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忍冬紋:佛教精神的 完美化身

2024-09-27國風

唐代青白玉忍冬紋璧

忍冬紋是中國常見的傳統圖案,也是較早出現在敦煌莫高窟中的紋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忍冬」這個植物,它為什麽叫忍冬?後來為什麽會變成流行紋樣?人們為什麽會喜歡它?

忍冬其實一點都不神秘,如果換個說法叫「金銀花」或者「金銀藤」,可能大多數人會說:哦,大名鼎鼎的忍冬原來就是它啊。那為什麽金銀花會被稱作忍冬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嚴寒不雕、越冬不死。

關於忍冬紋的起源和傳播,目前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說忍冬紋最早在希臘興起,後來隨著帝國的擴張傳到了印度河流域,從此,深刻影響了印度早期佛教的裝飾風格;但也有一種說法,說所謂的希臘紋飾其實是茛苕紋,而不是忍冬。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大多數的忍冬紋形象並非是從金銀花的植物形態設計而來,而是金銀花和茛苕二者的結合。不管定論是什麽,忍冬紋後來確實進入了佛教,並在三四世紀的時候,透過漢代的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時期,忍冬紋廣泛流行,可謂是盛極一時。

當然,除了「越冬不死」和佛教的「輪回」相關,忍冬和佛教的關系,還在於忍冬體現了努力頑強生長的特點,這和佛教提倡的忍耐苦難、來世超脫的觀念也非常契合。還有,忍冬的花蕾、果實和莖枝都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的價值,這又和佛教教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理念一致。不得不說,這忍冬紋確實是極好的宗教象征物。

忍冬紋傳入中國後,形態不斷在演變。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把南朝時期的青釉刻花忍冬紋單柄壺,表現風格還是比較寫實。到了隋代,瓷器上雖然繼續采用忍冬紋,但寫實性已經大大減弱,圖形和線條較註重概括和單純。唐代以後,忍冬紋逐漸演化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卷草紋、纏枝紋。

有意思的是,忍冬紋有時候還會從植物紋樣變為動物紋樣,比如在家具上,我們會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點,就是龍的腳和尾巴特別像忍冬紋、卷草紋,就好像是這條龍的身上長了草一樣,彎彎曲曲,所以,這個龍形紋樣也被稱為草龍紋,寓意吉祥、幸福與美好。

最後還要再補充一點,忍冬紋由於有「輪回」的象征,因此也被大量使用在墓葬的裝飾當中。寧夏固原北魏墓、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以及內蒙古伊和淖爾墓地等北魏遷洛以前(494年前)的幾個重要墓葬裏,都大量發現了忍冬紋飾的存在。這一定是代表了墓主人的意願,希望自己可以死而復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國人的世界觀:吉祥如意,而且生生不息。

文並供圖/楊學濤(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