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文壇領袖憂國憂民,李夢陽【夏城坐雨】

2024-07-26國風

河外孤城枕草萊,絕邊風雨送愁來。一秋穿塹兵多死,十月燒荒將未回。

往事空餘元昊骨,壯心思上李陵台。朝庭遣使吾何補,白面漸非濟世才。

李夢陽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前七子」領袖。前七子是明代七位文學家,他們組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七位文學家都是進士出身,人品高潔,對朝政腐敗敢於大膽發聲。他們反對官樣文章,堅決抵制台閣體詩文。李夢陽出身貧苦,入仕為官後清正廉潔。他在弘治年間彈劾張鶴令,被押入大牢。張鶴令是當朝國舅,無惡不作,朝中官員敢怒而不敢言。弘治皇帝只有一個老婆就是張皇後,張鶴令是張皇後的親弟弟。

弘治皇帝想要包庇張鶴令,又不想讓張家謀害這位直言進諫的臣子,於是罰了李夢陽的俸祿放他出獄。到了正德年間,李夢陽聯合幾位大臣彈劾太監劉瑾。劉瑾大權在握想要處死李夢陽,由於劉瑾謀反案爆發,李夢陽幸免遇害。只不過他在獄中遭受酷刑,出獄後不久就病逝了。

詩中提到夏城是指當年夏國都城統萬城,坐雨是指透過描繪雨景抒發感慨。弘治年間,韃靼人多次進犯,統萬城作為軍事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遺憾的是,當李夢陽來到統萬城發現這裏竟然滿目荒涼。他聽著雨聲,深感壯誌難酬,於是寫下了這首邊塞詩。

位於黃河以北的統萬城孤立無援,城下野草肆意生長。如果不了解這座城的歷史,就會以為這裏已經被大明放棄。統萬城風雨交加,邊境駐軍不足讓人感到憂慮。如果韃靼人繼續攻打統萬城,勢必影響北方的安定。

為了阻止韃靼人入侵,大明將士死守邊境,已經有很多人犧牲於此。為了防止敵人秋冬季節再次進犯,戍邊明軍在十月份放火燒毀統萬城周圍的野草。韃靼人是騎兵作戰,馬要吃草人要補給。十月燒荒真的能夠阻止敵人的馬蹄嗎?負責燒荒的將士還沒有回來,難道有什麽突發情況嗎?李夢陽開始為明軍將士的安危擔憂,還能想到什麽計策阻止敵人入侵。

遙想當年,北宋和西夏之間多次爆發戰爭,而今統萬城只剩下了李元昊的遺骨。堅持下去就有希望戰勝敵人。李夢陽又想到了西漢名將李陵,這位毀譽參半的投降將領。李陵投降匈奴,他肯定有很多委屈吧。站在李陵墓旁,李夢陽說出了他的觀點,李陵錯在沒有堅持,哪怕遭人陷害也不能投降啊。當下朝廷派遣一個文官到統萬城,有什麽用呢?應該派遣戍邊大將前來,李夢陽只是一介書生,在軍事上的才能實在有限。

李夢陽自省,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明朝面對哪些憂患。他有一腔熱血,需要在適合他的地方報效朝廷。知人善任才能物盡其用,讓一個文官戍邊,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啊。

拓展閱讀

家國之恨,李清照【上樞密韓肖胄詩】
遼之余孽,宋之厲階,金之功臣,武將郭藥師
你知道他在悼念誰嗎,袁宏道【西泠橋】
整頓吏治,張居正想到了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