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屬於那堪稱「花中第一流」的馥郁桂花,屬於那「滿城盡披黃金甲」的傲霜菊花,屬於那「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如火楓葉,卻唯獨不屬於那已然失去擎雨蓋的枯萎的荷葉與荷花。
說起荷花荷葉,夏日裏,它們無疑是大自然最美麗的傑作之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裏筆下的荷,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而周邦彥筆下的「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則宛如一幅清新脫俗的水墨畫。
然而,時光流轉,當夏日的繁華落幕,秋天悄然來臨,曾經的碧葉紅蓮漸漸枯萎。但這枯萎,並非意味著終結,秋日的殘荷卻以一種別樣的姿態,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在【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中,用這寥寥數語,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淒清而又富有詩意的畫面。
那枯萎的荷葉,在秋風中瑟瑟發抖,卻依然挺立在水面上,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榮耀。雨滴打在殘荷上,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響,如同大自然奏響的一曲悲歌,又似詩人內心深處的淺吟低唱。
李商隱寫這首詩時,是在他仕途失意後,客居在表叔崔戎家裏,與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和崔袞相處融洽,感情篤厚,後離開崔家,在一個深秋,寄宿在駱姓人家的亭子裏,因聽到雨打枯荷聲響,思念兩位表兄弟所作。
在這殘荷的背後,我們仿佛看到了李商隱那孤獨而又落寞的身影。而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又何嘗不是他對人生的一種獨特感悟呢?在繁華過後,面對生命的雕零與衰敗,他沒有選擇悲傷與哀怨,而是以一種豁達的心境,去聆聽這自然的聲音,去感受生命的另一種美。
關於「留得枯荷聽雨聲」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在【紅樓夢】第四十回中,賈寶玉覺得殘荷可恨,想讓人拔去,林黛玉卻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聽後也覺得是好句,便說以後不再讓人拔去。
不過在曹雪芹的筆下, 林黛玉將李商隱原詩中的「枯荷」改為了「殘荷」。這一改動,將林黛玉那種「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寧殘不屈的高潔氣質更加突顯出來。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這位才情出眾、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一生,如同一朵盛開在賈府中的芙蕖,美麗而又脆弱。在那復雜的封建大家庭中,她經歷了無數的悲歡離合,心中的愁苦與寂寞無人能懂。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敏感細膩的女子,卻在這殘荷的雨聲中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她深知,生命如同這荷花一般,有盛開的絢爛,也有雕零的淒美。而那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境界,正是她對生命無常的一種坦然面對,對內心世界的一種堅守與追求。
其實,無論是夏日荷花的繁盛,還是秋日殘荷的枯萎,它們都是生命的不同形態,都蘊含著獨特的詩意與美感。
在這喧囂的塵世中,讓我們學會停下匆忙的腳步,讓我們用心去聆聽每一片葉子的低語,每一滴雨水的訴說。
花開是畫,那是生命的綻放與張揚;花落成詩,那是生命的沈澱與昇華。就如同這秋日的枯荷,雖已失去了夏日的嬌艷,但卻在寂靜中綻放出另一種深沈而內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