山和紫金山。

王安石歸隱金陵,因深愛鐘山景色優美,常常在遊覽鐘山,尋訪佳境,憑吊古跡

在感到疲乏時,又會在鐘山裏的定林寺(庵)休息,為此還修建了一座昭文寺。

(定林寺)

正是在政治失意,遊山玩水這一過程中,寫下了【遊鐘山】: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二、此詩何以奇

這首詩,初讀只覺朗朗上口,但要說奇,卻很難理解。但當你細細品味,了解背後的故事,才能發現此詩如何令人拍案叫絕。

一為字奇。

這首詩第一大奇特就是在 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讓「山」字出現了八次。

從文學的角度可以說,王安石借助了 「山」字的反復運用,不僅達到了回環反復的效果,在形式上取得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在內涵上形成了特殊的意蘊。

(鐘山)

二為景奇。

詩中的山有兩座山,第一座就是前二句所寫的山,那是一座現實中華麗的山。「

第二句是用買山的行為來說明鐘山的魅力。

「終待老」三字更加突出了這種魅力。

第二座是詩的最後兩句所寫的山,但那是一座寄托了作者悠閑自在心境的山。

(王安石紀念館)

去掉了所有的浮躁,使詩人留連忘返了。

三為人奇。

風景詩,雖然都是在寫景,但背後寄托的,永遠是作者的情感。

這首描寫鐘山的詩,實際上寫的就是王安石自己。

這首詩表現上看來是在寫山,但實際上卻是在寫人,甚至可能寫的就是詩人自己。

(王安石)

王安石出生在臨安,從小就是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的神童。

在隨父親遊歷全國的時候,便養成了欣賞山水的習慣。

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來到開封參與會試,考中了進士。

隨後放棄了京試的機會,前往鄞縣當知縣。

由此看來, 王安石早年的生活是很輕松順利的。

(王安石)

但是,在他步入政壇後,一切都變了。

在神宗任用他開啟變法後,這位臨川先生,開啟了自己痛並快樂的一生。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清楚,變法失敗。

而鐘山,給王安石帶來了恬靜的田園生活,和許多朋友,如蘇軾,他們撫平了王安石內心的郁悶。

(蘇軾)

正是如此,這首詩寄托了一位曾經意氣風發,銳意改革的奇人,沒有了從前的銳氣與浮躁的情感。

因此,詩人一體,更顯奇境。

三、皆源於鐘山

而這首詩,與南京的鐘山也是息息相關。

若是沒有鐘山,或許王安石的情感寄托,會變成他物,也不會有【遊鐘山】此詩。

南京自古以來就有八景之說,流傳至今,便出現了四十八景之說。

(鐘山裏的中山陵)

其中,鐘山之景,就有六處,分別為「鐘阜晴雲」、「靈谷深松」、「商飆別館」、「珍珠浪湧」、「北湖煙柳」和「台想昭明」。

正因美景眾多,隱居南京的王安石,寫下了許多與鐘山相關的詩篇。

甚至在描寫其他景色時,也會帶上鐘山。

如在【書湖陰先生壁】中的「兩山排闥送青來」裏的「兩山」、或是在【憶金陵】一詩中出現的「覆舟山」,這些都指的是鐘山。

而且南京,這座六朝古都,往來之人留下的詩篇多為傷古緬懷之意,但 王安石,因為鐘山之美,而脫離了這種感傷。

(南京古城墻)

也正是因為鐘山的美景,撫慰了王安石,這才有【遊鐘山】這首奇詩。

結語

最終, 王安石病逝在鐘山,並將自己的屍骨留在了這裏。

這更加表明他對於鐘山的留戀之情——即使死後,也要與鐘山的美景相伴。

不過也正是因為自己在死後也要常伴鐘山,這才使得【遊鐘山】更加奇妙。

鐘山之景,源於天然。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體現著中國文化中最質樸的「師法自然」「天人合一」觀念。

(葬在鐘山的王安石,緊鄰朱元璋墓)

從古到今,鐘山風景一直是人們心中美好的風景。

而王安石的【遊鐘山】這首奇詩,形式美,意境佳,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正如古代許多詩人一樣,當他們真正醉心於山水時,才可以寫出千古的詩句。

對今天生活壓力巨大的我們而言,像王安石一樣「辭歸」返回生活,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王君.古人對鐘山文化景觀的評述[J].文化產業,2022,(09):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