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一山一神仙,系列三

2024-06-26國風

在中國,很多名山都與神仙有關聯,或與佛教,或與道教,或與其他,以下的名山也不例外。

東晉葛洪【枕中書】道教經典則以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泰山),祝融氏為赤帝,治衡霍山(衡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華山),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恒山(恒山),軒轅氏為黃帝,治 嵩高山 (嵩山)。

一、 山西恒山——北嶽大帝

恒山(北嶽恒山,Mount Hengshan),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

北嶽恒山

對於北嶽大帝的來歷,說法眾多,充滿傳奇,撲朔迷離。

【龍魚河圖】雲:"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嶽恒山將軍,姓莫名惠,一雲恒山君伏通萌。北嶽大帝的神職是:"北嶽者,主於世界江河淮濟,兼虎豹走獸之類、蛇虺昆蟲等屬。

【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五又雲:"北嶽無慮山(太乙總玄)郁微洞淵無極真君晨鱷(金蟬第三子)"。

恒山安天玄聖大帝

【恒嶽誌】:"北嶽恒山。天涯、崆洞二山為副。嶽神姓晨諱鱷。

宋真宗朝追尊為"安天交聖帝",配祀靜明皇後。

【封神榜】認為崔英也被民間認為是北嶽大帝化身之一,在澠池之戰中,崔英被張奎斬殺。後被封為五嶽正神之一,敕封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

二、 河南嵩山——中嶽大帝

中嶽嵩山

嵩山,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位於河南省西部,屬伏牛山系,地處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嵩山地處中原,東西橫臥,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天室山。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陽後,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為「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

中嶽大帝

中嶽大帝是五嶽中信仰起源最早的神,【山梅經·中山經】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余屬皆豕身人面也。可見中嶽神的形象是半人半獸,這種形象很符合早期人類自然崇拜的特點。由此還可以知道中嶽主要自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因其鄰近洛水和古都洛陽,故在五嶽中地位較高。同時也贏得古代帝王的尊崇,為五嶽中率先得到帝王封祀者。

三、河南嵩山——達摩祖師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後,在嵩山上也發生了許多與佛教故事,如「達摩一席渡江」等。

達摩祖師,南天竺人,婆羅門種姓,相傳是印度禪宗二十八祖,中土禪宗初祖。他為了弘揚佛法,遨遊至中國。

達摩到中國以後,梁武帝蕭衍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南京,為其接風洗塵,賓客相待。但由於他們對佛學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辭蕭衍,渡江北上。

達摩一席過江

達摩來到江邊,只見水域茫茫,既沒有橋,也沒有船,達摩為如何過江而焦慮。

正在這無可奈何之際,達摩突然發現岸邊不遠的地方坐著一個老太太,身邊放了一捆葦草,看樣子好象也是在等船過江。

他邁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禮,說道:「老菩薩,我要過江,怎奈無船,請您老人家化棵蘆葦給我,以便代步。」

老人順手抽出一根蘆葦予達摩。

嵩山少林寺

達摩雙手接過蘆葦,向老人告謝而去,及至江邊,他把蘆葦放在江面上,只見一朵蘆葦花,昂首高揚,五片蘆葉,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達摩渡江後到了嵩山少林寺,在那裏他面壁九年,進行修行和傳法。

據傳說,達摩祖師在嵩山五乳峰上的一個山洞裏面壁坐禪,他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入定後連飛鳥都不知道這裏有人,竟在達摩的肩膀上築起巢穴。

寺塔

達摩在山洞裏待了九年,一直修煉達到佛教的終極境界。

後來,當達摩離開山洞開始傳授禪宗時,弟子們發現,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竟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姿態的形象,衣錦織紋,隱約可見宛如幅淡色的水墨畫像。

達摩祖師

達摩在嵩山少林寺的修行和傳法對中國佛教禪宗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始祖,嵩山少林寺也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