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周邦彥的傳世佳篇,起首引人入勝,結尾畫龍點睛

2024-07-07國風

古典詩詞是華夏文壇的璀璨瑰寶,自古及今無數的優秀作品中,都凝聚了先賢的心血和智慧,也讓後世讀者感受到詩詞魅力,人們更為祖國燦爛的文化而感到驕傲。

詞又稱為詩余,最早出現在南朝,宋代時發展到了高峰。宋詞與唐詩乃是中華文化中兩座並峙的巍峨高峰,很多讀者可以對宋詞中的一些經典之作倒背如流。下面分享周邦彥的傳世佳篇,起首引人入勝,結尾畫龍點睛。

玉樓春

北宋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周邦彥,字美成,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曾經多次被貶,其仕途坎坷曲折,一言難盡。他精通音韻,擅長填詞,曾經嘗試創作過各種詞牌,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精彩篇章,更被王國維譽為「 詞中老杜 」。

玉樓春乃是雙調56字的詞牌,采用仄韻,講求對仗和平仄。周邦彥的這首詞中除了「橋、雲」二字,其它每句的最後一字都采用了平水韻的七遇韻,而且八句話都是對仗工整 ,更顯得色彩絢爛,充滿了強烈的畫面感,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美成先生才華橫溢,又性格耿直,他生活在北宋初期,當時正值新法推行遇到重重阻力之時。後來王安石罷相,新黨執政,周邦彥則被視為舊黨而遭到排擠,從而被貶謫到偏遠之地。這首詞就創作於作者寓居他鄉時,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往日戀情的懷念之意。

起首引人入勝,「 桃溪 」出自一個神話,相傳劉晨、阮肇在天台山遇見兩位仙女,並結為夫妻。此後他們思念故土,便從仙界來到人間,誰知此去已經過了上百年,故鄉也早已發生滄桑變化。後來他們又返回尋覓仙女,卻根本難以發現其蹤跡。

詞人化用這個典故,暗表自己當年沒有珍惜一段感情,分別之後便無法破鏡重圓。同時「桃溪、秋藕」又分別表示春秋兩季的景物,更是指曾經癡迷的情感,就像藕斷絲連,難以割舍。

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這兩句采用對比手法,先生回想當時他與情人在赤闌橋相互等候,又心心相印,可謂極其溫馨的畫面,即使時隔很久,依依仿佛歷歷在目。

而今他卻顯得孑然一身,孤獨地徘徊在黃葉鋪地的荒郊野外。「獨尋」二字,顯示出才子內心的一種懊悔,或許他們的分手只是源於一次誤會,或許更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不過無論如何,這對情侶就像劉、阮二人與仙女之間的故事,可謂「 絕來無續處 」,實在讓詞人感到惆悵和郁悶。

下闋更為精彩,換頭兩句展現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高聳的山峰上雲霧籠罩,青蒼點點,無法計數。深秋的傍晚,天色欲暮、夕陽西墜,紅霞滿天、飛雁南歸。

列岫 ,形容積比重巒疊嶂; 青無數 ,指從遠處觀看,群山顯得蒼翠欲滴。 雁背夕陽 ,采用擬人手法,展現出大雁在滿天霞光中自由翺翔的情形,翅膀也好像被染成了金色。同時,青碧群山與絢爛晚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令人陶醉不已。

不過這兩句只是作者以樂景抒寫悲愁,結拍則凸顯了詞人的滿腹愁情,「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詞人感覺自己雖然就像一朵白雲隨風飄散、沒入江中,可是強烈的思念之情,卻宛如雨後粘在地面的飛絮,極其牢固,又非常膠著,可見先生真可謂一往情深。

言下之意,詞人即使無法挽回一段深情,也無處尋覓曾經摯愛的美人,可是才子對她的情感卻根本難以抑制。結尾畫龍點睛,傳達出全篇的主旨,也彰顯出才子嫻熟精湛的詩詞創作功底,讓人遐想不盡,又值得再三品味。