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喜遇王處士
【唐】王績
北場蕓藿罷,東臯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在北邊的場圃上鋤完豆子,從東邊的田地裏割完谷子回來。和老朋友兩人相逢在秋天的滿月下,又碰上螢火蟲在夜間飛舞。
這首描寫田園生活情趣的小詩,在質樸平淡中蘊含著豐富雋永的詩情。前兩句寫農事活動歸來,平平敘述,沒有任何刻畫渲染。但正是在這種隨意平淡的語調和舒緩從容的節奏中,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以為常和蕭散自得、悠閑自如的情趣。
後兩句,帶著日間田野勞動後的輕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懷著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欣然自適,兩位鄉居的老朋友在這寧靜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這是一個滿月之夜,整個村莊和田野籠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輝之中,顯得格外靜謐、安閑、和諧。這裏那裏,又穿梭似的飛舞著星星點點的秋螢,織成一幅幅變幻不定的光的圖案。它們的出現,給這寧靜安閑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動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氣,又反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恬適。借助於「相逢」「更值」這些感情色彩濃郁的詞語的點染,詩人那種沈醉於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舒適、安恬,以及共對如此良夜幽景的兩位朋友別有會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經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這是一首詠嘆月夜湖光山色的寫景詩,情致清奇,詩風秀麗,兼得美景與雅趣。
開篇「湖光秋月兩相和」,寫夜晚時分湖面波瀾微起,水波蕩漾閃動著銀光,與天上的明月相交融,安詳靜謐,充滿和諧之美。「潭面無風鏡未磨」,此句寫靜景,無風的時候,水面平穩,像是還沒有打磨好的鏡子,朦朧縹緲。一動一靜,洞庭的兩種風貌納入眼底,生機勃勃,相得益彰。
「遙望洞庭山水翠」,詩人向遠處看去,洞庭湖山水相依,翠色喜人,賞心悅目。「白銀盤裏一青螺」,洞庭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白銀盤中的一枚青螺。詩人以「白銀盤」比湖水,以「青螺」比山之倒影,不直接寫山水美景,而另辟蹊徑寫山水之影,清新脫俗。
全詩雖無綺麗的辭藻,但將洞庭之景寫得富有詩情畫意,給人以美的享受。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此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昏暗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這個情景寫出了宮女的寂寞,而且流螢飛過,大概宮女的居所也是荒涼的。在古代,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扇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裏常以秋扇比喻棄婦。
「天階夜色涼如水」的「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沈,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牛織女星,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為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生了對於真摯愛情的向往。可以說,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名作,全詩未提思鄉,然通篇皆述思鄉之情,意境深遠悠長。
「月落烏啼霜滿天」,首句寫景,深夜月沈星落,烏鴉啼叫,寒霜鋪面,像是滿天落霜一般,自是一派寒冷蕭索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心緒難平,「江楓漁火對愁眠」,江邊楓葉零落,遠處江面漁火點點,蕭索中又多了空寂和孤獨。詩人孤身在外,羈旅一人,旅途中只有憂愁相伴。暗淡的月光,寒冷的空氣,暗夜的楓樹,江上的漁火,寓情於景,將詩人之孤獨描述得淋漓盡致。
詩人在船上難以成眠,愁悶朦朧之間,忽聽得鐘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不寫自己聽聞鐘聲,而寫鐘聲從寒山寺傳至客船,鐘聲將靜默的夜晚襯托得更加寂靜。作者夜宿姑蘇城,遠離家鄉似乎無處可去,寂寥中傳達出深切的思鄉之情。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此詩是詩人在中秋之夜為思念故友而作。詩中透過對中秋夜景的描述,寄托了無限的思念之情。
首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寫庭中賞月之景,烘托了一種清冷憂傷的氛圍。庭院深深,地面上鋪滿了白霜,庭中大樹上枝葉零落,烏鴉棲落,一派蕭瑟。「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進一步借助感覺寫月景。天氣轉寒,露水沈重,沾濕了桂花,桂花香中蘊藏著秋季的味道。
「今夜月明人盡望」,十五中秋佳節,圓月皎潔,人們都殷切地期盼著親人的團聚,「盡」字點出盼望之深、團聚之難。「不知秋思落誰家」,在親人相伴的佳節,不知秋日的愁思飄向何處,是否有人同樣產生了傷懷之情。詩人並未寫秋思的內容,也未提及自身的心境,而是寄托在情景的描述中,哀傷的氛圍下,詩意油然而生。
這首詩寫月景,層次井然,有動有靜;寫思情,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情深意遠,為後人廣為傳誦。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此為一首懷念友人的詩。丘員外,指丘丹,是韋應物在蘇州時交往密切的好友,二人之間常有唱和。當時,丘丹在臨平山習道修行,韋應物寫下這首詩以寄托情懷。
