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宜興紫砂藝術的發展看似繁榮,但一直被現代工業化機器造壺產業在幹擾,尤其是代工壺的泛濫,市場十分混亂,以致於大家對宜興紫砂行業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我一直認為,紫砂壺分日用消費品、工藝美術品、藝術收藏品三個大類,最主要是紫砂藝術品與實用包茶用的日用消費品的紫砂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種」,就像名家手繪作品與裝飾印刷畫一樣,一個是畫家的精神作品,一個是機械復制品或者是AI繪圖的工業制成品一樣,弄清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去深入地了解和探討一個紫砂藝術家是如何進行創作的了。
一個紫砂藝術家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能力或者叫三個基本的條件。六百年來,紫砂歷史上出現了一大批名人紫砂工匠,但能稱得上紫砂藝術家的實在不多,當代的紫砂藝術創作,讓人眼花繚亂,可謂五花八門,群魔亂舞,能靜下心來研究創作的人卻越來越少,工匠也越來越少,藝術家更是鳳毛麟角,這可能是這個行業的激烈競爭有關系,大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以量取勝,而不是以質取勝,尤其是現代技術手段,幾乎是把手工藝人革去了半條命,即使是這樣,還是要有人在堅持堅守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門手藝的人,用心創作,把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下面,分別說一下我對紫砂藝術家及其作品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能力,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個人觀點。
一、紫砂藝術家必須具備紮實的技能儲備,要有非常厚實的成型基本功,這也是作為一個紫砂藝術家創作的基礎,紫砂壺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成型工藝,從挑選材料開始,練泥錘泥、拍打泥片、鑲接成型,造型能力、明針修飾、窯火工藝等等作為紫砂藝術的基礎性工作,必須達到非常嫻熟的手段,對這種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是有章可循的,因為我們有前人經驗智慧的規範,你只要照著這個規範做就行了,關健是從各種造型去多嘗試,多做,多練,以量變求質變,我昨天曾經在頭條上說過,藝術光靠練是練不出來的,這並不矛盾,我們練的只是基本功,是進行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是基礎,或者是說透過嚴格的訓練,只是練出紫砂藝術創作的基本潛能。
二、紫砂藝術家必須有自己的個人化特質,就是我們常說的個人風格,也叫具有辨識度的個人風格,這種個人風格的建立,他不是說在自己的工作室裏拍腦袋想出一個什麽造型或者花樣來,他應該是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自然而來生成的,因為,紫砂語言的風格的建立,他和人的精神氣質和學識文化有關的,在大量的創作實踐過程中,一定能找到最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時又與自己的性格氣質契合的最對路的那種方式,一旦找到以後,就要不斷地強化他,使得在以後的創意中形成更為純粹的一種個人化語言表達方式。當然,僅有創作基本功,僅有一點點自己的個人風格還不夠,還必須具備第三個特點。
三、紫砂藝術家必須是每一件藝術品要與自己的精神體驗有關聯,也就是紫砂藝術創作的精神性,這一點最重要,現在宜興出了不少高工、大師,名氣很大,但作品很爛,他們缺的就是創造創意的那種精神狀態上,因為我們知道,紫砂藝術創作終究是人的情感以及人的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作為一個藝人家情感體驗和精神狀態最好的表達方式,但是,對這種精神的表達,他不應該是機械式的,也不應該是說教式的,更不應該是那種公式化的、概念化的、貼標簽的創作方式,說通俗一點就是每個藝術家的文化自覺,什麽叫文化自覺,就是個人的文化修養在創造價值時的一種全方位全維度的綜合投射與反映,紫砂藝術創作要更多的透過自身的語言去營造出一種境界,透過心手合一的技巧,透過造型,透過明針,透過各種創意元素、裝飾手段來傳達一種氣象,這種氣象就是我們說的精神性。
我在看一把壺的時候,或者說我在制作的過程中有一種經驗,當我還沒有想好如何用創新的手法去表達的時候,這個時候,造型已經在我的腦袋裏閃現過無數次不同維度的感覺,這是一種文化積累的有序表達,就像一種整體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我想,這樣的氣息就是紫砂藝術作品的精神性,同時,這種精神的表達也體現了我們創作中一個基本的審美判斷,審美是有價值傾向的,審美判斷就是藝術家的價值觀,所以說,我們的紫砂藝術創作,一定要懂得自身的創作語言的去建立自己獨立的審美價值判斷,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我想,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就決定了一個藝人和一把紫砂藝術作品創作水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