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張即之【華嚴經】冊殘卷,楷書,紙本冊頁,一冊六頁,每頁縱18.2cm、橫11.7cm。共203字,無款,但有梁巘鑒藏印,安徽博物院院藏。 經折裝,經文共四頁,部份字殘,總體清晰,品相好。
梁巘(1710年—1788年後),字聞山、文山,號松齋,又號斷硯齋主人。亳縣(今安徽亳州)人。清朝著名書法家。
此經卷雖殘而不全,亦實能反映張即之書法楷書之面貌。此卷有界格,然界格大小不一,依字之結構大小而定,略有參差變化。其字入界格,上下鼎齊,故字距略小,行距略大。 此經卷筆法極為熟練,似乎日以抄經為課,故能如此精熟。起筆尖鋒,殺紙甚深,鮮見受褚書影響;行筆直截,較少提按,故能剛健猛利,中直勁挺;收筆略按,形狀方切,亦是唐人之法度;結構或疏朗,或中緊,依字之自然形態變化,此其優長,不落窠臼。 此卷亦其常書之題材,故能精倫,老勁疏淡,而亦因其熟,不免韻致稍欠,是為小憾。
古道甄選
【原文】{}內文字為殘缺補充內容
{如是諸色相,業力難思議,}了達其根本,於中無所見。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議,種種諸色相,普現十方剎。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但以法為身,{通}達一切法。若能見佛身,清凈如法性,{此人}於佛法,一切無疑惑。若見一切法,{本性}如涅槃,是則見如來,究竟無所住。{若}修習正念,明了見正覺,無相無分別,是名法王子。」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徧觀十方而說頌言:「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 剎 (chà)佛教的寺廟;
:: 涅槃 (niè pán)佛教用語,指超脫生死的境界,也指僧尼死亡;
釋文 · 歡迎糾正
如是諸色相,業力難思議,了達其根本,於中無所見。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議,種種諸色相,普現十方剎。
這種種的色相,是業力在背後推動,(業力的)牽引不可思議。了達了色相的根本是幻有(本自無生)的時候,你就看不到任何東西。「本來無一物」就看到了。佛身也是這樣不可思議的,有種種的色相或者種種的十方的佛世界。
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但以法為身,通達一切法。若能見佛身,清凈如法性,此人於佛法,一切無疑惑。
但是這幻化中的佛身並不是佛的真身,佛並不是一個應化身(並不是一個形象而已)。如果一定要說佛有身,佛是以法為身的,佛是以法為命脈的。當你通達了一切法的時候,你就能夠見到佛的法身,佛以法為身,故名法身。但是佛本性是清凈的,法性是無比清凈的。在法性這個層面上,法都已經化開了。如果你能夠見到佛陀的真身,了解清凈的法性,那麽你對於佛法就一點疑惑也不存在了。
若見一切法,本性如涅槃,是則見如來,究竟無所住。若修習正念,明了見正覺,無相無分別,是名法王子。
如果你能夠見到一切法的本性就像涅槃不生不滅一樣,你就見到了如來,你就知道到底什麽是究竟的「無所住」,本性是空,住到哪裏呀?空無法住到空的任何一處。本性是空,到處遍在。如果我們長期保持修習正念,就能夠明了地見到真正的覺悟者——佛陀。真正的覺悟,他的表現就是「一切無相,無有分別」。當你時刻處於「一切無相,無有分別」的狀態,你就是真正的諸佛的「法王子」了。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接下來,從其他世界來的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也講了個偈頌: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覺林菩薩說:就好像善於畫畫的畫師,他就分布了各種各樣的顏色,五顏六色,赤、橙、黃、綠、青、藍、紫都在手中。在他畫畫的時候就隨意地用畫筆蘸取一種顏色,就可以畫畫了。但實際上,在他正式開始畫畫之前,這些顏色裏,這些顏色的本質沒什麽差別(紅色、綠色、藍色其實是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差別)。這個紅色、綠色、藍色裏本來也沒有呈現出種種的山河大地、種種的相,沒產生相。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在這個畫師畫之前,顏料就是顏料而已,其中並沒有色相,色相中也沒有「大種」(這個大種形容顏料原來的狀態),色相與顏料在繪畫之前其實沒有多大的關系的。但是當這個畫師開始畫畫的時候,他所畫出的無論是小鳥、飛蟲、蝴蝶,還是草木、花朵,這一切都離不開顏料,離開了顏料他就畫不出來了。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任何的畫師在畫畫的時候,他心裏一開始可能也沒有一個構圖,說我要畫什麽,他可能沒有勾繪出來這種彩畫的形象,在畫師畫畫之前,面對著顏料、面對著紙張、面對著畫筆,他可能也並沒有刻意地用什麽心,但是畫著畫著,當彩畫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說他的作品就是他的人,(藝術家的作品就是他的人)畫如其人,或者書法家的書如其人,或者詩人,這個詩如其人。總是這樣講,為什麽?他的作品就體現了他的內心了。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這個畫師他去畫畫,他的心念是剎那剎那在變幻的,在生滅、在變幻,有著無量種的心念是不可思議的。當他畫出畫來的時候,我們透過這一切的色相去猜測他的心,但是他所畫的這些相本身,各各不相知。
古道甄選
張即之【華嚴經冊】
宋代/楷書/墨跡
▼
【1】{如是諸色相,業力難思議,}了達其根本,於中無所見。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議,種種諸色相,普現十方剎。身亦非是佛,佛
【2】亦非是身,但以法為身,通達一切法。若能見佛身,清凈如法性,{此人}於佛法,一切無疑惑。若見
【3】一切法,{本性}如涅槃,是則見如來,究竟無所住。{若}修習正念,明了見正覺,無相無分別,是名法
【4】王子。」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徧觀十方而說頌言:「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
【5】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
【6】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梁巘鑒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