第一句「懷君屬秋夜」,點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而這「秋夜」的景致和「懷君」的情愫正好相互映襯。第二句「散步詠涼天」,自然地承接上句,與上句之意緊緊相扣。第三、第四句,是詩人想象所懷之人此刻在遠方的情況,隱士經常以松子作為食物,因此松子掉落時節就會憶起對方。最後兩句是虛寫,出於詩人的想象,不僅是由前兩句生發,而且也加深了前兩句的詩情。從全詩來看,詩人綜合使用實寫和虛寫兩種寫作手法,令眼前之景和意中之景同時呈現,將懷念友人之人和所懷念之人連到一起,進而抒發了兩地相思的深摯情感。全詩筆墨不多,卻蘊含著無限意味;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
秋風詞
【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首詞既寫歡樂的幽會,又充滿著離別情緒。整首詞由風清月明下短暫的幽會之喜,轉為離別後漫長的思念之悲,悲喜交融。
「秋風清,秋月明」,這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勾畫出兩人幽會時的景色。秋風涼爽,秋月皎皎,潔白的月光籠罩著一對喁喁私語的戀人,這景象是多麽美好呀!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兩句,詞的氛圍突然一變,由靜而化動,且含義深遠。這兩句將情侶幽會時復雜的心理狀態刻畫得細膩動人。「落葉」、「寒鴉」都使用了比喻,「聚還散」、「棲復驚」又寫出戀人相愛卻難以相守、相聚又怕人發覺的淒涼與不安。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最後兩句,一問一答,直訴衷情,明白地說出人物的憂慮,對「驚」作了註解,他們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擔心情無再續之日,大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哲思蘊含其中。
幾行如畫的文字,透著一絲沁心的清寒,讓人黯然神傷,同嘆這萬古惆悵。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本詩透過簡明地描寫場景,隱約中透出對故鄉的思念,文意不在深厚,而在立意,以景生情,以形抒情。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不斷落下的樹葉帶來寒風的聲音,江上秋風吹動,讓身在異鄉的客人不覺間動情。「蕭蕭」二字烘托了氣氛,在蕭索的秋風中,由寒風送來的冷意,讓人不由自主地懷念家鄉。「送」「動」二字,形象地表達了秋天的到來,又帶有幾許新意,讓人不覺間意動。「寒風」本無聲,因「客情」而變得有了聲響,形象地刻畫了旅人客居他鄉的內心感受。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天真爛漫的兒童挑逗著促織,深夜裏遠處的院落隱約能看見一處燈光。本來兒童玩樂的場景應該讓人感到溫馨,詩人卻反其意而用之,故意借著這個場景,烘托出遠處夜深、寂靜、昏暗的場景,透過這種形式,更加襯托了離子思鄉的愁緒。景色描寫由近至遠,層次感強烈,又借著「一燈明」遙喻遠在千裏的故鄉,在黑暗的環境中照耀著自己的歸途,讓人心生思緒,鄉愁更濃。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秋氣清新的夜晚,久久不能入眠,在三更時分,她頻頻地剪著燭花。鋪床欲睡之際,才發現了那從梧桐葉間篩下來的滿床月影。擡頭向窗外望,月亮在那梧桐的間隙處若隱若現。
這是一首抒發幽情苦緒的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秋季本是容易使人產生悲愁情緒的季節,月與梧桐又是最能撩人情懷的景物。朱淑真曾在【秋日偶成】中寫道:「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蕭郎,唐詩中常用,指情郎。在這漫漫秋夜,孤衾獨宿,燭花頻剪,白馬蕭郎,天長地久之事渺不可得,伴我者唯有月華與桐影,此情此景,愁何以堪!全詩景中寓情,以景寫情,不言愁字,而句句帶愁意。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唐珙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珙生活於元末明初,字溫如,是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關於他的記載很少,流傳於世的詩作也極少。
「龍陽縣」就是現在的湖南省漢壽縣,青草湖在洞庭湖的南邊,兩湖相通,自來並稱,所以這首詩的題目中標明是「青草湖」,而詩中所詠嘆的是「洞庭湖」。這首詩好就好在它有「三奇」。
古人在描寫和詠嘆秋天時經常從景物的變化處著筆,譬如說,秋天到了,樹葉雕零了,大雁南飛了等。景物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寫了花木鳥蟲等景物的變化,也就可以從中透露出季節的氣息和氛圍。可是此詩卻不寫大雁、秋蟲、菊花,而是從與季節變換聯系較少的湖水著筆,說是秋天的西風把洞庭湖水吹「老」了。湖水不就是原來的湖水嗎?哪裏有「老」和「不老」的區分呢?這一句,只覺得很突兀,很有力,仿佛這陣陣秋風真是厲害,連湖水波浪都給吹「老」了,這就是此詩的一奇。
湘君是湘水的女神,既然是女神,自然長生不老,永遠年輕,可是詩人卻說,面對如此淒清猛烈的秋風,連湘君也不能無動於衷,而是愁緒滿懷,一夜之間增加了許多白發。這是此詩的第二奇。
更奇的是此詩的後兩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坐在船中,從白天到晚上,不停地喝酒賞景。湖面是那樣的廣闊,天上的雲彩倒映在湖水中是那樣的清晰,詩人帶著幾分醉意,覺得自己所坐的船仿佛不在水中,而是已經在天上了。這奇還奇在一個「夢」字上。「夢」是無形的,沒有體積的,詩人卻說他的「夢」裝滿了船艙;「夢」是無所謂輕重的,詩人卻說他的「夢」壓在星河上,其夢之沈重可知。有了這第四句,原本虛無縹緲的夢境就變得可見可觸,和浩瀚無邊的天空湖面融為一體了。
從這奇而又奇的描寫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放懷暢飲、飽覽景色、酣然入夢、浮想聯翩的詩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