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老了才看透,不管你多有本事,降生於世只有一個意義

2024-06-29國風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盛。

每個人偶然降生在這個世間,甜蜜是偶爾的,辛勞是常有的。有的人少年受苦受窮,有的人中年家逢變故,有的人老年受累受苦,有的人半生蹉跎,有的人一生迷茫.....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所承受的苦難不同,人生這場戲的劇本也不同。 從本質來說,所有的不同,也僅僅是苦難不同,感受不同罷了。

很多人都會問佛陀:「人生為何註定要受苦受難呢?來到人世間不是來享受的嗎?」

佛陀雙手合十,微笑不語。

因為,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間就是最大的修道場,修行之旅,苦難多於歡樂,這是規律,也是宿命。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未知數,隨時都可能會考驗一個人,一個家庭。這些變數,才是真正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家庭的走向的決定性因素。

古往今來,凡是變數,多數都是消極的,不幸的,讓人經歷痛徹心扉的折磨,讓人脫胎換骨的蛻變。

意外和明天,福和禍,就如日月一樣,總是相伴相隨,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

01、有一位禪師說過,萬物皆苦,只是他們都在修煉自己的「功課」罷了。

農村老家的一戶人家,當初祖上是因為家鄉大旱沒了生路,一路乞討來到村子裏,後來留在了村子裏。

因此,這戶人家屬於小門小戶,沒有大家族的扶持與撐腰,只能謹小慎微的活著。

鄰居家故意把羊拴在他家的地頭邊上,地裏的玉米被啃食了十幾棵,他也不敢上門理論。

因為,鄰居是村子裏的大門大戶,光當代的堂兄弟一行就22個,誰家有點什麽事,族裏的兄弟們都會站出來。

他要想安穩的在村子裏生活下去,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憤怒,隱忍一些惡心的事。

在生活中,有些人註定要隱忍一輩子,被人為難,被人欺負,也許就是為了修好自己的「忍辱經」。

或許,他的命中註定就是要經受這些隱忍的考驗,除了默默忍受,不予計較,把心態放平放寬,別無他法。

有些人辛苦忙碌一輩子,依然什麽都沒得到,一貧如洗,過不上羨慕的生活,讓老婆孩子、父母跟著吃苦受窮, 或許他的一生就是來人間體驗酸甜苦辣的。

有些人忠厚老實了一輩子,雖然屢屢被人欺負,但是依然堅持善良待人, 或許,他的使命就是來人間堅守良善,讓人間多一些溫暖。

佛曰:「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有一句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與人言者無二三。」

人間非凈土,各有各的苦。人活著,總會經歷屬於自己的苦難和挫折,工作的壓力、感情的挫折,生活的挫敗,都會讓你惶惶不可終日,面容憔悴,內心千瘡百孔。

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裏面說:「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醫生有著巨大的身體和精神壓力,商人也有著很大的心理承受壓力,一招不慎,都可能會萬劫不復。

恩愛夫妻也會互罵互毆,堅強如鋼鐵的人也會偷偷哭泣,外人羨慕的未婚夫卻與閨蜜好了,喜歡說相聲逗人笑的人靠吃安眠藥入眠。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困境。

你我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修好自己的「功課」,盡量做到不辜負此生。

人在道場,不得不悟道,這人間歷劫之苦,你不想修煉,還是要修煉,這就是你的「道」。

人間有道千萬種,無不萬變不離其宗,修好自己的道,便是人生。

02、走回你們該走的路,忘卻過往種種的遭遇,才能修好你們這一生的道。

古時候,一位老先生有三個弟子,大弟子頭腦靈活為人圓滑,適合經商;二弟子老實本分,木訥愚笨,適合耕種;唯有三弟子悟性很高,慧根很深,適合傳承師傅的衣缽。

等到老先生亙古的那一天,他讓大弟子和二弟子收拾行囊下山去,分道揚鑣,誰也別再見誰,讓三弟子留下來傳承了衣缽。

大弟子和二弟子疑惑不解,淚眼婆娑,表示不願意離開。

老先生只說了一句話:「走回你們該走的路,忘卻過往種種的遭遇,才能修好你們這一生的道。」

後來,大弟子飛黃騰達,成為了一方富商;二弟子平平淡淡,生兒育女,辛勤耕耘,終了一生;三弟子到處收徒講課,成為了當地的名師。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

有些人的使命是改變家庭的命運,有些人的使命是服務社會,有些人的使命是創造自己的事業。

李叔同去世時,他寫下了四個字,「悲欣交集」。

我們能感受到快樂,這是命運的恩賜。我們最終會經歷悲傷,這是命運的考驗。

人生如河流,該來總會來,該走的總會走。

生活,是一部無字的書,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日子,是在忙忙碌碌中平淡,生活,是在粗茶淡飯中生香,路,有短有長;事,有喜有傷;味,有澀有涼。

我們一邊得到,一邊失去,甜蜜有時,苦澀有時,無論如何,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測,唯有過好當下。

正如豐子愷在【不寵無驚過一生】中寫道: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03、老子所談的「道」,其實適用於萬事萬物身上。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時光荏苒,猶如白駒過隙。榮枯有數,得失難量。世事無常,撲朔迷離。

正如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活一世,為了什麽?為名?為利?為情?

知天命的年紀,人老了才明白: 人生各有各的「道」,明天道,知地道,懂人道,通商道,形式不同,本質相通。

你的道是「商道」,她的道是「醫道」,我的道是「師道」......這種種不同的「道」構成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有一位作家這麽寫道:「人類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不過是為了給生命增添一道曼妙的風景罷了。」

天道迴圈,不以物移,不以人變,春夏秋冬,四季更叠;地道有序,人、植物、動物同為地球生物,要和諧相處,相輔相成;

人道有律,為人處事,遵循基本的德行與規範;商道有界,商人利己利他,商業利他利己,商道舍己為他。

人活著,上至千古一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在各種道之中修行,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各自在各自的道上,為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順其自然。

猶如曾國藩說得好,「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盧生和呂洞賓相遇,化為了「黃粱一夢」的美談。在黃粱一夢的故事裏面,有這麽一副對聯。

上聯: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皆成幻境。

下聯: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懼是古人。

橫批:黃粱一夢。

「百年風雨人淩亂,千秋紅塵終平凡。借問功名何處是,一盒骨灰一縷煙。」

這世間,凡事,都有它的自然軌跡。

人生一世,「空虛迷幻」四個字構成了我們的一生,無法躲避,無法逃離。

一切,都成空;人生,皆為虛;世道,終成迷;活著,全是幻。

人活一輩子,修好自己的功課,完成帶來的使命,修好自己的道,不慕富貴,不欺貧賤,過程體驗盡興,終了求個好死。

如此,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