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青原行思:聖諦亦不為

2024-06-06國風

青原行思禪師,是慧能大師門下的上首弟子,公元671年出生於廬陵(今江西吉安)。

行思禪師乃是漢朝長沙王的後裔,他的俗家名字叫劉行思。所以,行思禪師的行思二字,就不是行思禪師的法號,而是他的俗家名字,他真正的法號,叫做慈應。

行思禪師是中國禪宗史上,非常罕見的不以自己的法號為名而是以自己的俗家名字為名的禪師。造成這種原因,估計是在中國這個封建等級制度異常森嚴的國度,行思禪師是真正的皇室宗親,所以,用他具有皇室血統的名字來命名,更能體現出禪師的尊貴。所以,在中國禪宗史上,一說起行思禪師,大家馬上就想到是慧能大師的上首弟子青原行思。你要是說出慈應禪師的名字,幾乎就沒有人知道是誰了。

行思禪師小時候非常聰明伶俐,而且也很孝順父母。更關鍵的是他頗具佛根,從小就不吃葷腥之物。自然,這種人,寺廟裏面更適合成長。所以,行思禪師在十一歲的時候,就出家做了一個小和尚。

行思禪師出家後,非常的沈默寡言,寺廟裏的師兄弟們都愛圍在一起高談闊論著佛法,每次行思禪師都是默默的坐在一邊,聽著大家的辯論。不過,多聽幾次後,聰明伶俐的行思禪師就已經了解到寺廟裏所有人的佛法,並沒有到多高深的地步。

於是,在很小的時候,行思禪師便夢想著能找到一個頂尖的師父,來指導自己修習佛法。

慧能大師此時在曹溪弘傳佛法,聲勢浩大,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一帶,無人可及,並且聲勢和影響在逐年的向外蔓延。

行思禪師聽說慧能大師的曹溪佛學院在全國大規模的招生,立馬背上包裹,不遠千裏的來到了曹溪佛學院,準備報名入學。

行思禪師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曹溪,見到了佛學院的院長慧能大師。不過,行思禪師多了一個心眼,自己兩條腿走了上千裏的路,一路上吃了那麽多的苦,要是這個佛學院是個雜牌學校,那豈不是太對不起自己的兩條腿了?不行,看來自己得先探下虛實才行。這年頭,冒牌貨多,假大師也多,不得不防啊。

於是,仗著自己已經出家了十三年,多多少少有點佛學本錢,行思禪師毫不客氣的提出問題來勘辯慧能大師:「應當怎樣做才能不落階級?」

慧能大師反問道:「你曾作什麽?」

行思禪師並不上鉤:「聖諦亦不為。」

慧能大師繼續反問道:「那你這種情況,你該落在那個階級上呢?」

行思禪師寸步不讓:「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青原行思禪師的「聖諦亦不為」和鶴林玄素禪師的「佛來亦不著」,兩者語路完全一致。

禪,是講究凈裸裸赤灑灑沒可把的,所以不論是佛地還是聖境,都不能執滯於此,都不能有絲毫牽掛於心。而且本來無一物,你又有什麽佛、聖諦存在於心呢?你又有什麽佛、聖諦可牽掛懷念得意呢?

惟有如此,你才能不被任何人事物所囿所固所迷所亂所惑,才能最終自己作自己的主人公,從而在江湖中傲然獨行。

當你能如此的時候,自然不會落在任何階層了。

慧能大師對於行思禪師的回答非常的滿意,既然透過了面試,慧能大師立馬就收下了行思禪師。

後來評唱這個公案的禪師很多,不過丹霞子淳禪師的偈頌似乎更好些:卓爾難將正眼窺,迥超今古類難齊。苔封古殿無人侍,月鎖蒼梧鳳不棲。

明末清初的繼起宏儲禪師對此公案的評唱,也非常不錯: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趙州慣吃茶,曹山好飲酒。一對老古錐,兩人共只手。咄,脫卻嫁時衣,塞斷鴻蒙口。泥牛解作獅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