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中國前任外交部副部長王海容因病在北京去世。
王海容女士一生未婚,將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國家的外交事業,多年來,她一直奔走在外交前線,時常能看到她的忙碌的身影。
1960年,在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下,從北京師範學院俄語專業畢業後又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英語的周海容進入外交部工作。
雖然是經由周恩來總理安排,但王海容來到外交部後,和其他外交新人一樣,幹著最基礎的基層工作。
在積攢了十數年的外交工作經驗後,王海容被任命為外交部禮賓司的負責人,後來又先後擔任了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司長、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等職務。
先後陪同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參與了不少各國政要來華存取、見面活動,毛主席對她很是信任。
那時,只要有毛主席出席的外交場合,人們都能在毛主席身邊看到她的身影。
在王海容的追悼會上,李敏、毛新宇也前來哀悼送行。
不少人紛紛猜測,難道是因為去世日子的巧合,才讓毛主席的女兒、孫子也來參加的?
王海容逝世的日子確實巧合,因為這一天也是毛主席離世的日子。
但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王海容,卻並非去世日子巧合,而是因為王海容一家本身就和毛主席有著很深的淵源,王海容的祖父王季範和毛主席是表兄關系,並還稱呼王季範一聲「九哥」。
1938年,王海容在湖南長沙出生。
她年幼時,家中獨子的父親王德恒在革命戰鬥中遇害,她和弟弟王起華就開始了和祖父相依為命的生活。
王季範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學家,獨子去世後,他將自己滿腔的愛意都傾註在了一雙孫女孫子身上。
從他給王海容取得名字上就能看出對她的期盼,王海容也時刻牢記著祖父對自己的教誨。
因為王德恒為革命犧牲,再加上自己和王季範關系的緣故,毛主席對王海容和弟弟十分關照,兩家往來頗多。
因為祖父王季範重視教育,王海容也一直都在努力求學。
從長沙搬到北京後,也沒有放棄學業,不過她的成績始終不算拔尖。
所以在臨近中學畢業時,她卻萌生了放棄高考,直接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想法。
得知她這一想法的毛主席很是高興,覺得她不愧是王季範教出來的孫女,和她那位積極投身革命的英烈父親一樣,是一個願意為國家考慮、為國家奉獻的人。
不過他還是勉勵王海容去考大學,因為這樣能學習更多更高層次的知識,學成後也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不過可惜的是,王海容在1957年的高考中落榜。
得知結果的她有點失落,不過為了實作自己成為化學工程師的夢想,她決定「曲線救國」,那就是去北京化工廠工作。
王季範其實還是很想孫女繼續求學的,哪怕今年失利,再備考一年就是了。
但他沒想到,孫女居然瞞著自己辦好了進入北京化工廠工作的手續。
不過和孫女聊過之後,王季範還是決定支持她的選擇。
得到家人的支持後,王海容之前的擔憂徹底放下了,她安心進入了北京化工廠,開始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王海容也沒有讓祖父失望,她在化工廠期間工作非常認真,遇到不懂的問題經常去尋求老師們的解答,給自己積攢了不少的經驗和看法。
有一天,王海容將自己工作以來的心得寫成了一篇文章,懷著忐忑的心情找人轉交給了毛主席,期待能得到他的批改。
不過王海容也沒有抱太多希望,畢竟她也知道,毛主席每天真的太忙了。能不能看到她遞上去的文章都要打個問號,更何況是給她批改呢。
沒想到兩個月後,毛主席突然說要和王海容見面。得到訊息的她欣喜若狂,來到中南海後,她見到了之前自己送來的那篇文章。
讓王海容沒想到的是,毛主席真的親自批改了她的文章,還做了不少的批註。而之所以今天叫她過來,也是毛主席想要親自和她聊聊這篇文章。
那天談話的兩個多小時,對王海容來說,是十分短暫的。
因為她希望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但她也知道,繁忙的毛主席能抽出兩個小時來點撥她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所以她也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
日後的王海容回想起來,這次和毛主席的交談也算改變了她以後的人生。
原本她是打算踏實在化工廠工作,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化學工程師。
但這次談話後,她覺得自己的學識還是匱乏的,她應該再次踏上求學之路。
回去後,王海容辭去了北京化工廠的工作。
對於孫女做出繼續求學的決定,作為祖父的王季範感到很是欣慰,他鼓勵孫女安心在家復習,爭取去到更高層次的學府求學。
王海容也沒有讓王季範失望。
1960年,王海容成為了北京師範學院俄語專業的學生,又在大學畢業後前往到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英語,並於1965年進入外交部工作,直到2004年才結束。
王海容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不少人對她的工作經歷及和毛主席的來往頗感興趣,就連李敏的女兒孔東梅都曾想要讓她寫一本關於自己人生故事的書。
一開始,王海容是拒絕的,但在孔東梅的勸說下,最後決定由她口述、孔東梅執筆寫一本關於她和毛主席故事的書——【改變世界的日子】,也算是寄托一些對毛主席和祖父王季範的思念。
而對於婚姻一事,王海容也沒有強求。
退休後就和家人一起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